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传统行业蝶变
2019-03-18
2016年3月9日,“阿尔法狗”(AlphaGO)战胜韩国选手李世石,标志着人类最后棋类智力堡垒的失守,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因此再次风起云涌,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麦肯锡研究显示,2030年人工智能可能为全球贡献13万亿美元的GDP增量,平均每年推动约1.2个百分点的GDP增长,足以比肩人类历史上前三次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加速,“AI+”已经成为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 人工智能正在纵向切入各个传统产业。
科大讯飞先后与人民日报签约,拓展多项媒体应用落地;东方网力与北京市公安局签署战略合作,基于“鲜活”数据训练算法,推进“智慧警务”建设;苏宁与商汤科技携手打造人工智能零售商业生态圈,等等。
甚至中国最大的开发商碧桂园集团,也已经宣布将自己重新定性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并计划五年内投入800亿元,将机器人更广泛地运用到建筑建造、社区服务、生活起居等各类场景当中。
“将建筑工人从繁重、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是碧桂园集团董事长杨国强的愿望。
行业新风口
作为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正需要人工智能“赋能”。
目前,国内人工智能终端应用产品已经较为丰富,包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等技术,正在与安防、交通、医疗、教育等传统领域深入融合。
以智能驾驶为例,智能驾驶是人工智能与汽车行业结合形成的战略制高点之一,也是百度非常关注的业务。百度Apollo是全球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开放的无人驾驶平台。
麦肯锡预测,至2025年,全球智能驾驶汽车可产生2000亿至1.9万亿美元的产值。
在医疗方面,未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整合个人健康数据,对危险及时发出预警;同时,药物研发机构可以进行大量模拟实验,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研发效率,如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科大讯飞等企业都已布局该领域。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和集成应用为重点,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
未来,随着图像识别及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垂直行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持续加速,传统的金融、农业、制造、医疗等行业将得到重塑。
“科技的进步不可想象。”杨国强说,他宣布接下来碧桂园集团将大力拓展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智能机器人研发,将建筑机器人打造成未来集团强大竞争力的源泉,希望有一天“能够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房子”。
迄今为止,碧桂园已在超过1100个城镇,实施2000多个项目,其旗下的物业、教育、大健康医疗、酒店、新零售以及现代农业等各个板块,都是机器人业务优质的需求方。
显而易见,人工智能与工业制造的结合,将显著改善现有传统制造业的作业环境,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为逐渐衰落的传统制造业带来新的生机。
博智林机器人实验室。
波士顿咨询公司在《工业4.0——未来生产力和制造业发展前景》报告指出,以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提升中国制造业15%~25%的生产效率,并额外创造4万亿至6万亿元的附加值。
亟需政策与研发突破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既离不开国家战略的支撑,也离不开大型企业的引领和推动。
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国家多次强调,要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加强人工智能和产业发展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实际上,中国和美国都是依托一些核心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第一阵营,其中美国依托亚马逊、谷歌、英特尔、苹果等公司,每年投入数百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已经建立起了从底层基础设施到算法,再到应用的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相较之下,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并且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据,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量较高的国家。
诸如百度、阿里、京东、腾讯等一干科技巨头,以及一部分新兴的“小巨头”企业,都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迎难而上、蓬勃发展。
例如,阿里巴巴凭借电商、支付和云服务资源优势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从视觉、语音、算法到芯片构建了立体的合作伙伴生态,并以阿里云为基礎,完成家居、零售、出行、金融和智能城市、智能工业的产业布局。
科大讯飞则是中国智能语音产业的优秀企业,它以讯飞超脑、AIUI为内核,面向教育、城市、汽车、医疗和家居等多个场景,打造了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在电信、金融、能源、交通等行业都占有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同样,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作为碧桂园的全资子公司,将依托世界500强碧桂园集团的资源,立足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家居服务等应用场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平台,构建覆盖机器人的全产业链的生态圈。
博智林机器人将在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广东顺德,打造占地十平方公里的中国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新硅谷”,引进全球顶尖机器人专家及研发人员,为推进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与技术储备,成为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工信部预测,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而融合发展带来的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但是也应看到,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仍有痛点和短板,需要政府在资金引导和创新资源上予以支持。
例如,建筑行业面临着劳动力短缺、施工安全性差、劳动生产力率低等问题,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虽然为智能建造提供了可能,但仍面临一系列结构性问题。
一些专家和企业界人士认为,国家可以加强相关基础性课题研发,鼓励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各环节的探索应用,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行业训练资源库、标准测试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等产业公共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