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融入课堂教学研究

2019-03-18陈兴勇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融入作业本课堂教学

陈兴勇

【摘要】作业本融入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将作业本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其本质和重要性,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关注作业本的预习功能、重难点学习支架功能、促进知识点理解功能、组织教学进程功能、诊断学习效果功能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挥作业本的作用。

【关键词】作业本 融入 课堂教学

作业本是配合教科书编写的学生用书,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之一。而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作业本练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本文从作业本融入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必要性出发,提出2011版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配套的《义务教育教材·历史与社会作业本》(浙教版)融入课堂教学的一些策略。

一、作业本融入课堂教学的本质

作业,广义上泛指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狭义上特指学校学生依据一定目的完成的任务。

作业,既是学习内容(学习活动题目),也是学习方式,更是检测手段,是连接课程(学什么)、教学(怎么学)和评价(学得怎样)的关键环节。作业是一种学习任务,是贯穿于学习全过程的多样任务,存在于学习活动的各个阶段,发挥不同的学习功能。

作业本,可以说是一系列练习题集、待解决的问题集、学习任务集。《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后简称作业本)融入课堂教学,是推动作业本与课堂教学的适度整合,恰当使用作业本练习题(学习任务题)进行课堂的学与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这是对问题式教学的一种强调,是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自主建构学科核心素养,重在突出“作业-练习-问题”的学生学习主体性、思维训练主线性。

二、作业本融入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改革有作业无学习弊端的需要

1.是突破“先听课,后作业”的“熟练”功能的需要

多数人们认为作业本就是在学习的复习、巩固环节使用,强调作业本的“熟练”意义,把作业本几乎等同于课后作业,“先听课,后作业”成为多数学习的基本程式。这种单一思维导致部分人们迷信“练多总比练少好”,甚至增选其他教辅资料,增加课后作业量。不可否认作业本作为课后作业的“复习、巩固、熟练”功能,但由于强调作业的“熟练”而忽视“理解”等功能所导致的“有作业无学习”怪象,有必要引起警惕。

因此,拓展、丰富作业本的功能,减少作业本的课后复习性使用,将作业本融入课堂学习的各个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2.是将作业本融入学习全程的重要体现

教学的实质应当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学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把别人的教育变成他自己的教育,教學过程正逐步被学习过程所替代。作为教学组成部分和教学一种形态的作业,应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应当作为学生学会学习的方式、过程,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平台。

学习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在一定情境下的自我建构,作业应当为学生的建构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应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建构、在建构中发展。因此,作业本质上是一种学习任务,作业本是一系列学习任务集。作业本作业应融入学习的全程,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各个阶段,发挥不同的学习功能。

(二)是开展轻负高质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1.是课堂笔练的便捷现实载体

笔练的效果往往好于口练。理由有三:一是能优秀防止思想开小差的学生滥竽充数;二是防止学生学习中的“眼高手低”,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对脑中的知识点进行提取、编排、梳理,使思维真正地动起来,提高思维的效度;三是减轻纸笔化考试的焦虑感。

作业本作为省编教材,配套下发,一些题目适合引入课堂教学使用,少了学习单、课堂检测题的编制与印刷投入,也比打印在幻灯片上的练习题更为触手可感,为课堂笔练,提供了便捷的现实载体。

2.是最重要练习留在课内的需要

教育专家林华民认为,最有效的练习是课堂训练;要把最重要的练习放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教师的眼皮子底下、在学习同伴的帮助下完成;而把最重要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往往是不可靠的。

因此,作业本中的一些重要的题目,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完成。

3.是应对课外学习时间少的现实办法

近年来,浙江省社会思品学科中考难度分布调高(见下表),同时一些报道对初中地理、历史、思品的分科选考热议越来越多(根据2016年9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规范的录取模式和管理机制)。但是相比于其他学科,历史与社会学科在课时数与课外学习时间方面,所受的重视度低,在一些学校是较为普遍的现实。

将作业本一些题目融入课堂教学,是应对的现实办法之一。当然将作业本融入课堂,不是将所有作业本题目融入课堂教学,而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需要,将作业本题目适度融入课堂教学。

(三)能为教科书解读和教学设计提供支撑

1.能为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提供思路

在备课环节,教师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虽多遍通读教科书章节及教师用书,参考他人课件,但总是难以梳理课时知识体系和教学思路,难以精准把握课时的重难点和易错点。

这时候,如果进行下水作业,认真做一遍对应课时的作业本,通过作业本题目感受课时知识技能的立体化和问题化,说不定就豁然开朗了。

作业本把课标的要求和教科书知识要点,进行了问题形式的呈现,既考查了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又拓展了学生的学科思维。

如笔者在八年级下册《德国统一》课时备课过程中,遇到了难以把握重难点的问题,后来认真分析了对应课时的作业本,就豁然明朗。

作业本题1考察理解德意志统一问题的群众基础,人民渴望统一,形成共同的国家身份认同。题2考查德意志统一的性质,强调的是一场对“(封建)诸侯君主专制的革命”,是结束封建诸侯君主专制,开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道路的革命(德意志统一进程中的王朝战争,主要是对插手德意志统一、不希望德意志统一而其利益的法国、丹麦封建王朝的战争)。题3、4考查德意志国内政治分裂造成的国内市场分裂状况,影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德意志统一的根本动力。题5考查了最终统一的世界。题6考查德意志统一的方式、主要过程和积极与消极影响。

