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在缓解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中的疗效观察
2019-03-18郝旭光
郝旭光
【摘要】 目的 观察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在缓解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中的效果, 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及参考。方法 207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104例)和实验组(103例)。对照组实施西酞普兰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米氮平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抑郁水平、睡眠质量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抑郁评分为(25.81±6.13)分, 治疗6个月后为(18.31±3.24)分;实验组患者治疗前抑郁评分为(25.96±6.24)分, 治疗6个月后为(16.97±3.37)分。治疗前, 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1.37±0.28)分、睡眠效率评分为(1.48±0.57)分、睡眠时间为(368.17±24.63)min、觉醒时间为(107.01±25.14)min、觉醒次数为(7.63±2.19)次/晚;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0.94±0.17)分、睡眠效率评分为(1.21±0.37)分、睡眠时间为(378.42±25.36)min、觉醒时间为(91.41±23.17)min、觉醒次数为(6.32±2.01)次/晚,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7%,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采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时, 可以联合米氮平治疗患者睡眠障碍, 且不易出现其他类型安全风险,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米氮平;西酞普兰;抑郁症;睡眠障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4.075
目前, 国内外大量临床经验显示抑郁症患者通常伴随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其作为抑郁症的并发症, 发生率接近90%[1-3], 国内精神科应用中也常将睡眠障碍作为抑郁症初诊识别的辅助性判断指标。本文基于临床应用对该用药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有效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作者所在医院2015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7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 纳入标准:①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采用17项版本, HAMD-17)评分≥17分, 且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诊断标准的病情分类情况, 并伴有睡眠障碍;②患者治疗前3个月内未使用过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抑制剂药物, 避免治疗过程出现其他干扰, 以提升实验对比的抗干扰性。剔除标准:对两类药物有过敏反应的患者、双向情感障碍患者、18~65岁年龄段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04例)和实验组(103例)。对照组患者男58例, 女46例, 平均年龄(42.3±6.7)岁, 病程2~7年;实验组患者男54例, 女49例, 平均年龄(41.9±5.9)岁, 病程2~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认可, 所有参与此次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均被告知联合用药的情况和目标, 均同意该方案。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商品名:来士普,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00165, 规格:10 mg)治疗, 1次/d, 夜间服用10 mg/次, 患者个体反应较弱的在1周后增加至20 mg/次, 治疗期间持续用药2~4周。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組患者基础上加服米氮平(商品名:米尔宁, 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0702, 规格:15 mg)治疗, 1次/d, 夜间服用15 mg/次, 治疗期间持续用药2~4周。两组患者经常规治疗期间有显著症状缓解情况后, 继续用药6个月进行长期观察。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抑郁水平、睡眠质量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抑郁水平判定采用HAMD-17进行测试, <17分为轻度抑郁, 17~24分为中度抑郁, >24分为重度抑郁;睡眠质量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24项版本, PSQI)渐进性测试, 包括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效率评分, 同时采用睡眠仪对患者睡眠时间、觉醒时间和觉醒次数进行监测及记录, 并进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抑郁评分为(25.81±6.13)分, 治疗6个月后为(18.31±3.24)分;实验组患者治疗前抑郁评分为(25.96±6.24)分, 治疗6个月后为(16.97±3.37)分。治疗前, 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治疗6个月后, 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1.37±0.28)分、睡眠效率评分为(1.48±0.57)分、睡眠时间为(368.17±24.63)min、觉醒时间为(107.01±25.14)min、觉醒次数为(7.63±2.19)次/晚;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0.94±0.17)分、睡眠效率评分为(1.21±0.37)分、睡眠时间为(378.42±25.36)min、觉醒时间为(91.41±23.17)min、觉醒次数为(6.32±2.01)次/晚,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兩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发生短期恶心11例, 食欲减退9例, 乏力12例, 嗜睡7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实验组患者发生短期恶心13例, 食欲减退8例, 乏力14例, 嗜睡6例, 口干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统抑郁症治疗应用中, 西酞普兰的应用率较高, 但对患者睡眠问题的改善效果不完全显著。米氮平主要可改善肾上腺素能的神经传导, 可同时抑制α2和5-羟色胺(5-HT2)受体, 并有助于改善睡眠[4-8]。
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抑郁评分为(25.81±6.13)分, 治疗6个月后为(18.31±3.24)分;实验组患者治疗前抑郁评分为(25.96±6.24)分, 治疗6个月后为(16.97±3.37)分。治疗前, 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6个月后,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觉醒时间、觉醒次数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7%,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米氮平与西酞普兰的联合应用能够在有效缓解抑郁症状的同时舒缓患者睡眠障碍问题, 并且该用药方案未引发显著的新型不良反应, 总体疗效和安全性均较为显著。作者认为联合用药治疗不仅提供了药物治疗的“治本”效果, 还变相实现了心理治疗的“治标”效果, 这种标本兼治的效果更符合临床应用的基本思想。
综上所述, 传统采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时, 可以联合米氮平治疗患者睡眠障碍, 且不易出现其他类型安全风险,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程哲, 杜好瑞, 何益群, 等. 不同发作类型的抑郁症与卒中后抑郁快眼动睡眠特征研究.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7, 26(9):805-809.
[2] 朱道民, 储召学, 李慧, 等. 抑郁症患者睡眠信念与前瞻性记忆的相关性.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 25(4):497-500.
[3] 顾翠, 可秦, 张平, 等. 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 中国药房, 2017, 28(5):670-673.
[4] 赵毅. 米氮平治疗抑郁症对主观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新疆医科大学, 2015.
[5] 马金芳, 陈永新. 小剂量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分析. 中国药物警戒, 2014, 11(3):134-136.
[6] 贺月, 程家琴. 小剂量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33):83-84.
[7] 沈仲夏, 沈鑫华, 蔡敏, 等.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未达早期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16(2):82-85.
[8] 方强, 范强, 张现国, 等. 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艾司西酞普兰抵抗抑郁症的疗效分析. 现代实用医学, 2016, 28(4):465-466.
[收稿日期:2018-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