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我的教学观

2019-03-18邓燕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歌谣家校改革

邓燕华

内容摘要:时代在前进,教育的理念也在更新,教育者应该与时俱进,认识新时代下教育的真谛,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更好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上。

关键词:教育 改革 歌谣 家校

从教二十年,一直游走在中高年级,渐渐地触摸到教学的门道,今年学校安排我任教一年级语文,经过大半年的摸索,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梳理,得出以下几点小结,且行且探究。

一.与时俱进,认识新时代给予教育的任务

2000年开始,为了让新一代的国民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素质,我国进行了新一代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的是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环境意识等。这轮改革是适应潮流的改变,是时代大势所趋。

台湾的大学教授、艺术家曲家瑞曾经在国外很长时间,在某次采访中,她比较了中国与外国学生的不同,其中她说到两点:一是国内的学生被骂蠢,国外的学生被表扬;二是对国内的学生而言,功课就是全部,只有读书才会有活路,对国外的学生来说,学习只是五分之一,另外是运动,语言表达,课外服务,艺术造诣,只要把擅长的事做好,也可以凭本事吃饭。

在传统的教育里,都是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刻苦拼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很少要求我们多点为别人服务,多花点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兴趣,更不要说花点时间去运动。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的知识是扎实了,但人际交往,生存能力,则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前两年,中日学生夏令营活动中,日本小朋友吃苦耐劳,面对困难,沉着冷静,依靠团队合作精神完成一个个任务。而中国的小朋友则在一旁胆怯懦弱,彷徨无助,要不就是互相推诿埋怨。

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认识新时代给予教育的任务,从传统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更新我们的理念,更新我们的教育方法。成绩,不再是一个学生的全部。我们应该有一个高瞻远瞩的眼光,允许学生存在发展的个性化,允许学生存在发展的差异,同时,也尊重这种差异。就像某一间学校给家长发的信息所说的一样:当你看到孩子成绩时,无论成绩好坏,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的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到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耐心地等待,陪伴。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参天大树!

二.用歌谣代替说教,规范孩子的品行

一年级学生初进校门,带着憧憬和期待,同时,也带着敬畏和害怕。如何让他们更快地适应校园的学习和生活呢,我尝试编写一些口号、顺口溜、歌谣来代替说教,从而更好更快地规范孩子们的品行。

例如,第一天回学校,我教他们唱“排队歌”:“一(2)班,我最棒,小小手,不乱走,小小脚,不乱跳,我是文明小学生。”

上课前,我教他们唱:“铃声响,快坐好,等老师,来上课。”在歌声中,他们知道铃声响就要坐好,安静地等待老师来上课。

上课时,我教他们唱:“一二三,快坐好。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不说话。想说话,先举手。”从而规范了上课的秩序,也让他们懂得学会聆听别人说话。

写字时,我教他们呼号:“头正身直脚平放一拳头!”提醒他们注意坐姿,头要摆正,身体挺直,双脚平放,胸口离桌子之间有一个拳头的距离。

这些口令、顺口溜、歌谣,很好地给孩子们一个指令,让他们在极短时间内记住并完成,真是一举两得。

三.家校一起来,消除孩子成长的盲区

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的,他们就是一张张洁白无瑕的画纸,你在上面泼洒什么颜色,他就呈现什么颜色,所以,孩子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特别是家庭教育。我们经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是一点不假。家长的言传身教,默默地影响着孩子的人格,浸润着孩子的心灵。家庭氛围自由民主的、轻松和谐的,孩子大方乐观,比较懂事,善于替人着想;家庭氛围紧张强势的,孩子则内向寡言,不善表达自己的情感。作为教育者,我们多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了解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从而制定一些有效的措施,消除孩子成长的盲区。

例如,今学期我班上就有这两个案例具有可比性。

案例一:

小伟是我班上一个比较沉默内向的孩子。刚开始接手时,还没怎么留意他。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我想留下几个人打扫教室,就问有谁的家长是迟来接的?小伟举起了手。于是,我就安排他和另外一个女生每天留下来打扫。经过我手把手的教,细致的指点,他们很快掌握了方法,工作完成得非常完美。每天放学后,他俩就打扫教室,把桌椅拉整齐,那个女生先走了,小伟还留下来关窗户(因为年久失修,窗闩已经坏了,得用一根长钉固定)。有时为了奖励他们,会给他们一颗糖果或一块糕点。小伟就这样默默地做,临走,他总会走到我跟前,圆圆的脸蛋露出一丝微笑说:“老师,再见!”望着他的身影,我的心头都会涌起一丝感动。于是,我经常在班上表扬他。我发现,他的字越写越工整,学习越来越认真,做起卫生工作,很有担当,完全不像一个一年级小学生。

我想,他在家也会这样做吗?

后来,和家长沟通,却令我大吃一惊。原来,每天来接他的妈妈并不是亲妈!而他的两个哥哥之间也没有血缘关系!换言之,他的家庭很复杂,他就从这样一个家庭出来的。而他在家里的表現并不如学校那么令人赞叹。无意中,我又发现,他面试时的成绩是全班最后的!由此,我常常想,假如我没安排这样一个工作给他,假如我没信任他,假如我先入为主地认为他是成绩最差的一个……

案例二:

小舒是一个女生。一开始,因为她住得离学校近,我打算让她搞好卫生再回家。第一次,她留下来了,第二天,她妈妈就打电话给我,说孩子不愿意搞卫生。我问,为什么。妈妈说,因为小舒的姐姐不愿意留下来等。如果让小舒自己一个人回家,家长也不放心。我说,那就不用留下来吧。

基于这种心理的存在,小舒一直表现得没有责任感,对待学习也是漫不经心,有时还会撒谎。后来我再跟家长沟通,不能过度溺爱孩子,适当的劳动是培养责任感的途径。家长也认识到教育的失误,开始改变了。

教师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就好像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医生再高明,医术再高,假若病人回家不吃药,效果也会微乎其微,甚至为零。在学校,教师想方设法教育学生,纠正不良毛病,开出了良方,只要照单取药,就会药到病除。但如果回家后,家长置之不理,或是没时间与孩子沟通,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教育是动态的,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时代,发生着不可预知的变数,让我们用心做教育,驰骋在教育的天地里。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小学语文教师》.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小学)

猜你喜欢

歌谣家校改革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