于是,就梳理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涉及德国统一的根本原因、主要过程、历史影响等。

2.能为课堂的练习和问题设计提供参考

据调查,一些教师为设计好课堂问题和练习,花了大量的精力查询、参考了很多网络课件和学生手头没有的作业练习题资料,如21世纪教育网、中学学科网、百度文库等;其呈现形式,往往是幻灯片呈现或课堂学习单检测单印刷。同时,由于教师工作繁忙,往往没有充足时间给课堂幻灯片中的练习题和新增印刷的“课堂学习单检测单”以有效批改和指导,使这些练习的使用不够充分。

而作业本,作为教师和学生手头的教科书配套实物教材,作为身边触手可及的资源,却往往被老师忽视,甚至视而不见,课堂练习与作业本,往往各管各、没有丝毫关联或统筹。

其实,作业本中一些练习题还是挺好的,可以给学生课堂笔练,可以少了教师大量查询和印刷的折腾;可以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也挺不错的。

如九年级关于一战根本原因(列强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目的(列强争夺世界殖民地和世界霸权),一直苦于思考一个直观的、通俗易懂的表达。后来作业本第二道选择题的表格给了我提示,之后又配了一幅(题为德国要征服世界的)漫画,感觉较好地作了问题的阐述。

三、作业本融入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因需而融——据教学目标和设计需要而融入

将作业本融入课堂教学,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的需要,根据学习过程各个阶段的需要,选择或调整作业本题目的顺序和形式、内容和设问,甚至参考答案也可作校本化处理。

如2014年温州市历史与社会“课堂变革”主题研讨活动中朱晓平老师执教《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根据教学目标和设计需要,展示了一堂如何用好、用透作业本等教师手头现有教学资源,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有效学习的示范课。

(二)引导预习——为教学预设提供生本依据

教育专家林华民认为,学生最重要的作业是预习作业。一段完整的课时学习,一般从学生的课前预习开始。

一些教师在新授课后虽然会布置学生完成作業本练习,但新授课前往往没提醒学生预习,或仅是安排翻看教科书作为一种预习方式。对后一种,是否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看书预习后完成作业本的某些题目,以此来检测预习的效果,或以某些作业本题目为驱动性任务,提高预习的针对性;对前一种,是否可以调整下学生完成作业本的时间分布,布置学生把作业本中的部分适合预习时做的题目,在课前先尝试完成,以分散课后完成作业本的任务量,保持学生课前和课后总的课外投入作业本时间基本不变。这样,学生预习的痕迹在作业本中显现出来,提高了课前预习的质量,也进一步发挥了作业本的价值,更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较为充分的准备。

教师可对学生完成的作业本中的预习题进行批改调研和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相应课时内容的前概念,为教学预设提供生本依据,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上册《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前,布置学生预习完成课时作业本基础巩固栏目1-4题。笔者对学生预习题的答错情况进行统计,发现第2、3题错误率最高,第2题错选D居多,第3题错选C居多。答错情况简要统计如下:

第2、3两题出错的主要原因,除阅读课文时预习不够细致外,有关人物(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管仲等)及重大事件(管仲改革改革等)发生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还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存在混淆。根据此项学情,可设计如下年代尺,辅助学生建立相关史实的时序概念:  (三)促进理解——作为课堂重难点学习支架

作业本题目可作为某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学习支架,可作为突出教学重点或突破教学难点的载体,充分利用作业本现有资源,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如教学八年级上册《唐的盛衰》课时,可针对学习重点“唐朝出现盛世现象的主要原因”,组织学生结合教科书88至90页内容,围绕作业本59页课时基础巩固栏目第1题进行探索。

如教学八年级下册《连通世界的新航路》课时,可针对学习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组织学生结合教科书34页内容,围绕作业本43页单元复习非选择题第21(3)题展开探索。

这种借助作业本题目来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做法,充分利用了《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的现有资源,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四)组织进程——贯穿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

在某些课堂教学板块设计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作业本中的某些典型大题,进行恰当的调整组合,作为课堂探究的主要环节载体贯穿课堂主体部分。

如2016年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中,省教研员牛学文讲座举例:

一位教师执教八年级《隋的兴亡》,主要运用作业本中的两道题串起了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首先出示隋大运河示意图和现在的京杭大运河路线图,作古今的对比。然后航标1,引导学生以作业本58页第5题为载体,学习大运河的基本概况。接着通过航标2,组织探讨隋朝为什么能开通这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主要从政治、经济及劳动人民的智慧角度探究,这也实现了对隋朝建立与兴盛的主要史实的学习。航标3板块,借助作业本58页第6题中三位诗人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三种不同的历史评价,组织学生学会正确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的评析历史事件和人物。

猜你喜欢

融入作业本课堂教学
作业本
作业本里的故事
换作业本
搞笑作业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