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境界
2019-03-18
简单讲,教育就是由人来实施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实践活动。从主客性到主体间性,反映了人对教育中人与人之间关系认知的进步。人不再作为一个“客体”被对待,而是作为一个“主体”被尊重。教育逐渐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教育。这是一次教育境界的提升。既然教育是由人来实施的,显然,教育的境界是由人的境界决定的。海德格尔将人当前的境界比作“枪尖”,是过去与未来的交叉点和集中点,它放射出一个人的过去与未来。张世英先生认为境界是浓缩和结合了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种思维导向,它表现于外的就是“风格”。有某种境界的人,就会相应地有某一种言行举止。由此扩展,有某种境界的组织,也就会有某一种言行举止。
决定人的境界的因素很多,如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這里着重就文化因素对人境界的影响略作述说。根据英国“人类学之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从科学、道德和审美三个方面谈对人境界的影响。一是科学对人的境界的影响。科学和科技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科技是实现科学的手段和工具,科学指导着科技的实践。今天我们需要破除的是“唯科技论”,而应提倡的是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也就是大胆假设,严谨求证的精神。科学精神对人的境界的形成起基础性作用。二是道德对人的境界的影响。“道德是人自身的意义、人的内在价值的体现:越能体现人生意义和内在价值的行为,越具有高尚的道德性,评判道德高低的标准就在于此。”(张世英)因此,赋予人生意义和体现内在价值的言行对人的境界起到提升的作用。三是审美对人的境界的影响。审美是一个感性而具体的过程。美存在于天地之间和万事万物之中,从可见的显性之美到需要领悟的隐性之美。最终目的是实现“抽象认识”与“感性领悟”完美结合。因此,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对人的境界起完善的作用。
人的境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决定了人的站位和高度,站位和高度决定了人的认知和视野,认知和视野决定了人的策略和选择,策略和选择决定了人的言行与事业成败。境界的养成和提升可以让我们形成更灵敏的自觉,冲破自以为是的状态,克服习以为常的短视和狭隘,得以窥见事物的“全貌”,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更加客观、准确,有利于我们不断地将所从事的事业推向前进。
大到一个国家、组织,小到一个家庭,都是由人组成的。其境界是由居于主导人群的境界决定的。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境界;从校训、校风,我们看到了大学的境界;从家训、家风,我们看到了家庭的境界。
2019年,是《北京教育》创刊70周年。“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思想 服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是《北京教育》(高教)的境界。站在新时代,我们要有新高度。我们要从更高的站位认知和理解高等教育,更全面地梳理高等教育的全貌,多层次、多维度地剖析高等教育,形成更具前瞻性、理论性、现实性、迫切性、实用性的重大策划和选题,更多探究高等教育中规律性的存在,揭示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高等教育与外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现症结所在,探寻解决之道,为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未雨绸缪。
人的境界决定了教育的境界,教育的境界决定了教育的高度,教育的高度反映了我们对教育的认知和理解的程度。提升教育境界就是让我们在更高的站位认识教育、理解教育与规划教育;从长远的角度,按照教育的规律和人成长成才的规律实施教育。《鸟瞰地球》《航拍中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事物的视角,也许俯瞰教育也终会让我们或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