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疗效研究现状与分析

2019-03-18尹宏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针刺临床疗效

尹宏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46例)和西药治疗组(44例)。西药治疗组予以西药治疗, 联合治疗组则予以西药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入院开始至失眠好转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睡眠的相关指标情况和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西药治疗组的72.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西药治疗组睡眠质量评分、入睡时间评分、睡眠时间评分、睡眠障碍评分、睡眠效率评分分别为(1.41±0.45)、(1.50±0.41)、(1.69±0.48)、(0.98±0.45)、(0.79±0.17)分, 联合治疗组睡眠质量评分、入睡时间评分、睡眠时间评分、睡眠障碍评分、睡眠效率评分分别为(1.06±0.12)、(1.01±0.11)、(1.32±0.12)、(0.71±0.12)、(0.51±0.11)分。联合治疗组睡眠的相关指标评分优于西药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入院开始至失眠好转时间为(11.42±2.25)d, 西药治疗组入院开始至失眠好转时间为(14.80±2.68)d。联合治疗组入院开始至失眠好转时间短于西药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0%与西药治疗组的6.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药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确切, 可更好改善睡眠的相关指标情况,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针刺;原发性失眠;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4.081

失眠症在中医上被纳入“不寐”、“不得眠”, 临床上症状为入睡困难、易醒、醒来之后难以或者无法再次入睡, 夜间睡眠的总时间≤5 h, 白天无精打采和疲乏。失眠是指睡眠和睡眠维持障碍的发生导致身体的睡眠质量难以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 导致患者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 影响患者的健康, 常规方法是基于药物治疗, 虽然该方法可以调节患者的睡眠时间, 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 但远期疗效不足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一旦患者患有失眠症, 除了醒来时疲倦, 在白天它还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或社会功能。近年来, 针刺已经在一些失眠患者中使用, 通过针刺和经络作用产生刺激作用和调和作用, 可以提高睡眠质量。本研究收集2017年9月~2018年1月本院9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 西药治疗组予以西医药物治疗, 联合治疗组则予以西医药物联合针刺治疗, 分析了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9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46例)和西药治疗组(44例)。联合治疗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22~76岁, 平均年龄(47.21±9.60)岁;病程1~18年, 平均病程(12.41±1.87)年。西药治疗组男20例、女24例;年龄22~75岁, 平均年龄(47.27±9.25)岁;病程1~18年, 平均病程(12.18±1.9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西药治疗组予以西药治疗, 给予艾司唑仑2 mg治疗, 1次/d, 连续用药2周。联合治疗组则予以西医药物联合针刺治疗。西药治疗同西药治疗组, 针刺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选取百会、印堂、中脘、四神聪、神门、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常规消毒后, 以1.5寸毫针针刺, 得气后留针0.5 h, 每隔10 min运针1次, 10次为1个疗程, 休息1 d后再进行下个疗程治疗。治疗2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入院开始至失眠好转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睡眠的相关指标评分(包括睡眠质量评分、入睡时间评分、睡眠时间评分、睡眠障碍评分、睡眠效率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疗效判定标准[1] 显效:相关症状消失且指标正常;改善:病情改善≥50%;无效:病情改善<50%。总有效率=(显效+改善)/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显效26例、改善18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65%(44/46), 西药治疗组显效18例、改善14例、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72.73%(32/44),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98, P<0.05)。

2. 2 治疗前后睡眠的相关指标评分比较 治疗前, 西药治疗组睡眠质量评分、入睡时间评分、睡眠时间评分、睡眠障碍评分、睡眠效率评分分别为(1.45±0.53)、(1.54±0.56)、(1.78±0.53)、(1.17±0.37)、(0.87±0.21)分;联合治疗组睡眠质量评分、入睡时间评分、睡眠时间评分、睡眠障碍评分、睡眠效率评分分别为(1.44±0.53)、(1.55±0.53)、(1.78±0.53)、(1.17±0.36)、(0.87±0.21)分。治疗后, 西药治疗组睡眠质量评分、入睡时间评分、睡眠时间评分、睡眠障碍评分、睡眠效率评分分别为(1.41±0.45)、(1.50±0.41)、(1.69±0.48)、(0.98±0.45)、(0.79±0.17)分, 聯合治疗组睡眠质量评分、入睡时间评分、睡眠时间评分、睡眠障碍评分、睡眠效率评分分别为(1.06±0.12)、(1.01±0.11)、(1.32±0.12)、(0.71±0.12)、(0.51±0.11)分。治疗前, 两组睡眠的相关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联合治疗组睡眠的相关指标评分优于西药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90、7.819、5.066、3.927、9.317, P<0.05)。

