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与药敏结果分析

2019-03-18刘力娟王厚芳孙芾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3期

刘力娟 王厚芳 孙芾

[摘要]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和药敏分析情况,向临床推荐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经验性治疗药物。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7年12月共计1639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采用Biomerieux Mycoplasma IST 2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及药敏试验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阳性率为39.5%(648/1639),其中Uu感染608例(37.0%),单纯Mh感染11例(0.7%),Uu和Mh(Uu+Mh)混合感染29例(1.8%)。药敏结果显示,Uu对原始霉素的敏感率(99.2%)最高,其次为多西环素(98.8%);耐药性最强的是环丙沙星(耐药率为77.8%)。Mh对多西环素、原始霉素、交沙霉素的敏感率最高,为100.0%;耐药性最强的是红霉素(耐药率为90.9%)。Uu+Mh对多西环素和四环素的敏感率最高,为100.0%;耐药性最强的是红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为82.8%)。结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多西环素宜可以作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药敏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9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1(c)-0146-04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能通过细菌滤器,在人工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微生物。其中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在人体泌尿生殖道中较常见,可能诱发非淋球菌性尿道炎、输卵管炎、前列腺炎、肾盂肾炎等疾病。Uu是导致女性生殖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可引起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也可诱发早产、自然流产、死胎及不孕不育等[1-2]。有统计学数据表明,近年来支原体感染呈上升趋势,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支原体耐药率不断上升,选择敏感药物成为临床治疗的关键。本研究对来我院就诊的1639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我院实验室管理系统(Labtrak)回顾2011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泌尿外科、皮肤科就诊的非重复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共1639例, 分析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的结果。1639份病例标本包括尿道拭子446例、精液7例、宫颈口拭子1186例。其中男453例,女1186例,外籍患者样本614例,中国国籍样本1025例,年龄(34.2±8.2)岁。纳入标准:患者均系初诊,样本采集前1周内未全身及局部使用抗菌药物。排除标准:复诊患者,样本采集前1周内全身及局部使用抗菌藥物。该研究参与研究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标本采集

由于支原体对黏膜细胞有高亲和力,因此有必要全面彻底地刮取黏膜,以采集细胞。女性患者常规进行外阴清洁,拭去宫颈表面黏液,使用无菌棉拭子插入宫颈1~2 cm深处旋转1周,停留15 s,取出生殖道拭子后立即密封保存送检。男性患者常规尿道口清洁,使用男性无菌棉拭子在尿道1~2 cm处,取尿道分泌物立即送检。男性患者精液采用手淫法采集置于无菌瓶立即送检。

1.3试剂

所有标本采用Biomerieux  Mycoplasma IST 2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及药敏试验试剂盒(比色法)进行检测。药敏试验选用试剂盒提供的9种抗生素分别为四环素(Tetracycline)、红霉素(Erythromycine)、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e)、氧氟沙星(Ofloxacine)、多西环素(Doxycycline)、交沙霉素(Josamycine)、原始霉素(Pristinamycine)、阿奇霉素(Azithromycine)、克拉霉素(Clarythromycine)。每种抗菌药物设高、低两个药物浓度。

1.4 方法

从冰箱取出试剂放置至室温,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执行操作,接种后放入(36±2) ℃培养箱孵育,于24、48 h观察并记录结果。

1.5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指示空培养基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判断为有解Uu或Mh生长。药敏结果判断:当指示孔判定有Uu或Mh生长时,高、低两个药物浓度孔均未变红,判断为敏感(S);当低浓度孔变红,高浓度孔不变红,判断为中介(I);当高低两个药物浓度孔均变红,判断为耐药(R)。

1.6统计学方法

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采用Excel软件计算相应百分率。

2结果

2.1支原体阳性检出率及性别构成

从1639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送检样本中检出支原体648例,阳性率为39.5%。Uu阳性率为37.0%,Mh阳性率为0.7%,Uu和Mh(Uu+Mh)混合感染阳性率为1.8%。453例男性样本中有82例阳性,阳性率为18.1%,且均为Uu。1186例女性样本中566例阳性,阳性率为47.7%,其中Uu阳性率为44.4%,Mh阳性率为0.9%,Uu+Mh混合感染阳性率为2.4%(表1)。

2.2支原体在不同国籍间的分布情况

1639例样本中有外籍患者样本614例,中国籍样本1025例。外籍患者支原体阳性率为27.0%,其中Uu阳性率为25.7%、Mh阳性率为0.3%、Uu+Mh混合感染阳性率为1.0%。中国籍患者支原体阳性率为47.0%,其中Uu阳性率为43.9%,Mh阳性率为0.9%,Uu+Mh混合感染阳性率为2.2%(表2)。

2.3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药敏结果显示,Uu对原始霉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的敏感性较高,敏感率>90%,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敏感性较差,敏感率<10%。Mh对原始霉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四环素的敏感性较高,敏感率为100%,而对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的敏感性较差,敏感率<10%。Uu+Mh对多西环素、四环素、原始霉素敏感性较高,敏感率>90%,而对红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性较差,敏感率<10%(表3)。

3讨论

支原体是1898年由Nocard等发现的一种类似细菌但不具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直径50~300 nm,能通过细菌滤器。生殖道支原体的首次报道是在1981年,从两例诊断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男性患者尿道样本中分离出[3]。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是引起男性非淋球菌尿道炎的常见病原菌[4],也可引起女性宫颈炎和盆腔炎等,Uu的特殊顶端结构能牢固地黏附于靶细胞表面,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周期使其容易被感染[5]。与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的主要是Uu和Mh两种。De Francesco等[6]报道的9956例泌尿生殖道培养结果,有1856例支原体阳性,阳性率为18.6%;王莉等[7]报道1438例泌尿生殖道培养结果,有713例支原体阳性,阳性率为49.6%。

