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防范宗教渗透能力的机制探析

2019-03-18姚洪越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机制高校

姚洪越

摘 要:构建整体高效的机制,是提升高校防范宗教渗透能力的重要基础。提升高校防范宗教渗透能力的机制包括:防范宗教渗透的思想文化机制、防范宗教渗透的课程建设机制和防范宗教渗透的组织工作机制。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意识形态争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要不断完善防范宗教渗透的机制,提升自身防范宗教渗透的能力。

关键词:高校;防范宗教渗透;机制

高校宗教渗透是以高校学生和教职工为对象进行的各种非法传播宗教有神论的活动,其目的是提升宗教有神论的影响力和增进人们对宗教的信仰程度。防范宗教渗透、提升高校防范宗教渗透能力,需要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安排。构建不断提升高校防范宗教渗透能力的机制,是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大学性质的关键保障。

提升高校防范宗教渗透能力的思想文化机制

高校防范宗教渗透能力的建设,首先要明确宗教有神论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之间的性质不同、作用迥异,进而明确防范宗教渗透是高校工作的“护魂”工程、固本工程。提升高校防范宗教渗透的效果,构建完善高校防范宗教渗透的机制,首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构建提升高校防范宗教渗透能力的思想文化机制。高校防范宗教渗透的思想文化机制的构建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为核心,全面提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力度、水平和针对性、有效性。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性意识形态,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1]为此,要大力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特别是要大力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与宗教唯心主义之间本质区别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宗教有神论(尤其是与亚伯拉罕系宗教一神论)本质区别的宣传教育。实践证明,广泛覆盖、针对性强的宣传教育、讲座报告,对于改进认识、廓清迷雾、厘清事实、推进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以中华文化认同为核心,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力度、水平和效果。中华文化具有浓郁的“远神论”“人本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中国人民的四种伟大精神: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和伟大的梦想精神,并把这些精神作为我们的骄傲,作为我们坚持“四个自信”的底气和“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3]中华文化的人文人本特性、中华文化的家国情结、中华文化奋斗奋进精神,是高校提升防范宗教渗透能力的重要资源。“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2]对于全面提升学校的中华文化水平,全面提升全校教职员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以及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以民主科学法治认同为核心,全面提升现代价值观教育实践的力度,提升学校的现代价值践行水平,提升全体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的现代价值认同水平。宗教渗透的核心在于其宗教有神论教义的渗透。例如:某些宗教的核心要义在于其所谓神灵的独一性、万能性和排他性,以及在信仰实践领域的唯我独尊、热衷传教、排斥异己。这些教义无视科学在生物学、人类学、医学、天文学、物理学、脑科学等自然科学和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反对科学价值;无视信仰平等、信仰包容、公民平等、生命至上、法治至上等现代社会价值观,漠视现代社会公认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以信仰划线,从内心深处蔑视乃至敌视信仰不同者,以“信道的人”“神的子民”自居,对不信道、不信神的人区别对待,以所谓教义的力量对抗执法力量,以宗教场所为基地宣扬不同信仰者“下地狱”“下火狱”,甚至以所谓宗教教义干涉世俗法治、世俗社会,侵蚀政府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以教义、教规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乃至聚众对抗、堵塞交通,成为现代法治、现代价值、现代社会的重要负面力量。因此,高校提升防范宗教渗透的能力,必须大力弘扬现代法治、现代价值,培育现代公民。以现代价值为高校防范宗教渗透筑牢思想根基、夯實价值基础。

高校防范宗教渗透机制的建立和提升,必须从思想根源、灵魂深处、价值观念等领域分析批判宗教有神论的理论谬误和事实危害,必须实现从“不敢管”“不愿管”“不想管”到“我要管”“必须管”“马上管”的转变,必须实现从“宗教信仰不能干涉”“对宗教不能批判”“信仰宗教的人就是善良”“宗教是叫人向善的”等认知到“宗教信仰必须遵守国家法律”“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及其无神论)在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维护党的无神论特质”“维护中华文化的人文主导地位”等转变。维护高校的意识形态正常秩序,维护高校防范宗教渗透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

提升高校防范宗教渗透能力的课程建设机制

高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利用高校课程建设强大立体的防范宗教渗透的课程体系,是提升高校防范宗教渗透能力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一,充分发挥党课、团课、时事讲座、讲坛等防范宗教渗透的作用。广大党员、广大团员,理应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信仰者,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奉者、践行者。党课、团课的讲授,要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章程、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各种条例、结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文件学习,结合广大党员、团员的思想实际,多层面、多视角分析宗教有神论的思想逻辑谬误、历史现实作用,分析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基础的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进步性以及强大的解释现实和改造现实的作用,发挥其对宗教及其渗透正面批判功能,讲清不信仰宗教有神论、不参加迷信活动、坚持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坚持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及其中国化成果,是一名团员、一名党员应有的觉悟和水平,必备的素养和素质。

第二,充分重视高校思政课防范宗教渗透作用的发挥。高校思政课作为广大学生的必修课,具有强大的全覆盖功能;思政课具有强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家庭观、社会观的教育功能。在2018版本科生四门思政课新教材中,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宗教的性质及其社会作用、西方教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作用、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等内容。这些内容虽然在教材中分布在不同的章节,很多的论述也不是直接针对大学生宗教认知的实际问题,但仍然是广大学生接触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正确认知宗教问题、宗教现象的重要(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可能是唯一)课程来源。应该结合大学生宗教认知中的实际问题,围绕高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的实际,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授,有针对性地重点说明宗教渗透的实质和危害,有针对性地重点说明高校防范宗教渗透的地位、价值和工作方式等内容。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思政课中设计相应的专题,或者依托不同的课程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专题体系,助力解决大学生相关的思想困惑、讲解说明党和国家相应的政策、党和国家宗教工作的实际状况等内容。高校思政课要为高校提升防范宗教渗透机制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有针对性的、系统科学的理论论证、历史论证、政策论证,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化解学生对宗教的各种误解导致的亲近感、神秘感和所谓的整体正面功能感觉;要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中关于宗教工作理论基础的科学性、现实方针政策的合理性,并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讲解我国宗教工作领域(特别是高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领域)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和解决路径,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和体制机制中合理认识、合理应对高校宗教渗透相关问题。

