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9-03-18黄艳琳骆小燕陈卫珍
黄艳琳 骆小燕 陈卫珍
【摘要】 目的 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着重强调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43.6±3.2)分、抑郁评分(41.5±3.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1.7±4.3)、(51.2±4.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80.3±7.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2±5.3)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调心理护理的实施, 可改善其负性心理, 恢复其良好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心理护理;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护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4.09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多发的一种功能性肠病, 并不会伴随器质性病变, 疾病特征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主。大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腹泻型, 该病易于反复且迁延难愈, 对患者生存质量有着很大影响[1]。近些年来本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 由于疾病给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等造成的困扰, 会使其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不良影响, 而若能予以有效的心理护理, 则有益于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9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30例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8例, 女7例;年龄21~56岁, 平均年龄(40.2±6.4)岁;病程6个月~5年, 平均病程(2.3±0.9)年。观察组患者中, 男7例, 女8例;年龄20~54岁, 平均年龄(38.2±6.1)岁;病程10个月~6年, 平均病程(2.9±1.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 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和健康宣教等。
1. 2.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着重强调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1. 2. 2. 1 疾病认知 中医学理论认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病情长时间不愈, 与患者心理暗示和不正确的认知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而该病的发生与情志的改变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 应充分对该病有关知识对患者做认知干预与行为教育, 使其了解到该病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预防举措。
1. 2. 2. 2 沟通交流 护士应积极且耐心的去回答患者提出的和本病有关的问题, 通过交谈去了解患者的腹痛状况、饮食情况、睡眠质量和大便性状等;另外分析在交流过程中患者的心理辩护, 针对性的予以心理疏导和干预,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这些对于治疗效果的获得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2. 2. 3 心理转移 对于那些由于过分关注自己病情而焦虑、抑郁情绪严重的患者, 可以采用注意力转移法进行护理, 比如引导患者去多听一听轻松的音乐、搞笑的喜剧片或者和他人进行愉快的交谈等, 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从而达到对不良情绪的缓解。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负性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价, 评分>50分表示存在抑郁、焦虑症状, 分数越低代表症状越轻[2]。②生活质量:借助肠易激综合征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 量表共计有行为障碍、社会反映、人际关系等8个维度, 34个条目组成, 使用Likert5级评分法, 最终得到分值为0~100分, 分数越高则代表生活质量越高[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干預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经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43.6±3.2)分、抑郁评分(41.5±3.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1.7±4.3)、(51.2±4.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经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80.3±7.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2±5.3)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身心病症, 虽然不会危及到生命安全, 但是却会对患者的情绪、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和心理因素是有着密切关系的[4]。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因为心理因素可以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与脑肠轴对肠道功能造成影响, 负面的心理情绪是通过下行通路影响到脊髓后角神经元功能, 继而使得感觉功能更为敏感, 再进一步加重心理反应, 随着内脏敏感程度的加大, 造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加重。随着心理应激反应的加重, 还会促使肾上腺激素、血管加压素的大量释放, 从而促使糖皮质对杏仁核造成作用, 使得结肠加大对张力刺激的反应性。可见, 腹泻和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有着一定关联[5-7]。
通过长时间的临床经验总结可知,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见有长时间情志不畅、忧郁、脆弱、敏感等不良情绪, 继而表现出焦虑、抑郁症状。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的程度各不相同的焦虑、抑郁心理, 近些年来临床逐渐提高在护理工作中对心理护理的强调和重视, 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树立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 在良好的交流氛围下尽量帮助患者疏解其不良情绪, 使患者认识到精神因素会对胃肠调节造成的影响, 继而有意识的自我调节, 通过心理信念的树立来对抗疾病[8-11]。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43.6±3.2)分、抑郁评分(41.5±3.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1.7±4.3)、(51.2±4.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80.3±7.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2±5.3)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工作, 帮助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面对治疗和护理, 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 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调心理护理的实施, 可改善其负性心理, 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云天. 心理干预在肠易激综合征伴抑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5, 14(5):310-311.
[2] 黄丽, 季新忠.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心理护理88例疗效观察. 心理医生, 2017, 23(17):328-329.
[3] 张月萍, 胡方瑞, 尤利, 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5, 21(z1):166.
[4] 祝文慧. 心理护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 24(5):116-118.
[5] 邱小丽, 刘广丹, 陈柳媚, 等. 护理干預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13):189-191.
[6] 张丽, 周晓娟. 加强心理护理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医药前沿, 2017, 7(33):312-313.
[7] 李倩, 王红梅, 陈晓, 等. 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11):1881-1883.
[8] 唐胜修, 罗和生. 针刺结合心理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8(4):110-111.
[9] 黄丹, 梁列新, 方秀才, 等. 精神心理因素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中华消化杂志, 2015(9):599-605.
[10] 柱广梅, 何晓荣, 赵杨秋. 加强心理护理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国临床护理, 2014, 6(2):160-161.
[11] 于新捷, 李雪青. 耳穴贴压配合心理疏导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0(6):1110-1112.
[收稿日期:2018-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