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宽新视野 聚焦时空观

2019-03-18张敏灵

关键词:时空观念真题途径

张敏灵

【摘要】  时空观念是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历史教学不单是让学生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理解特定时空下人与事之间相互影响。本文以必修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为例,在课堂上以高考真题为引导对学生的时空观的培养作出探讨。

【关键词】  时空观念 培养 真题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1-011-01

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和途径。历史研究的是人类过去的经历,它围绕历史时序和地理空间两大因素同时进行,只有把事情放在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中,才能显示出它们的影响,得出恰当的结论。

作为基础学科,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时空观呢?它需要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在已有的基础上整合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新的认知再配合相应的高考题,有的放矢地对重难点进行突破,引导学生度量高考试题设计的难度,把握知识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巩固基础、增强学科素养。现结合相关高考题,谈谈我是如何培育学生的。

1. 巧用时间轴,了解历史时序

现行教材采用模块形式,时间跨度大,教师在教学中需及时梳理常见的时空知识,纠正学生在时间观念上产生的错觉。例如必修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师可通过把握整个单元重要的时间对应相关知识(如下图)进行通史印象,让学生明白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和历史人物的活动经历,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对历史演进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配以相关高考题,如(2016·上海卷·4)该题通过考察商周时期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来推定西周的建立。材料给出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根据时间轴和公元纪年法推导它发生在公元十一世纪。教师可在课堂中适时地讲述一些教材史料中出现的如公元、世纪、年号、干支等时间概念的名词。

2. 适当使用地图,展现空间性

教师讲述分封制时如果只用语言描述各诸侯国分布,学生很难形成空间概念。教师展现相关西周分封形势图,学生能更形象地了解各诸侯国的空间地理分布,得出姬姓封国多在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关中和黄河中下游一带核心位置,即成周东西以姬姓诸国为主,南北则异姓诸国居多,形成“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在中原和周边区域的广袤土地上,姬姓和异姓的诸侯国交错并列,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认同(2017·国Ⅰ·24)。相关的高考题有:(2010·国标·24)考查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山东和山西的简称分别是鲁、晋,两者均源自西周封国国名。(2014·国Ⅱ·24)材料考查的是“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西周首都鎬京(陕西西安)。“雅言”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与方言相对应。

3. 重视教材中插图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不可忽视插图的作用,借助历史插图不仅能再现历史的时空,而且能寓历史的价值观于其中,形成从抽象到具象的演进。教师讲述教材中插图《山东曲阜西周鲁国故城周公庙宫殿基址》时,可以利用(2013·山东·9)的高考题,该题以周代王城的建筑风格为切入点,从材料信息看,当时王城的建筑风格非常规则有序,在当时政治领域的反映就是分封宗法制所要求的的“中正有序”。通过典型例题配合复原图来讲解分析,增强学生对当时的建筑布置的立体空间感。通过课堂真题的练习,教师让学生感悟高考试题,在课本中找到原型思维题,体会教材的知识是如何转化为考试题目的。

4. 运用大历史观建立历史时空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考对历史知识进行迁移。比如现行的必修一,学生需要掌握中外政治制度,随着2017年新课改,教师可宏观上对现行教材进行合理变通,在“大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历史时空设立全方位知识情境,把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整合。相关的高考题有:(2016·北京·12)题目创设了地图与诗歌相结合的新情境。从地图可知这是周朝的分封图,只有A答案符合周朝作品。(2017·国Ⅱ·24)题目展示了相关地理要素和范蠡、子贡在其中部分地方经商致富的信息。因为材料中没有涉及争霸战争、城市规模,C项过于绝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曹鲁位置得出区域位置对商业贸易的重大影响,所以选A.(2018·国Ⅲ·24)题目考查学生提取地图的空间信息: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地区还是空白,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对;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A、C错;材料没提及新疆和中原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B错。

历史的时空观是历史素养的重要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不断渗透,把历史时空观与高考真题有机配合,通过真题的分析解答,引导学生度量高考试题设计的难度,把握知识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科素养,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2]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优化策略[J].谢进如.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3(01).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真题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玩转高考真题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中考英语真题演练(一)
高考真题训练之化学反应原理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交变电流高考真题赏析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