第三,充分发挥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类课程在防范高校宗教渗透中的强大作用。中国哲学发展史中包含关于中华先民对神灵观念的逐步演化过程,特别是西周以来中国先哲把神灵道德化、规律化,“神道”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设教”的工具和手段;西方哲学发展史包含着西方先民对神的认知的演化过程,特别是近代以来人文主义大师认识到宗教神学的虚伪和荒谬,认识到教会组织的腐败及其罪恶,发起人文主义运动,以人本对抗和反对神本,以人权对抗和反对神权等。其他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从不同的层面深入研究人的生活:研究情感心理生理病理、研究价值理念信念信仰、研究动机利益言语行为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从不同的层面冲击了宗教有神论,构成了强大的防范高校宗教渗透的人文基础。高校防范宗教渗透体制的建立,必须充分发挥其功能,在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突出其防范宗教渗透功能的发挥。

第四,充分发挥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生物学、医学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学科在防范高校宗教渗透中的强大作用。西方神学在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坍塌是和以哥白尼、塞尔维特、伽利略、开普勒、牛顿、达尔文为代表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密不可分的,是和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电器的发明和普及以及核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宇航技术等诸多现代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成为人能够发现规律、能够运用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证据,也无可辩驳地说明了规律的无处不在及其作用的普遍性。规律被发现的领域,就是科技之光照亮的领域,就是神学神迹退出的领域。科学技术的教育普及,科学技术规律的传播和运用,本身就是很好的无神论教育。高校防范宗教渗透机制的提升,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类课程在这一领域的作用,有意识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之成为支撑高校防范宗教渗透的重要防线。

提升高校防范宗教渗透能力的工作机制

高校防范宗教渗透,需要有设计合理、运转高效的组织机制,这种机制应该是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具体而言,应该主要包括如下五个内容:

第一,以高校党委为中心,建立学校层面的专门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协调领导推进高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学校党委作为高校的最高领导机构,应该把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作为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意识形态安全、事关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培养效果的大事,根据学校实际建立包括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等相关院系领导,以及包括校办党办、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纪委监察部门、安全保卫部门、统战工作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研究生工作部门等党政部门相关领导参加的强大的领导小组,发挥学校党委统筹全局、协调各方、举旗定向的积极作用,全面推进学校防范宗教渗透机制的建立和提升。

第二,学校统一战线工作部门应该切实负责其自身对宗教相关工作的责任。统一战线部门作为涉及宗教相关工作的党委职能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宗教渗透的违法本质、事实危害,应该及时、客观、深入地向学校党委汇报学校宗教渗透领域的工作状况,并提出有力对策建议,应该在法律法规和党的制度文件的基础上,切实发挥“战”的一面,敢于负责、敢于介入、敢于应对、敢于处理,支持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理各种高校宗教渗透事件,做学校其他部门处理各种高校宗教渗透事件的坚强后盾。

第三,马克思主义学院应该切实发挥自身在学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中的理论支撑作用、问题收集功能、提供对策建议的功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在高校防范宗教渗透领域的应有职责,用科学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为学校各部门各机构提供理论支撑;用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其效果为大学生筑牢防范宗教渗透的防火墙;用教学中发现的宗教渗透的问题和苗头为学校决策部门提供信息支撑和对策建议;用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为学校防范宗教渗透的各项工作制度保驾护航。

第四,学校行政部门应该结合自身工作,为防范高校宗教渗透提供应有的支撑和保障。教务处(督导室)应该把发现的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宗教渗透的行为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应该切实加强对外教、留学生的管理,防止出现不应有的校园传教现象,及时甄别对外交往中发生的宗教非法传播现象;学生处和研究生处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不良苗头,及时分析其来源和路径,及时应对;后勤处应该妥善处理好食堂、浴室、宿舍中的涉及宗教渗透的各种事件;党委组织部、纪委监察部门、宣传部门应该把增进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认同作为宣传教育、监察监督、组织安排等工作的重要标准;科技处、教务处、财务处应该结合自身业务,大力支持相关课程的开设和科研项目的立项推进;安全保卫部门应加强对非法高校宗教渗透行为的甄别和查处;网络管理部门应切实加强反宗教渗透的网络管理工作等。

第五,学校应该完善防范宗教渗透的制度建设,为防范宗教渗透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学校除了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各种规定外,还应该结合自身面临的问题定期分别召开不同层次的宗教工作会议,建立完善各种制度。此类会议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信息交流会、理论学习会、政策传达会、制度完善会、问题处理会、统筹协调会、科研推进会等。这些会议都应该有自己完善的制度,把高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的机制建设放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之上。

本文系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应对宗教渗透中的作用发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JDSZ1001);2016年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对高校宗教渗透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JYB044);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重大项目:“‘故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bjsz20180101);2019年北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课题:“故事思政”教学体系助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机制研究”;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99.

[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2).

[3]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3-21(2).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机制高校
基于目前班级阅读下幼儿多元表达内在机制的创建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浅谈基于Java的异常处理机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