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2019-03-18李振山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学生社团创新研究管理模式

内容摘要:随着高校学生社团影响的扩大,如何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重视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对社团教育、管理和创新模式探究,积极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以及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方面的功能越来越关键。

关键词:学生社团 管理模式 创新研究

一.前言

2016年1月,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了印发《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这对进一步规范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深化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积极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探究目前国内高校学生社团服务与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之策,推进高校学生社团良性健康发展也更具有时代意义。2018年,为了贯彻落实《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要求,不断推动高校学生社团规范发展、繁荣校园文化,展现高校学生社团风采,中国青年报社举办寻找“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活动。活动得到了许多地方高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一时间,高校社团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社团的数量、类型、社团活动的影响力都在成倍的增长。

众所周知,学生社团是在自愿的基础上,由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组成的一种群众性的团体,在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开展各种活动。学生社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活跃学校学习空气,提高学生自治能力,促进学生思想交流,增进友谊,在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积累的优势

在数十年的发展完善过程中,尤其是合校以来,郑州大学社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形成了独特显著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种类多样,活动丰富鲜明

我校共组建形成了90多个社团涵盖学术、艺术、体育、实践等诸多方面,具体来看:文学学术類,如经济与社会研究会、马列主义研究会等;艺术文化类,如闪亮舞蹈协会、英语协会等;爱好兴趣类,如演讲与口才协会、计算机协会等;体育运动类,如蓝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等;和实践服务类,如思源之家、小黑蚁志愿服务队等多样化的学生社团组织,全面地开展了有深度、有内涵、有价值、有意义的社团活动,活动类型丰富多样,让同学们都能拥有机会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切切实实地为同学们提供了优质服务,满足了同学们多样化的需求。在活跃和繁荣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学习、实践、组织与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2.迎合时代潮流,善于创新

全团坚持问题导向,高扬改革风帆,吹响共青团改革再出发的号角,随着共青团改革的推进,我校也全面开展团内改革,其中就包括社团的改革发展问题。我校社团善于从社会、时代热点出发,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在确保活动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采取更受同学们欢迎的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3.奖惩分明,制度规则明确

在校团委的支持与社团联合会的努力下,我校形成了量化考核、规范有序、奖惩分明的社团运行机制。财务报账制度,活动审批制度清晰明确,定期评选优秀社团,定期组织召开社团交流会,社团之间分享经验、汲取教训,共同构建“和而不同”的社团发展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

1.经费不足

学生社团主要活动经费应来自于高校拨款、社会赞助和会员会费等合法渠道,但是目前实际情况可能主要依靠会费和外联支撑活动开展,这是每个社团都面临的问题。社团活动每次都要耗费一定经费,但会费不足,再加上外联不力,严重影响了社团活动的开展。

2.内部机构庞大,人员繁多,运转乏力

每一个社团都会形成一套对应的人员运行机制,但大多数社团内部人员安排繁杂且重复,甚至有部分管理社团的干部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就职的,并没有把心思放在社团建设上,自控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不高,这就容易造成偷懒,并产生交叉地带相互推卸,无人管理的状况,这样不但没能发挥社团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反而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使得工作效率下降,社团运转乏力。

3.会员参与度低

我校社团普遍存在着管理工作人员参与度高,普通会员参与度低的现状。大多数会员在进入大学后兴致匆匆的入会很多社团,然和并没有实际参与其中,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社团,社团本身由于精力有限,活动缺乏实质意义等原因不能顾及全部会员,无法及时充分动员全部会员参与到活动中去,造成部分会员反映社团活动与自己最初设想不一致。

4.与挂靠院系联系不够密切

院系挂靠制度的初衷是更精准地管理与服务社团工作,但在实行过程中,大多数社团与挂靠院系关系不够紧密,院系对社团的管理与宣传不到位,除了社团几个负责人外,多数的社团成员对本社团挂靠的院系知之甚少,导致自己挂靠的院系内影响力度就有限。同时,本院学生对自己院属社团也是界限不清晰,吸引力有限。

四.社团发展方向

1.创新挖掘外联新途径

其实许多社团在外联方面很具有潜力,只是尚待发掘。比如计算机协会,可以负责为同学们购买电脑并保证质量优价格低,这样不仅解决了同学们在购买电脑方面的难题,协会也可以从电脑公司方面得到相应提成,保证了社团的外联与活动的经费。再比如电影爱好协会,可以充分利用电影的宣传优势,在播放电影过程中穿插校内或者校外商家的广告宣传,从中拿到商家的广告费来补贴电影放映工作,更好地为同学们提供高质量的电影放映。总得来说,社团要以服务同学们为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创新开发高效高质量的外联活动,在为同学们提供精品活动的同时,解决自身经费不足的问题,这样也有助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真正促进社团的建设发展。

2.“精兵简政”,优化机构设置

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安排工作人员,并可采取分组轮班制度,小组轮流负责某项工作。这样既保证了更多人员有机会接触了解工作,同时也避免了人员繁杂,工作效率低下,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

3.提高活动数量与质量

社团要开拓创新,打造自身品牌活动,使同学们在看到这个活动之后,首先就能想到这个社团,这样社团在宣传方面便可节省时间精力。同时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提高社团活动的数量与质量,增加服务性活动的频率,给会员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切切实实服务好会员。

4.与院系联合打造特色活动

社团应该多与挂靠院系团委学生会交流,联合开展特色品牌活动,比如小黑蚁志愿服务队与我院创业实践部联合开展的面向全校的“时光慢递”书信送温暖活动,既加强了社团与院系的合作,解决大型活动人手不够的问题,便于将活动做大做强;同时又能扩大二者的影响力,加深同学们对社团与学院的了解。

五.結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校社团已经相当完善与成熟。但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在如今共享经济时代,我认为社团也应立足“共享”来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共享”在简单层面上说是资源、设备等的共用。社团之间要相互扶持,如大社团在挖掘外联资源时将合适的外联分给小社团、大社团带领小社团共同举办活动,如此一来,既能节能双方物质、人员成本,又能保证活动的质量,扩大双方影响力。在深层面来说,“共享”要求社团之间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社团之间最根本的是合作关系,是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为了谋求更有力发展的良性竞争,而不是针锋相对、互争互抢的恶性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更加努力探索社团发展新方向,打造一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而不同”的具有生机活力的社团,最终繁荣校园文化,打造郑大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杜金津.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赵立香.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3]王宏.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探析[J].文山学院学报,2014(2).

[4]项炜,范彩彩.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8(19).

注:本文为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郑州大学)2018年度辅导员专项课题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介绍:李振山,郑州大学商学院助教、辅导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区域经济学)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创新研究管理模式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