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敷包在产后康复护理中临床研究与应用

2019-03-18陈艳敏罗香莲陈家兴叶焕兰朱彩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产后护理

陈艳敏 罗香莲 陈家兴 叶焕兰 朱彩霞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敷包在产后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30例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 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产后采用中药敷包热敷下腹部子宫位置, 对照组产后肌内注射缩宫素。对比两组产妇子宫恢复效果、产后不同时间段的子宫收缩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子宫恢复总有效率为97.22%, 高于对照组的9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产后6 h, 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4.26±0.52)分, 低于对照组的(5.36±0.7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81, P=0.000<0.05);产后12 h, 观察组VAS评分为(3.05±0.41)分, 低于对照组的(4.57±0.6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815, P=0.000<0.05);产后24 h, 观察组VAS评分为(2.44±0.36)分, 低于对照组的(3.74±0.4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520, P=0.000<0.05)。结论 经临床观察对比, 产妇产后使用中药敷包, 有利于产后身体早康复, 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值得在产科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药敷包;产后;子宫恢复;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4.073

分娩对于广大女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生理过程, 产后宫缩疼痛和产后子宫恢复一直是产科临床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产后宫缩痛的发生会对产妇的情绪状态和生理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造成产妇的自主神经活动异常, 对其产后身体的恢复甚至是婴儿的喂养均会造成不良影响[1, 2]。中医上将产后宫缩痛归为“产后腹痛”范畴, 本研究把在本科住院分娩的33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中药敷包在产后促子宫恢复和缓解宫缩痛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6月于本院阴道分娩的33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年龄20~38岁, 平均年龄(28.76±3.56)岁;孕周37~40周, 平均孕周(38.86±1.12)周;孕次1~4次, 平均孕次(2.06±0.71)次;产次1~3次, 平均产次(1.45±0.53)次;单胎30例, 多胎150例。对照组:年龄21~39岁, 平均年龄(28.87±3.76)岁;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8.92±1.52)周;孕次1~4次, 平均孕次(2.08±0.65)次;產次1~3次, 平均产次(1.44±0.56)次;单胎30例, 多胎120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3]:所有产妇均意识正常;阴道分娩;产妇VAS评分≥1分;知情、自愿参与者。②排除标准:剖宫产(因产后3 d戴有全自动镇痛泵);昏迷;精神异常;感知觉障碍;凝血功能异常者;皮肤黄染;传染性皮肤病;下腹部皮肤有破损、水泡者。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接受产后常规护理:阴道分娩产后喝红糖水(产妇如血糖高不喝), 产后30 min多喝汤水, 增加营养, 早开奶, 母乳喂养, 早如厕, 中药熏洗加沐足, 产后操。按医嘱肌内注射缩宫素10 U, 2次/d, 共注射3 d。

1. 3.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 产后4 h采取用中药热敷包温热敷产妇下腹部子宫位置。药方:益母草150 g、炮姜100 g、吴茱萸100 g、桂枝100 g、川芎50 g, 将上述中药加工成粗粒状, 用棉质布袋装好, 下面垫湿毛巾(以不滴水为宜), 用微波炉加热至50~60℃;热敷下腹部操作流程:先点敷2 min→按揉3 min→再将热敷包敷于下腹部, 主要是子宫位置, 热度以产妇感觉不烫且舒服为准, 1包/次, 外敷20~30 min, 2次/d。两组治疗时分小组、分病房进行。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产妇子宫恢复效果、产后不同时间段的子宫收缩疼痛程度。

1. 4. 1 子宫恢复判定标准[4] 显效:子宫每日降低1~2 cm, 产后10 d降至骨盆内, B超显示无宫腔积液;有效:子宫每日下降1 cm, 产后10 d耻骨上可触及宫底, B超显示有少量宫腔积液;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2 子宫收缩疼痛程度判定标准 分别于产后6、12、24 h评估两组产妇的子宫收缩疼痛程度, 采用VAS评分进行评价, 评分等级为0~10分, 分数越高, 表示疼痛程度越深[5]。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子宫恢复效果对比 观察组产妇子宫恢复总有效率为97.22%, 高于对照组的9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对比 产后6 h, 观察组VAS评分为(4.26±0.52)分, 低于对照组的(5.36±0.7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81, P=0.000<0.05)。产后12 h, 观察组VAS评分为(3.05±0.41)分, 低于对照组的(4.57±0.6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815, P=0.000<0.05)。产后24 h, 观察组VAS评分为(2.44±0.36)分, 低于对照组的(3.74±0.4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520, P=0.000<0.05)。

3 讨论

以往产后临床上主要采用注射缩宫素促进产后子宫收缩, 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中药热敷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治疗方式, 本院使用的中药敷包为自拟药方, 其中:益母草有活血、祛瘀、缩宫、引血下行、利水消肿作用;炮姜有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功效;川芎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的作用;吴茱萸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功效;桂枝有发汗解肌、温经通阳作用, 诸药配合共用, 可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温补驱寒之功效, 有利于产妇身体早日康复, 尽快恢复正常生活[6, 7]。

本研究对比了缩宫素和中药敷包在产后宫缩痛抑制和促子宫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产妇子宫恢复总有效率为97.22%, 高于对照组的9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 h, 观察组VAS评分为(4.26±0.52)分, 低于对照组的(5.36±0.7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81, P=0.000<0.05)。产后12 h, 观察组VAS评分为(3.05±0.41)分, 低于对照组的(4.57±0.6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815, P=0.000<0.05)。产后24 h, 观察组VAS评分为(2.44±0.36)分, 低于对照组的(3.74±0.4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520, P=0.000<0.05)。充分体现了中药敷包的应用优势和临床价值。刘芳[8]报道中重点是研究产后用中药敷包可以改善产妇的腹痛、恶露排出、促子宫恢复, 本研究结果中的子宫恢复效果与刘芳报道中的结果颇为相似, 这也体现了本研究中结果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 中药敷包在产后子宫恢复和抑制宫缩痛中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改善产妇子宫收缩的疼痛感, 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子宫恢复, 提高了产妇产后生活质量, 值得在产科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蓓蓓. 耳穴种豆联合中药熏蒸对产后子宫收缩的影响研究. 中华护理教育, 2015, 12(2):85-88.

[2] 李艳丰. 促进产后子宫收缩的临床护理体会.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8):259-260.

[3] 李定翠. 益气化瘀经验方内服联合欣母沛、米索前列醇在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14(12):181-183.

[4] 毛丽萍. 益母草颗粒联合缩宫素对促进子宫收缩及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新中医, 2016, 15(4):112-113.

[5] 劉月辉, 田磊.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产后宫缩痛临床观察. 河北中医, 2017, 39(7):1093-1095.

[6] 温玉英. 中医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熏洗泡足对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 24(22):80.

[7] 余彦. 中药硬包热贴敷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按摩与康复医学旬刊, 2012, 3(3):160.

[8] 刘芳. 产后用中药包外敷子宫促进产后子宫恢复.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 9(10):45-46

[收稿日期:2018-08-15]

猜你喜欢

产后护理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优质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产后康复的影响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