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专题复习

2019-03-18冯春艳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9年1期
关键词:区位布局原料

冯春艳

一、工业区位因素

1.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水源、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政策等。

(3)环境因素:多从风向、水源、固体废弃物及距市区远近等方面分析。

2.按主导区位因素划分的工业类型

(1)原料导向型工业

①主导区位因素

原料。

②工业特点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

③部门举例

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果罐头厂等。

④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原料产地。

⑤发展变化

原料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减弱。

(2)市场导向性工业

①主导区位因素

市场。

②工业特点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

③部门举例

啤酒厂、印刷厂等。

④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消费市场。

⑤发展变化

市场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加强。

(3)动力导向型工业

①主导区位因素

能源。

②工业特点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③部门举例

冶金(如炼铝厂)等重工业。

④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站)。

⑤发展变化

动力的影响已经减弱。

(4)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①主导区位因素

劳动力成本。

②工业特点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③部门举例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制鞋等工业。

④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⑤发展变化

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逐渐增强。

(5)技术导向型工业

①主导区位因素

知识和技术。

②工业特点

技术要求高。

③部门举例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

④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的地区。

⑤发展变化

越来越取决于人才和交通。

3.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经济因素的变化

交通发展和科技进步使得原料、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减弱,市场、劳动力素质的影响逐渐增强。图示如下。

(2)社会因素的变化

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乡土感情等成为重要工业区位因素之一。

4.工业区位的选择

(1)根据工业生产的特点,确定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特别要从减少生产费用、提高经济效益考虑,工业布局要尽可能接近原料产地(或燃料产地或消费市场),以节省运输费用。

(2)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土地(是否平坦、广阔,是否适于建造)、水源(是否丰富、近便)、原料(丰富的程度)、燃料(丰富的程度)。

(3)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前景是否广阔

劳动力:数量多少(是否丰富)、素质高低、是否廉价

科技:科技是否发达或科技水平高低

交通运输:是否方便、快捷

信息:信息通达性强弱

(4)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要充分考虑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从环境效益的要求看,工业生产布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污染空气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a.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地带,如某地常年盛行西风,则应将这类企业布局在城区的东侧,如下图中A处。

b.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地带,如下图所示。从风向玫瑰图知该地区最小风频的风是西风,最大风频的风是东北风,故应将对空气有污染的企业布局在A处。

c.布局在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空气污染企业的布局,应将此类企业布局在图中A、B两处。

②污染水体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如下图中河流由A流向B,应将自来水厂布局在C处、将化工厂布局在D处。

③地形影响

应将对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部门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形区,避免布局在通风效果不理想的山谷与盆地中,以免废气大量聚集而危害人体健康。

④与城市的距离

可以将占地少、基本上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内;可以将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市边缘的近郊区;将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离城市较远的地区。

二、工业集聚与分散

1.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间的联系

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工业分散导致新的工业区出现。

2.传统工业区的发展、衰落和整治

3.新工业区

(1)兴起时间

20世纪50年代之后。

美国“硅谷”區位因素

(2)典型地区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美国“硅谷”等。

(3)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工业区

形成条件

大批廉价劳动力

20世纪70年代原材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

政府的大力支持

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

交通运输方便

以中小企业为主

以轻工业为主

集中了大量同类和相关企业

生产高度专业化

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生产过程分散

形成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模式

主要特点

(4)美国“硅谷”

高技术工业特点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

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较高

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气候宜人

交通便捷

接近高等院校,人才丰富

市场稳定

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美国“硅谷”区位因素

4.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体现了人类文明,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深刻影响人与环境的关系

(2)不利生态破坏: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

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加剧

环境污染: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

严重的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5.对某地工业发展条件的分析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某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方面。

注意:(1)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2)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方面去分析。

二、工业区位图的判读方法

1.玫瑰统计图

(1)典型图

(2)区位要求

上图为五种类型工业区位模式示意图,指出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分别与图中哪种模式相符。

(3)分析思路

该图是一种特殊的玫瑰统计图,读图时只要找出每种模式折线上距离中心点最远的点,就可确定相应的主导区位因素。食品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软件产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服装加工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分别对应图中④②③模式。

2.柱状统计图

(1)典型图

(2)区位要求

分析甲、乙、丙三类工厂的主导区位因素。

(3)分析思路

分别对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比例进行排序,所占比例最大的为主导区位因素。甲类工厂投入的原料占成本的比例最大,因而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乙类工厂科技投入占成本的比例最大,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丙类工厂工资投入占成本的比例最大,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3.折线统计图

(1)典型图

(2)区位要求

根据图中钢铁工业所需原料与燃料的比例,分析钢铁工业布局的变化。

(3)分析思路

分别读出图中三个年份所需原料与燃料的比例,进行对比就可发现钢铁工业布局的变化趋势。

1800年钢铁工业所需原料与燃料的比例为1∶2,钢铁工业应接近煤炭产地;1900年原料与燃料的比例约为1∶1,钢铁工业多接近大型铁矿;现代钢铁工业因冶金技术的进步,原料、燃料消耗量大大减少,其区位既有接近原料产地、燃料产地的,也有接近交通枢纽和市场的。

4.等值线图

(1)典型图

(2)区位要求

某企业生产必需的两种原料来自M1和M2,N是该企业的唯一市场,以M1、M2为圆心的同心圆分别代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两种原料的等运费线。以N为圆心的同心圆代表单位产品的等运费线。如果仅考虑运费因素,那么甲、乙、丙、丁、戊五个地点最适合建厂的是哪一处?

(3)分析思路

分别读出甲、乙、丙、丁、戊五个地点运输原料的费用和产品的运费,算出总和进行比較,即可得出最适合建厂的地方。

5.分布模式图

(1)典型图

(2)区位要求

依图示信息分析造纸工业的区位因素。

(3)分析思路

依据图中信息可知,我国造纸工业多沿河分布,西部地区也有造纸工业分布,总的来说是东多西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多,消费市场广阔,所以造纸工业发达。造纸工业使用的原料品种丰富,我国南方地区(如广东等省)盛产甘蔗、竹,蔗渣、竹材丰富。

6.工业发展模式图

(1)典型图

(2)区位要求

分析从阶段I到阶段Ⅱ工业区位因素变化情况。

(3)分析思路

这种图大多较为复杂,信息丰富,需进行图文转换,以获取关键信息。从图中可知,该工厂早期建在原料产地,后来向市场地转移。从图中信息流和物流可以看出,早期物流是从原料地流向市场,后期只是信息流。图示过程反映了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

猜你喜欢

区位布局原料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做拔丝菜四要点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医疗布局决定未来
关键是要求出四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有机合成的常规方法与解题思路
区位分析专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