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源自藏地的美丽密码

2019-03-18小水

小演奏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唐卡画师

小水

唐卡被誉为我国藏地的美丽密码,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近年来,唐卡作为藏族艺术品的代表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而其内含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更受到大批藏文化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关注和喜爱。

2014年,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以3.1亿港元的拍卖价刷新了我国艺术品国际拍卖最高纪录,一时震惊了整个收藏界,唐卡这种来自雪域高原的神秘艺术品也由此受到前所未有的瞩目。不久前,这幅天价唐卡的收藏家刘益谦在上海龙美术馆举办“永乐大帝的世界:御制唐卡暨永宣文物特展”,终于让普通百姓得以一饱眼福。不过,即便是如此至宝也仅是唐卡世界的冰山一角,每一幅唐卡都是一段佛缘、一段历史。

来自汉地的礼物

“唐卡”是藏语,意思是“卷轴画”,是指在棉布、丝织物、纸等质地上彩绘或刺绣,并用锦缎装裱,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门类之一。

传说历史上第一幅唐卡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松赞干布所绘,据五世达赖所著的《大昭寺目录》中记载: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之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唐卡——《白拉姆像》,这幅唐卡后来在元代蔡巴万户长时期被一位活佛收藏于寺院的白拉姆塑像内。白拉姆是藏传佛教中的护法女神,特别护佑妇女和儿童,也是大昭寺和拉萨城的主要神祇。

唐卡和壁画一样都是藏地最有特色的文化产物,并随佛教而兴旺。佛教最初传入西藏时,并没有固定的寺院礼佛,由此唐卡便成了一种可以移动的神像,藏民在辽阔的高原上逐水草而居,无论身在何处,随时都可以对着唐卡上的神像顶礼膜拜。

唐卡起源于宗教,但宗教画仅仅是唐卡众多题材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表现日月星辰运行的天体图,描绘人体经络的医药图,刻画文成公主进藏等历史片段的叙事图,勾勒布达拉宫、大昭寺等的建筑图以及七珍八宝等藏族传统吉祥图案都可以在唐卡上看到。

唐卡更见证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就是一例。明代藏传佛教各教派与中原来往密切,中央政府采取怀柔措施,赐予许多高僧名号。永乐皇帝对噶玛噶举派第五世噶玛巴青睐有加,多次将各种珍贵器物赐给噶玛巴。按照款式、图案和规格,这幅唐卡极有可能就是永乐皇帝送给噶玛巴的礼物,其中的丝线与刺绣工艺都出自江南。画面正中最显眼的红阎摩敌来源于印度教中掌管死亡的神明阎摩,流传到汉地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阎罗王。

说起这幅唐卡,其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1977年11月被佳士得拍卖行于伦敦售出,当时的收藏者是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拍卖价格是7500英镑。这幅精美绝伦的刺绣唐卡通体以金线和五彩丝线绣成,针线细腻,在墨绿江绸上满绣曼妙规整的团花卷草纹,正中的红阎摩敌表情愤怒,怀抱淡红身的明妃金刚伯达里佛母,配以清代绢制裱边,右上方落“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楷书款。据说,当时专家们均不认同早在明代就能做出如此精美的纺织品,同时人物身上明暗渐变的手法也被认为是从西方传入我国的,不可能出现在15世纪的中国,所以当时曾将这幅唐卡的年代定在19世纪。将信将疑的买家拍下藏品之后送去做检测,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这幅工艺繁复的唐卡真是出自600多年前的大明王朝。

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的部门主管曾志芬震惊于这幅唐卡的绣工,她推测至少有一组人花了十余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件作品。唐卡上的丝线已经确认来自江南,而染色也是一大工程,仅红色系就有四种,凭借从深红到浅红的渐变刻画出立体的感觉。“明暗渐变一直被认为是从西方传入我国的,但事实上早在15世纪中国人已经开始这样刻画事物了。”曾志芬说道。

当这幅精美的唐卡出现在拍卖会上时,“大明永乐年施”早已成为一个精巧的符号,图案中的红阎摩敌挥舞令牌斩断生死,在他注视下的600年间时光更迭,世事变迁。

画一幅唐卡如同一场修行

2000年以后,唐卡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逐渐升高,这是缘于唐卡有其他艺术品无法替代的奥秘。

无论是在汉地还是藏地,画唐卡的都不是普通人。比如清代宫廷里的唐卡绘画大部分由专门的画师和画僧完成,极少数则是由章嘉呼图克图等驻京活佛完成。在藏地,人们把唐卡画师统称为“拉日巴”,意思是画佛或神的人,他们往往是寺院僧人或民间的祖传绘画世家,专职做这件神圣的事情。

唐卡画师们被称为“离佛最近的人”,只有心中有佛,才能画出让人敬畏和信服的佛像,作品一旦失败,画师们便会觉得是自己的一种罪孽。正因如此,从颜料制作、绘画方法到思维模式,唐卡都与一般美术作品迥然不同。表面上看,它似乎是汉地工笔重彩画的风格,但其工艺程序之复杂,远比工笔重彩画要严苛许多。画一幅唐卡就如同一场修行,内含世代相传的一整套规则需要遵守,包括调色、绷布、定位、起稿、勾墨、上色、染色、勾线、上金、开眼等诸多步骤。

绷展画布前,画师要沐浴更衣,焚香祷告,静下心思,挑选的画布不但要洁白无瑕,而且必须涂抹牛胶、白土汁浸润打磨,直到上面没有任何污点、小孔或裂缝,表面变得平滑细腻。从构图起稿开始,唐卡画师必须严格按照《佛说造像度量经》等典籍的记载,遵循前辈传授的造像尺度,藏传佛教有成百上千种神像,不同的神像有不同的造像尺寸,画师要先勾出定位线、边线、中心垂直线、对角线和轮廓线,再布局畫面,佛之所在即是世界中央,所以最重要的人物永远放在画布最中央,其他人物如众星捧月般分散在四周。

唐卡通常把开眼留到最后,开眼即点睛,看似简单,实则最见功力,画师往往要学习数年才敢执笔开眼,一只眼睛通常要画500多笔,如果是护法金刚的眼睛则要画1000多笔,其笔法细腻程度可见一斑。

1940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带着从上海订制的顶级颜料赴敦煌临摹壁画,可画成的图与原图对比后总显得色彩艳俗,为此他专程来到青海塔尔寺向寺中的喇嘛求教,方知用青藏高原出产的矿石和植物才能制成壁画上独有的颜色。

唐卡对色彩的讲究不输于壁画,所有的颜料无一不是来自自然界的植物和矿物,其中不乏珍稀的宝石,如白色从高岭土中提炼,大红色从朱砂中提炼,石绿色从孔雀石中提炼,藏青色从蓝铜中提炼,至于用多少原料、配成什么样的色彩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完全靠画师的个人经验,且被当成秘技一代代口传心授继承下来。

每幅唐卡背后所展现的无不是画师的心性,而这也正是深藏在唐卡里的秘密。

猜你喜欢

唐卡画师
封画师
Painting the Buddha
李雪:唐卡收藏进入理性阶段
朋友多了好走路
敦煌画师,I服了YOU
插画师笔下的时髦
以恭敬之心绘画
唐卡:不仅是藏品,更是种信仰
思考者
唐卡绘出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