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理论框架下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应用策略

2019-03-18何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

内容摘要:顺应论涉及了语言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择及策略的选择问题,话语的生成与产出是顺应论研究的主要方面。研究语言的过程受到了不同因素的影响,如认知方面,文化方面,社会方面等,笔者通过对顺应理论的思考,并结合大学写作教学的一些经验,试图从词汇运用的语言学层面,提出如何将顺应理论应用到写作的教学实践中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顺应理论 语境顺应 写作教学

多年来,Verschueren(1999)坚持从认知、社交和文化等视角关注语言选择与理解,以及人际交往,因此语用研究多由广义的研究,语言的使用实际上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它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是出于语言外部的原因。”本课题尝试将语境顺应应用到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来,为教学策略与方法提供新视角。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写这一技能的地位和重要性自然不必说,刘润清教授曾说道:“一个人英语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其书面英语的水平如何。书面英语是最讲究、最严谨、需要经过反复推敲的语言。语言之美,多体现在书面语上。”而如何能够写就一篇地道的英文,一直是广大英语学习者的梦想,也是广大从事写作教学的老师们特别关注的问题。而写作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簇而就的,它是一项综合技能。

与此同时,顺应论为外语教学,尤其是为英语写作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写作的提高就完全可以将优秀文章中的好词、好句,通过将语境顺应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不仅能保留原来文章中的精髓,而且实现了自我思想的准确表达,不仅提高了思考创新能力,而且也实现了作文水平的快速提高,可谓一举多得。

一.理论基础—顺应理论

1.顺应理论的提出:

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维索尔伦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推出了顺应理论,维索尔伦主张语用学的综观论,他主张的是将语言看做是一个综合研究其复杂性的过程。他主张的是将语言看做是一个综合研究其复杂性的过程。这一理论一经提出得到广泛热议,众多中国学者纷纷加入到顺应论的研究行列,研究范围也极其广泛,主要研究如下:国内外顺应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领域,如曹群英(2007)认为顺应理论对翻译具有解释作用,语言使用要顺应不同的交际对象和环境,译文语言的选择也是做出顺应的动态过程;戈玲玲(2002)对翻译标准中的顺应性解释及顺应性对翻译研究的启示进行探讨等,学界对这一领域已经做了充分的研究,并在大量的实例中应用了顺应理论;在研究语用现象及语用策略领域有何自然的语用学的理解-Verschueren的新作评介(1999),何自然(2008)认为顺应理论对语用学有着重要贡献,它是富有洞察力的理论;冉永平在顺应论视野下,通过分析心理,社会因素解释产生负面交际效应的语用理据;李桂芝,张国是从顺应理论角度探析语用失误的原因(2003)等;而在英语教学的研究领域顺应论的实践验证较少。当前本科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和探索性差,思考少,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积极性不高,本来就拮据的词汇量使得他们没有自信写出达到要求的优秀作文。因此,我们要考虑独立学院学生的现状,并了解其学习的需要,提供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的写作教学。本文中尝试把顺应理论应用于课堂的写作。

2.顺应理论与语言的关系:

Verschueren(1999)认为顺应理论与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他在书中指出,更加复杂的人类认知过程,例如语言、阅读等都是建立在顺应的基础上,与此同时,Verschueren坚持从认知、社交和文化等视角关注语言选择与理解,以及人际交往。为此语用研究多由广义的研究,例如语言结构或形式的选择及其意义是非静态的,具有动态性和语境顺应性;或者基于翻译领域进行语境顺应的分析与实践,本课题尝试将语境顺应应用到具体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来,无论是出国留学要参加的英语考试,诸如雅思考试(IELTS),还是国内的大学英语四、六级(CET-4/6),英语专业四、八级(TEM-4/8)等考试,如果我们能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有意识的总结好的词句,善于发现,并多加以运用,那么写作水平就会快速提高。

二.一篇好的英语作文的标准

1.英语专业八级(TEM-8)对写作部分的要求:

作为我国英语教育最高水平测试,英语专业八级的权威性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根据2004年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专八作文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评分:1.思想与表达(ideas and arguments)10分;2.语言运用能力(language use)8分;3.写作规范(mechanics)2分,满分20分。

