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学校的“失败课”
2019-03-18佟雨航
佟雨航
前不久,我应澳大利亚友人麦克弗森之邀,前往澳大利亚参观学习。麦克弗森是澳大利亚艾文豪女子文法学校的教导主任,她领着我对学校进行了全面参观。虽然澳大利亚的诸多教学方法令我耳目一新,但最吸引我和令我眼界大开的却是这所学校的“失败课”。
“失败课”是艾文豪女子文法学校新开设的一门课程,每周只有一堂课。“为什么要开设‘失败课呢?”我有些不解地问。麦克弗森向我介绍:“学校设立‘失败课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恢复能力。‘失败课的宗旨是:失败、勇敢、冒险以及尝试创新。”
“失败课”的重头戏是学生的失败感言。在上“失败课”前一周,老师会给学生布置一份作业,让他们用一周时间来完成。但这份作业通常在一周内是无法完成的(少部分学生或许能完成),当一些学生在“失败课”上不能交上合格的作业时,老师就会让这些学生站在讲台上发表自己的失败感言。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在走上台前是胆怯的、羞愧的,但上台后经过辅导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抛开了胆怯和羞愧,勇气和自信心突然增加,不仅能客观地剖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还能从失败中学到一些经验。
为了能让我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失败课”,麦克弗森把我领进一个正在上“失败课”的教室,坐在最后排现场观摩“失败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一位数学老师站在讲台上,在黑板上写了一道几何证明题,然后让学生一个一个地上台解题。麦克弗森悄悄告诉我:“这道几何证明题刻意出得有些难度,目的就是让学生解不出来,让学生与失败面对面。”果然,正如麦克弗森所说的,学生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上台解题,又都一个个垂头丧气地走下台来,没有一个学生能正确解出题来。
教室里籠罩着死气沉沉的失败气氛,学生脸上都露出一副沮丧的表情,静默无声。这时,教室门被推开了,出题的数学老师闪身退出讲台,一个戴着眼镜的女学者走上讲台。麦克弗森又悄悄对我说:“这个戴眼镜的女学者是我们特意请来的昆士兰大学心理学专家梅丽莎,是专门来给学生们做心理辅导的。”课堂上,梅丽莎开始对学生提问,然后让学生一个个走上讲台,大声说出自己失败后的心理感受。
当学生们倾吐完对失败的感受后,梅丽莎又重新走上讲台,对台下的学生们说:“失败是每个人人生路上必须经历的、无法回避的一段或多段历程,它就像我们走在路上遇到的一块块绊脚石,我们被它绊倒摔了个跟头或跌破了膝盖,但我们没必要对此感到恐慌和害怕,跌倒了再爬起来就是,膝盖破了包扎一下,然后拍拍屁股或揉揉膝盖重新上路,继续朝着我们的人生目标前进,依然能到达我们人生的目的地……”接着,梅丽莎讲述了她童年、少年、青年时代所经历的大大小小的失败事例,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如何战胜失败、走出失败困扰、重新树立信心。经过一番心理疏导后,刚才还一脸失落、沮丧的学生,又恢复了上课前神采奕奕、自信满满的神情了。
下课后,我利用课间十分钟对几名学生进行了现场采访:“你喜欢上‘失败课吗?你在‘失败课上都学到了什么?”一个名叫汉娜的学生深有感触地说:“每个人的人生迟早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失败,学习怎么去面对它越早越好。如果你接受了曾经的失败,那些失败不仅不会阻挠你,反而会帮助你。”另一个名叫希德尔的学生说:“失败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坎,需要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跨过去,‘失败课的设立真是太及时了,它能让我们正确认识失败,不惧怕失败。”还有一个名叫夏洛特的学生说:“我觉得失败其实是告诉我们,某种方法不奏效,错误是这种失败的重复。我们应该学会正视失败,才能避免重复犯错。”
走出教室,我感慨颇深:学生们只上过一次“失败课”,便能对失败有如此深刻的认识,真的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同时,我也深刻地感觉到,“失败课”对于那些生活在校园里、没有经历过失败的学生来说,真的很重要,很有教育意义。最后,梅丽莎对我总结说:“‘失败课最想教给学生的,是让他们了解失败的重要性,鼓励他们不要畏惧失败,勇敢地面对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