APP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

2019-03-18钱婷

教师·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钱婷

摘 要:新课改的提出与发展,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并以此为教学出發点,围绕教学内容,制订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通过对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说明了教师在开展小学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难以实现。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教师应科学合理地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对课程标准的认识缺失

新课程标准对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全新要求,呼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现真正意义上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但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坚持固有观念,不能认真、扎实地学习并理解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问题与要求,以致难以掌握有效教学策略与技能,使得有效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困难。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成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但由于部分教师教学思维古板,难于接受新鲜事物,不能创新教学方法,这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还会让学生逐渐丧失数学学习兴趣,这也是小学数学有效课堂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三)教学评价过于片面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又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师评价过程中,很多教师过分关注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以此检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但新课改强调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应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应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促使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平衡发展,这对有效课堂的实现具有检测功能。

二、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一)以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强调“以生为本”,学生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将课堂主体位置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自由思考与探索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有效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观察图形(三)”一课教学中,看似简单的图形观察,实际上是对初中和高中视图知识的渗透,同时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直观想象能力。为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准备了圆柱形水杯、正方形粉笔盒、长方形纸盒以及各种各样的拼接图形,让学生自主观察。在圆柱形水杯的观察中,坐在教室正对面的学生认为“只能看见长方形”,坐在教室两侧的学生也认为“只能看见长方形”,坐在后边的学生观看圆柱形水杯,却认为“可以看见三个面”。笔者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及时让该生解释,学生认为,在前两个正面与侧面观察的基础上,“还可以看见水杯的圆形顶面”,班上学生积极验证该生的解释,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鉴于学生的有效学习,笔者又展示拼接图形,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学习并应用新课改思想,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在学生真实参与的情境中,强化对数学知识的内化。

(二)使用信息技术,创建浓厚的学习氛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中,辅助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信息技术为载体,通过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数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教育与社会科技的接轨,对学生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三)”一课教学中,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的旋转,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从而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以及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使用多媒体播放学生都熟悉的《大风车》儿歌以及风车转动的视频,通过对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学生踊跃参与到视频观看中。在学生兴致高涨后,笔者提问学生,经由风车还能想到其他哪些类似的事物。一名学生提到教室墙壁上的钟表,笔者以此为契机,给学生“变魔术”,将墙壁上的钟表复制并放进大屏幕中。在“3、2、1”的倒数中,学生兴致高昂,翘首以盼。随后,笔者借助多媒体展示钟表,并开展图形运动知识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微课、电子白板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创设灵活多样的课堂,从而让课堂充满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欲望,从而完成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问题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知识结构的建立正是基于对一个个问题的不断探索与解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层次性问题,并鼓励学生探究。

例如,在“圆柱和圆锥”一课教学内容中,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以及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在圆柱知识教学中,笔者首先帮助学生了解圆柱基础知识,在表面积教学中,笔者并没有采用直授式讲课方式,相反,笔者提问学生“圆柱是由什么构成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圆柱是由一个矩形和两个完全相等的圆组成。紧接着,笔者提问:“圆柱的表面积计算的是哪些位置?”学生:“只要暴露在外边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也就是一个矩形和两个完全相等的圆的面积。”之后,笔者组织学生结合之前所学内容,总结矩形面积公式和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得出,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侧面面积加上两个圆形面积,即S表=ch+2πr2。通过对圆柱表面积求解方式的掌握,笔者开展深入教学。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深化数学知识理解与记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数学

受天性的影响,小学生具有好玩、好奇的心理特征。在小學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践因素,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这也是对新课改中“做中学,学中做”理念的体现与应用。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前,笔者在边长为10厘米正方形纸板中绘制了10×10的方格,在纸板上绘制出一个长为6厘米、斜边占据3个方格的平行四边形。课上,笔者将学具发给学生,让学生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面对这样一个不中规中矩的平行四边形,学生无从下手。笔者建议学生可以裁剪,也可以拼接,只要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行。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纷纷将纸板上的平行四边形沿线裁剪。裁剪容易,但是拼接的时候学生陷入困境,在生生相互讨论下,一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多余的”两个三角形从平行四边形中裁下,班上学生积极观看该组学生的展示。这时,另外一名学生立即说道:“这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和裁出来的长方形一样宽为3厘米、长为1厘米的小长方形。”班上学生恍然大悟,通过对拼接图形面积的计算,最终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笔者结合学生的操作情况,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开展教学讲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数学知识。

(五)练习应用,增强学生知识应用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试题的练习应用。要想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在完成数学知识教学后,应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对试题的作答,引导学生在实际练习中认清自身实际学情,从而进行查漏补缺,同时,帮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

例如,在完成分数乘法教学任务后,笔者借助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设计试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学校为了给大家提供绿色的校园生活,决定购进柳树、杨树和梧桐树三种树苗共100棵。其中,柳树树苗棵数是总树苗棵数的,而梧桐树树苗棵数是柳树树苗棵数的,求种植杨树树苗多少棵。学生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发现要想求出杨树树苗的棵数,必须知道柳树和梧桐树树苗各多少棵,于是结合已知条件,列出柳树树苗的棵数等于100×=20棵,则梧桐树树苗的棵数等于20×=5棵,再使用减法求出杨树树苗共100-20-5=75棵。计算是小学数学重点教学内容之一,要想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关注试题的练习,一方面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开始,要求教师有效学习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内驱力的推动下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再加上教师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帮助小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技能与数学思维能力齐发展,从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彩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7(22):135-136.

[2]纪 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途径探索[J].学周刊,2017(17):121-122.

[3]王颖杰.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如何实现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6(22):223-224.

[4]段进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研究[J].学周刊,2016(18):82-83.

猜你喜欢

新课改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