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自拟清风饮口服联合自拟止痛散中药封包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

2019-03-18吴凤嘉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4期

吴凤嘉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清风饮口服联合自拟止痛散中药封包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常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 治疗组采用自拟清风饮口服联合自拟止痛散中药封包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血尿酸、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血尿酸、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清风饮口服联合自拟止痛散中药封包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可提高有效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自拟清风饮;自拟止痛散;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4.079

痛风属于晶体性关节炎的一种, 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降低导致。患者常表现为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 还可并发尿酸性尿路结石、尿酸盐肾病等, 甚至可引发肾功能不全、关节残疾等。现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为1%~3%, 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西医治疗以抗炎止痛为主[1]。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是我国指南推荐的药物[2]。但使用这些药物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作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自拟中药汤剂清风饮和外用中药止痛散联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取得满意的疗效,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9月本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的5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所有患者均为男性。治疗组年龄26~59岁, 病程1个月~13年。对照组年龄28~60岁, 病程15 d~1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西医按照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院(MCR)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分类标准;中医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痛风证型标准拟定, 证属湿热蕴结型。纳入标准:①年龄18~60岁男性,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无影响监测指标或治疗的其他疾病;③无严重器质性疾病;④未同时应用抑制尿酸排泄类药物;⑤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的;②痛风间歇期及慢性期;③继发性痛风;④对本药过敏者;⑤伴有严重的心、脑、肝、肾疾病、精神疾病、内分泌疾病或口服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患者。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100 mg, 1次/d, 早饭后口服。治疗组采用自拟清风饮口服联合自拟止痛散中药封包治疗, 自拟清风饮:苍术20 g、薏苡仁20 g、黄柏20 g、山慈菇20 g、川牛膝10 g、豨莶草20 g、秦皮20 g、虎杖15 g;1剂/d, 早晚各150 ml饭后口服;止痛散具体方法:将黄柏、大黄、煅石膏、醋延胡索等药物按一定比例冷水调成糊状, 外敷于关节, 面积视关节大小而定, 然后用保鲜膜封包, 同时TPD神灯照射1 h, 1次/d。两组均治疗10 d。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血尿酸、C反应蛋白、血沉)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临床控制: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75%, 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总体改善率≥50%但<75%, 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改善;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总体改善率≥30%但<50%, 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改善或无改善;无效:主要癥状体征总体改善率<30%, 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改善。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血尿酸、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血尿酸、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出现1例中药封包关节处少量红色皮疹, 1例胃肠道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出现5例胃肠道反应, 3例转氨酶升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经对症处置后缓解。

3 讨论

中医痛风之病名始于金元, 属“痹症”、“白虎历节”范畴。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痛风》中指出:“彼痛风者, 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 其后或涉冷水, 或立湿地, 或扇取凉, 或卧当风, 寒凉外博, 热血得寒, 污浊凝滞, 所以作痛”, 对痛风发作期的病因病机做了阐述。痛风发作期的中医辨证以湿热痹阻居多[4]。故用自拟清风饮口服治疗, 方中四妙散清热燥湿、强筋骨。加用秦皮清热燥湿解毒, 且秦皮中的秦皮总香豆素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止痛效应。加山慈菇以清热解毒, 且山慈菇所含的秋水仙碱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豨莶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 且豨莶草的醇提取物能显著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小鼠的关节肿胀。诸药合用, 共奏清利湿热、活血化瘀止痛之效。外用自拟祛风散中药封包治疗, 皮肤经络能够直接吸收到药物有效成分, 有效发挥作用。方中大黄苦寒, 清热解毒;黄芩、黄柏苦寒,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醋延胡索辛苦温, 活血止痛;煅石膏大寒, 归肺胃经, 清热收湿, 散皮肤之热;诸药合用, 共奏清热燥湿解毒、活血化瘀止痛之效。

综上所述, 自拟清风饮口服联合自拟止痛散中药封包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与单独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相比可以增强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中华内科杂志, 2016, 55(11):892-899.

[2] 罗玫, 刘芳, 邹建东, 等. 秦皮总香豆素对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止痛效应的探索性临床试验.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5, 10(4):475.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ZY/T001.1-001.9-94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31.

[4] 蒋芳萍, 傅旭春, 白海波. 豨莶草的小鼠急性毒性及抗小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用.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3, 10(4):1289-1291.

[收稿日期: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