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9-03-18王辛安婷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4期

王辛 安婷婷

【摘要】 目的 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 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各10例。参照组采用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 研究组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Cobb角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研究组优良率90%高于参照组的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Cobb角为(10.4±2.2)°, VAS评分为(2.79±0.26)分;参照组患者Cobb角为(15.3±5.4)°, VAS评分为(5.15±0.37)分;研究组患者Cobb角小于参照组, VAS评分低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7、16.503, P<0.05)。结论 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可获取显著的效果, 同时可维持脊柱生理性稳定, 可在临床工作上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椎管减压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4.031

退行性脊柱侧弯指骨骼发育成熟后无脊柱侧弯的患者由于脊柱退变而发生新的侧弯, 且冠状位Cobb角>10°[1]。近年来, 老龄化的加剧发展, 提升了退行性脊柱侧弯发生几率, 若不能采取针对性治疗会使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 如:下肢痛、腰痛, 部分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跛行[2]。为此, 本文选取2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研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2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各1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最大78岁, 最小52岁, 平均年龄(62.8±6.9)岁;男6例, 女4例。参照组患者年龄最大79岁, 最小50岁, 平均年龄(63.1±7.0)岁;男7例, 女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组患者均在背部正中位置作一手术切口, 可充分显露椎板和关节突。参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椎间减压术治疗, 先松解受压神经根, 若患者中央型椎管狭窄, 且范围较大, 减压一侧半椎板, 需保留侧方的关节突, 切除椎板深面骨质和黄韧带。研究组患者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 首先植入椎弓根螺钉, 在X线辅助下对狭窄段椎管和神经管彻底减压, 切除棘突软组织、椎间盘, 咬除椎板[3], 并保存棘突软组织和椎板。手术期间需尽最大程度刮除软骨终板, 彻底松解受压神经根, 在钉槽内安装腰椎生理弧度预弯的连接杆, 经患侧在椎间盘摘除后存留的空隙中植入棘突软组织和咬除的椎板, 探查神经根, 最后合理放置引流管, 手术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需配合抗感染和抗骨质疏松治疗, 定期来院复诊。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Cobb角及VAS评分。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治疗后, 改善率>70%, 表示治疗效果优;患者治疗后, 改善率介于50%~70%, 表示治疗效果良;患者治疗后, 改善率<50%, 表示治疗效果差[4]。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优良率90%高于参照组的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Cobb角和VAS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Cobb角为(10.4±2.2)°, VAS评分为(2.79±0.26)分;参照组患者Cobb角为(15.3±5.4)°, VAS评分为(5.15±0.37)分;研究组患者Cobb角小于参照组, VAS评分低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7、16.503, P<0.05)。见表2。

3 讨论

退行性脊柱侧弯在中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 且老龄化的加剧发展提升该疾病的发生几率。退行性脊柱侧弯的引发因素与椎间盘发生退变致使椎间组织发生撕裂磨损有着直接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椎间隙的高度, 使脊柱承受压力加重的同时致使部分脊柱的小关节突面发生磨损或退变, 最终致使其出现移位, 引发脊柱侧弯[5]。对于该类患者而言, 其椎间盘和小关节会发生诸多异常, 不仅会致使椎体发生倾斜, 同时会增加关节内压力, 致使关节内部椎管和椎间孔的间隙变窄, 从而使神经管受到压迫引发诸多疼痛, 如:腰痛和腿痛[6]。曾有专家指出, 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可获取显著的效果, 不仅使脊柱稳定性得以保证, 同时可以有效矫正脊柱侧弯, 从而使脊柱正常生理功能得以恢复[7-10]。既往的治疗常选择椎管减压术, 虽然可使患者的椎管和神经管压力得以缓解, 但是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改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与此同时在手术期间较易对脊髓组织造成损伤, 从而对其预后造成不利影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则存在诸多优势, 该手术方法可将对肌肉组织的损伤减轻, 将椎间盘病变组织切除后植入适宜的椎间融合器, 其相容性较好, 从而使自身疼痛感减轻[11-1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优良率90%高于参照组的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Cobb角为(10.4±2.2)°, VAS评分为(2.79±0.26)分, 参照组患者Cobb角为(15.3±5.4)°, VAS评分为(5.15±0.37)分;研究组患者Cobb角小于参照组, VAS评分低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7、16.503, P<0.05)。上述结果足以说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单纯椎间管减压术更具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