我院1639例样本中检出支原体648例,阳性率为39.5%,主要病原体为Uu,其次为Uu+Mh混合感染,Mh感染阳性率最低,这与国内外大部分资料的研究结果一致[8]。男性样本阳性率为18.1%,病原体均为Uu。女性样本阳性率高于男性,阳性率为47.7%,主要病原体为Uu,可见女性Uu感染率高于男性,与国内报道[9-11]一致。614例外籍患者支原体阳性样本中Uu感染158例,阳性率25.7%。1025例中国籍患者支原体阳性样本中Uu感染450例,阳性率为43.9%,可见不同国籍的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均以Uu为主。本研究中,中国籍患者樣本中泌尿道支原体阳性率为47.0%,而外籍患者样本中泌尿道支原体阳性率为27%,造成不同国籍患者感染泌尿生殖道支原体阳性率的差异原因目前不清。

支原体属不具有细胞壁,因此针对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对其无效,如青霉素和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Uu及Mh通常对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药物敏感[12]。我院608株Uu的药敏结果显示,原始霉素、多西环素的敏感性较高,敏感率>90%,与文献报道[13-14]一致。而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性较低,敏感率<10%,药敏结果提示多西环素可作为泌尿道支原体感染首选药。Uu感染的成人建议临床选用多西环素[15]。11株Mh的药敏结果显示,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原始霉素的敏感性比较高均为100%,与文献报道[16]一致,而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率较低,敏感率均<20%。29株Uu+Mh对多西环素、四环素、原始霉素敏感性较高,敏感率>90%,而对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性较差,敏感率<20%,因此对于Mh及Mh+Uu混合感染,抗生素治疗更易出现耐药情况,与文献报道[17]一致。Mh通常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耐药[18], Mh耐药菌株的分子基础还不是很清楚,有研究表明耐药性与特定的核糖体突变有关[19]。由于临床盲目用药,出现了支原体的多重耐药现象。张冉等[20]的研究发现,氧氟沙星可诱导Mh多重耐药性的产生,gyrA、parE基因中的点突变可能导致耐药。

本研究发现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女性Uu感染率高于男性。外籍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也是以Uu为主。通过药物敏感试验发现Uu、Mh、Mh+Uu均多西环素敏感。鉴于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难以获得诊断,临床医生通常对患者经验用药,用药选择基于病原菌的体外药敏结果。因此及时进行药敏试验,选择高效药物,实施足剂量、足疗程用药,以降低耐药株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汪洪,巴玲丽,舒南北,等.鄂东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流行病学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5):786-788,794.

[2]肖秀美,刘静伊,周磊,等.2008~2014年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耐药性变迁[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2):3415-3418.

[3]Tully JG,Taylor-Robinson D,Cole RM,et al.A newly discovered Mycoplasma in the human urogenital tract[J]. Lancet,1981,1(8233):1288-1291.

[4]Povlsen K,Bjornelius E,Lidbrink P,et al.Relationship of Ureaplasma urealyticum biovar 2 to nongonococcal urethritis[J].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2,21(2):97-101.

[5]秦妍妍,梁萍,杨延敏.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支原体及药敏结果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1):25-27.

[6]De Francesco MA,Caracciolo S,Bonfanti C,et al.Incidence and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of Mycoplasma hominis and Ureaplasma urealyticum isolated in Brescia,Italy,over 7 years[J].J Infect Chemother,2013,19(4):621-627.

[7]王莉,江志红,徐静,等.1438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0):1382-1384.

[8]胡森安,艾红红,吴惠强,等.1708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检测及药敏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4):530-532.

[9]贾双荣,胡萌,蒋琳华,等.重庆地区4414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5):609-611.

[10]张天辉,张贤华,曹雪萍.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与耐药性分析[J].海南医学,2017,28(12):1950-1953.

[11]龚娅,段德令,何宗忠,等.1953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25):3539-3541.

[12]Taylor-Robinson D,Jensen JS.Mycoplasma genitalium: from Chrysalis to multicolored butterfly[J].Clin Microbiol Rev,2011,24(3):498-514.

[13]徐峰.2013至2015年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耐药性变迁[J].检验医学,2016,31(7):630-631.

[14]汪洪,章杰,吴有才,等.2009-2015年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药敏趋势分析[J].安徽医药,2018,22(4):765-768.

[15]Waites KB,Schelonka RL,Xiao L,et al.Congenital and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Ureaplasma species and Mycoplasma hominis[J].Semin Fetal Neonatal Med,2009,14(4):190-199.

[16]陈静敏.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测定结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6):60-61.

[17]李芳,辜淑英.女性泌尿生殖道的Uu和Mh检测及药敏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8):2604-2606.

[18]Madoff S,Hooper DC.Nongenitourinary infections caused by Mycoplasma hominis in adults[J].Rev Infect Dis,1988, 10(3):602-613.

[19]Pereyre S,Renaudin H,Charron A,et al.Emergence of a 23S rRNA mutation in Mycoplasma hominis associated with a loss of the intrinsic resistance to erythromycin and azithromycin[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6,57(4):753-756.

[20]張冉,吴移谋,向斌,等.喹诺酮类药物诱导人型支原体耐药机理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23(5):273-275.

(收稿日期:2018-05-28  本文编辑:张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