具体来说,首先思想与表达方面,要求思想内容切题、充实,观点明确,论据支持论点,并有独到见解。表达清晰流畅,有说服力。篇章组织结构方面,要求每段有主题句,句间衔接自然,段间过渡自然,第一部分明确提出观点,最后一部分自然得出结论,段落排列自然合理。其次,在语言的运用能力上,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要求,即准确性、得体性、流利度。准确性要求语法正确、句子结构正确、固定搭配正确、习语正确、用词准确,词汇丰富,句子形式多样。最后,关于写作规范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单词拼写、标点符号、大小写是否正确,书写是否美观,以及卷面是否整洁等方面。

从上述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内考试还是国外考试关注的主要是内容、结构、语言质量这三方面。

2.雅思考试(IELTS)对写作部分的要求:

1)词汇資源

2)对写作任务的回应

3)连贯与衔接

4)语法范围和准确性

三.顺应理论提高策略及应用方法

语言的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做出恰当的选择,并使得这一语言选择得以进行,需要遵循语言的特性,即语言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前两者为语言选择提供了可能性和方式,而本文提及的顺应性则是在此基础上以恰当的方式在可能的基础上做出符合交际需要的语言选择。

顺应性为语言现象的语用描述和语用解释提供了四个维度,即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等,笔者结合写作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思考,试图从英语作文的词汇层面、文体层面以及篇章层面等角度,提出如何将语境关系顺应理论应用到写作的教学和提高实践中的方法。语境关系顺应就是在语言使用中,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在写作中,不同的语言选择作为一种语用策略是对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进行顺应的结果。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通过语境顺应的角度出发,可以有效的避免写作错误写出更地道有效的作文,如在一篇重视传统文化的作文中,有学生写道:In recent years, some foreign festivals such as Lovers Day, April fools Day and Christmas Day are very popular in our country.

此句话中显然学生将情人节错误的表达成为Lovers Day,出现此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未顺应语境顺应中的社交世界,了解西方文化我们会很清楚的知道情人的正确表达方式为 “Saint Valentine's Day” 或者“Valentines Day”。正如本文提及到的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交际语境,此处的语境涵盖了社交语境中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因此了解和顺应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应该重视社会文化知识的积累,这有助于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与此同时,我们仍需注意语境顺应中的心理世界的因素对写作的指导作用。如However, some of our traditional festivals such as Duanwu Day and Spring Festival seemed disgust. As we all know, there are many interesting festivals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young people prefer western festivals such as Christmas Day. Some Chinese festivals are ignored.

中国人写文章是意合,而英语则是形合,这是文化间的差异,体现在文章中则是中国学生不善于用逻辑连接词,不重视文章的架构,尤其是在议论文体的写作上。在此句中端午节仍然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此外,disgust这一单词有贬义的概念,根据语境顺应理论,语言的选择即是语境顺应的过程,这一原则不仅体现在交际中同样在写作中也应遵循,因此disgust用在此处与作者心理世界并不相符。

因此,在英语作文写作中词汇的选择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习使用能够恰当表达意义的词汇,有很多英语学习者在选词上往往对生僻的词情有独钟,而忽视了其是否合乎文体要求,一味死记硬背艰涩的生词,往往会事倍功半,而恰当的运用语境顺应理论,就会在词汇上为文章增色不少。适当的语言往往有其强大的魅力,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雪莱的诗: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就用非常简单恰当的语言赢得了读者。

从顺应论的角度看,在平时的教学或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要把语境顺应当作写作的必要途径和过程,把合适的语言的选择当作的写作的目的和结果。利用此理论,我们在平时的阅讀中,就要有语境顺应意识。读文章的时候,不仅要重点关注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好的短语,好的句式,好的连接词,而且也要关注作者论述问题的角度,文章架构的内在逻辑。这些通过细心的总结,提炼,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无疑会大大提高文章的水平。

参考文献

[1]Verschueren, J. Handbook of Pragmatics[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2]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9.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介绍:何琳,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公共教育学院英语专业教师,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