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
2019-03-18童纪超
童纪超
摘 要:要学好英语,培养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是首要问题。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当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现状,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英语持久兴趣。中职英语教师可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合理利用手机英语学习软件和多媒体,丰富英语学习内容和形式;分层教学,开展针对性的课堂指导,提高学习效果;多元评价,帮助学生认清自身优势和不足,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以及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学生;英语学习;持久兴趣
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偏差,对英语学习存在畏难、抗拒的心理。许多中职英语教师为了改变此种现状,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做了各种尝试,但效果并不理想。
如何让中职英语课堂焕发生机,让快乐成为英语课堂的主旋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是值得中职英语教师深入探讨的问题。现结合我的中职英语教学实践略谈四点体会。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教师仅仅是一种普通的工作,但在课堂上,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师却是他们幸福的主宰。教师一个轻蔑的眼神、一句无意中伤人的话语,都有可能让学生沮丧、郁闷或消沉,甚至因此开始讨厌英语。David Nunan(任务型教学法的倡导人)有一次在一个研讨会上问在场的英语教师:“What is your job?”现场几乎一致的回答是:“Teaching English.”而Nunan说“Teaching children”才是他最想听到的答案。这个案例反映出我们中职英语教学教研的一个通病是:“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口号不绝于耳,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基本上是目中无学生,心中也无学生。
英语教师和学生只有建立起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才能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打下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中职生自我意识强,个性鲜明,很容易走极端,如果教师想单纯靠师道权威来组织教学肯定不行。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很重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首先这种关爱体现在教师要善于多维度、多频率地去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在英语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要突破very good、well done、excellent、a good job等陈词滥调的局限。表扬学生要做到三点:有针对性、个性化和表达多元化。其次,让一个人承担责任,这会使他感觉到自己被关心、被重视。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分配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最后,不做“祈使句”老师。心理研究表明,人都有一种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自主地位,不愿受别人支配指使的倾向。祈使句听上去显得生硬,冷漠。与学生交流,祈使句式的指令起不到预期的作用,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英语教师要善于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巧妙地把教育教学的意图融于其中,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境。
二、因势利导,合理利用英语学习软件、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
中职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实施中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设施,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当代的中职生成长在资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对搜索信息、音视频相关软件下载轻车熟路。资讯收集和整理的过程逐步提升了他们信息处理、信息加工的能力。
以Moodle 课程设计为例,这是一种资源加活动的设计,它给学生提供一个资源空间和参与活动的互动平台,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完成任务可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教师将教材中涉及的模块分解成学生的子任务,学生通过子任务的完成来对相应模块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这种模式恰好与学中做、做中学的要求相一致。以教科社第一册第六单元Can I take your order?为例:第一个子任务Warming up,提供常见的食物和饮料的美图和词汇dumplings、sandwich、pizza、French fries、roast duck、hamburger,学生自学根据图片选择正确单词的任务。第二个子任务为选择合适的餐厅和英文练习点餐,学生启用消息功能模式,课中、课后与教师、学生之间进行类似练习。第三个子任务为测验阶段,即通过Look and match 和Exercises 两种方式加深对饭店岗位英语名称的掌握。第四个子任务是布置学生课外上网讨论或直接用手机登录讨论区发表自己的意见。
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追赶当今科技发展的潮流。当下,学生深受电子科技产品的影响,他们常用的有手机、电脑、Ipad等。中职学生对于这些高科技物品极为依赖和迷恋,这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我们成年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些电子产品对人有强大的吸引力,而且会对我们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学也能够借助这些电子产品和相关软件,那么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是极为有利的。
近年来,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许多手机英语学习软件被开发出来,善加利用,可以成为英语教学效果的倍增器。例如:英语扇贝软件,可以辅导学生记单词,背句型和课文;英语趣配音软件,可以自动矫正学生发音,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开口说英语的习惯;金山英语词霸等手机英语学习App可帮助学生查生词,减少其阅读障碍,培养其阅读兴趣。
研究表明,课件和多媒体元素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得视觉与听觉的学习被放大,有利于持久保持注意力。现代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手段在这方面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这对提高课堂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三、精心设计英语教学活动,注意层次性
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同时可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游戏在中职英语课堂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多设计一些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中、让大家都能参与的游戏,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兴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与信心。如,在上外研社中职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第二单元What do you do?第一课warming up这部分时,当学生掌握了常见的职业名称并熟悉了各种职业场所后,为了帮助学生对职业名称有更直观的认识并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记忆,教师采取了猜职业的游戏。教师课前准备好十张小纸条,每张纸条上写一个单词,如teacher、doctor、nurse、cook等,把全班分成八组,通过开展Group discussion,引导学生Practise by doing,每组派三名学生上台表演,一名学生拿着纸条,第二位学生根据纸条上的单词做动作,第三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单词,然后各组选派出一名小组长负责准备用一句话来描述所猜的这些单詞,最后看哪组得分多,并给予加分鼓励。通过这个趣味性浓、操作性强的游戏,学生深刻领悟到:Show me and I will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can understand.通过游戏学生对单词加深了学生理解与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英语分层教学是培养和保护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分层教学是对因材施教原则的落实,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分层教学首先要在了解学生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力和学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分层。我们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但这三个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来进行动态调整的。其次,对教学目标分层。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对于A层次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全面完成教学目标,培养英语自学能力;B层次的学生实现部分教学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C层次的学生要严把单词关,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三、注意练习和作业的分层。例如,习题或者作业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知识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为综合题和拓展题,尽量做到让优等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学困生跳一跳也能够得着。最后,还要注意课外活动设计的分层。在设计英语课外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不同的活动。例如,有英语能力弱的学生能参加的英语书法比赛、词汇量比赛、听写比赛;也有针对英语能力较强学生能参加的英语短剧表演、英语微电影的拍摄、英语辩论等。总之,英语教学活动要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水平层次的活动中展示能力体验成功,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倡导多元评价,少用终结性评价
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策略。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科学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其对教学活动的可持续性也有重大影响。
传统英语教学惯用的终结性评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目的是为了选拔和淘汰,没有对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不能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既不利于中职学校教育目的的达成,也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与工匠精神的培养。
多元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用多维和发展的视角,通过创设多维标准和多种尺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有效,能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对于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评价,可设立英语听力之星、口语之星、阅读之星、写作之星;在学习过程评价方面可以设立英语实战之星和英语进步之星。通过多元评价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让学生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能感受成功的喜悦。
总之,要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长久保持,教师就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法,更新教学观念。良好学习氛围的创设,及时的鼓励和引导,结合让学生长久保持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一定可以让中职学生爱上英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 建.关于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哲学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0(13):27-29.
[2]姜麗萍,李俊芬.课堂活动设计指南[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