2. 3 两组入院开始至失眠好转时间比较 联合治疗组入院开始至失眠好转时间为(11.42±2.25)d, 西药治疗组入院开始至失眠好转时间为(14.80±2.68)d。联合治疗组入院开始至失眠好转时间短于西药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65, P<0.05)。

2. 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西药治疗组有3例服药后轻微恶心, 联合治疗组有4例治疗后出现轻微皮肤发红。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0%与西药治疗组的6.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的精神压力也增加了很多。在所有类型的失眠症中, 临床上, 原发性失眠是最常见的失眠类型。原发性失眠患者长期情绪低落。失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在疾病发作后, 患者不仅影响大脑皮层的局部兴奋性, 还影响深部脑组织并影响患者的健康。近年来, 针刺应用于原发性失眠症患者, 效果令人满意[2]。现代医学认为, 针刺在神经和脑组织部位产生刺激, 可以调节改变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 使身体内分泌平衡, 以达到深层刺激, 具有无痛、无创等优点, 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功能, 促使无序的神经元恢复正常, 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然而, 当患者接受针刺治疗时,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使患者的治疗更具针对性。现代医学认为, 心理因素可引起焦虑抑郁, 而导致睡眠障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 睡眠质量会逐渐下降。不良的环境和习惯如剧烈运动和不规律作息均可对睡眠产生影响[3, 4]。

针刺治疗中, 百会为督脉穴, 为诸阳之会, 针刺百会可定惊;四神聪针刺可交通阴阳;四神聪调和阴阳以及安神镇静;足三里可补虚调节气血;神门针刺可安神养心;三阴交可调节三阴经经气。中脘和阳陵泉针刺和胃健脾、疏肝利胆。诸穴合用, 可疏通经络、促进正常睡眠中质量的恢复[5-8]。

本研究中, 西药治疗组予以西医药物治疗, 联合治疗组则予以西医药物联合针刺治疗。结果显示,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44/46)高于西药治疗组的72.73%(32/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西药治疗组睡眠质量评分、入睡时间评分、睡眠时间评分、睡眠障碍评分、睡眠效率评分分别为(1.41±0.45)、(1.50±0.41)、(1.69±0.48)、(0.98±0.45)、(0.79±0.17)分, 联合治疗组睡眠质量评分、入睡时间评分、睡眠时间评分、睡眠障碍评分、睡眠效率评分分别为(1.06±0.12)、(1.01±0.11)、(1.32±0.12)、(0.71±0.12)、(0.51±0.11)分。联合治疗组睡眠的相关指标评分优于西药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入院开始至失眠好转时间为(11.42±2.25)d, 西药治疗组入院开始至失眠好转时间为(14.80±2.68)d。联合治疗组入院开始至失眠好转时间短于西药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8.70%与西药治疗组的6.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西医药物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确切, 可更好改善睡眠的相关指标情况,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穎, 张晓阳, 包飞, 等. 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疗效研究现状与分析. 中国针刺, 2018, 38(7):793-797.

[2] 吕添. 失眠贴治疗原发性失眠前瞻性队列研究的临床疗效阶段分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3] 邢佳. 慢性失眠症针刺治疗的系统评价及临床干预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4] 邱菊. 基于“调气法”针刺结合艾炷灸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

[5] 王政研, 刘旭光, 张巍, 等. 从肝论治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四川中医, 2015(2):165-167.

[6] 王丹. 午时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

[7] 周秀娟. 飞腾八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

[8] 纪东升, 黎波, 吕凤琼.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观察.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27(4):255-257.

[收稿日期:2018-09-29]

猜你喜欢

针刺临床疗效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