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生 儿 脓 气 胸 的 精 细 化 护 理 体 会
2019-03-18徐李琴谷冬媛王琳琳王亚楠高玉先
孔 丹 徐李琴 王 欣 谷冬媛 王琳琳 王亚楠 周 爽 高玉先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科,长春市 130000,电子邮箱:443602895@qq.com)
新生儿脓气胸是新生儿期非常严重的疾病,其发病急、进展快,是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危重症,若不及时处理,会危及生命。由于新生儿脓气胸在临床上较少见,其治疗以及护理方法仍在不断的探索中。本文报告1例新生儿脓气胸,总结其护理方案及经验。
1 临床资料
患儿系2胎2产母孕35+4周,因胎膜早破2 h及瘢痕子宫行选择性剖宫产分娩出生。患儿出生后以早产儿收入院治疗,经系统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数天,家长发现患儿皮肤苍白,伴有口周发绀,同时吃奶较前差,于生后第24天再次入院。入院时查体:患儿状态反应欠佳,全身皮肤苍白,发热,体温为38.7℃,呼吸频率为52次/min,心率166~190次/min,血氧饱和度85%~92%;三凹征阳性,伴喘息、呻吟;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脏及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右腿肿胀,四肢肌张力减低,原始反射减弱。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23.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4%;C-反应蛋白176 mg/L;血培养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胸片显示双侧脓气胸,右侧显著。给予患儿胸腔闭式引流,经口气管插管及高频震荡通气治疗,胸腔闭式引流可引出大量气体及脓液,同时给予咪达唑仑镇静、芬太尼镇痛、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治疗方法。
2 护理方案
2.1 保证有效的静脉通路 在配合医生抢救时,应确保静脉通路的畅通以使得抢救药物能及时输入。待患儿病情稍稳定后,在镇静的状态下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镇静能减轻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疼痛刺激,而PICC能满足患儿治疗时用药对血管的需求。
2.2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由于该患儿病情较重,将其置于婴儿辐射保暖台上并专人专护,以利于观察病情变化和进行操作。床头适度抬高15°~30°以利于体位引流[1];根据患儿病情适度给予翻身,以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注意保暖;若患儿出现烦躁等情况,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儿皮肤颜色、胸廓起伏、引流瓶中气体等情况,做好护理记录,如有异常随时向医生汇报。
2.3 呼吸道的护理 做好呼吸机管路湿化工作,保持呼吸机送入气管导管的气体温度为35℃~37℃,相对湿度在98%左右[2]。应及时清除口、鼻腔和气管内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分泌物黏稠则经口或鼻腔给予超声雾化吸入稀释后再吸痰;根据病情,适度经气管插管向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0.5~1 ml稀释,应在患儿吸气时滴入,让湿化液弥散到支气管内再进行吸痰[3]。吸痰时遵照“由浅至深,先口后鼻”的原则[4]。该患儿病情较危重,每次吸痰时至少应有4名医护人员配合,一人翻身扣背,一人吸痰,一人使用复苏囊加压给氧,另外一名医生在旁观察生命体征及引流瓶内气体排出情况,保护引流管路,防止脱落;吸痰负压以60~80 mmHg为宜[2],以免引起呼吸道黏膜损伤。此外,可给予翻身、叩背、吸痰,采用新生儿复苏气囊面罩从下至上、从外到内进行叩背,使附着在支气管壁的黏液松动,利于将痰液从深部排出。该吸痰法对患儿刺激很大,可根据病情适度控制在每日2次左右。该患儿痰液较多,因此我们将吸痰引流管放置患儿嘴边,当有痰液溢出时即自动被吸除。
2.4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以重力引流为原理,是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5]。在护理过程中,要保证引流管的通畅,确保有效引流,要做到勤挤压、勤观察、勤检查。在术后早期每30~60 min向水封瓶方向挤压引流管1次,防止引流管口被血块或引流物堵塞,保持引流畅通[6]。引流瓶的位置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45~60 cm,引流管下口浸入液面下2~3 cm[2]。每日需更换引流瓶内的无菌生理盐水或无菌蒸馏水,更换时应严格无菌操作,用止血钳双重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做好床头交接班工作,交接人员应观察引流管是否在位,有无渗血或脱出,观察引流瓶水柱的波动情况,记录引流物的量、颜色及性质,如有异常应及时上报。
2.5 拔管的护理 密切观察引流瓶内气体及脓液排出情况,当气体停止排出,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X线检查肺膨胀良好,可行闭管试验[7]。观察24 h后患儿无呼吸困难即可协助医生拔管。拔管后用油纱布覆盖挤压插管处伤口,并结扎插管处伤口缝线,以防止气体进入胸膜腔。
2.6 皮肤护理 由于患儿长期卧床,易出现体位性水肿、压疮等情况,应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变换体位,注意观察皮肤(枕后、臀部等)有无破损、糜烂等情况,发现后及时处理,并做好交接班工作。观察引流管处皮肤情况,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该患儿右腿有肿胀情况,彩超显示有脓液,给予穿刺抽液,后用碘附纱布进行覆盖,同时进行理疗。经治疗及护理后,患儿出院时腿部无肿胀,复查彩超未见脓液。
2.7 万古霉素浓度的监测护理 该患儿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按药敏结果遵医嘱给予万古霉素治疗。在应用万古霉素过程中,应警惕肝肾功能损伤,需监测尿量,根据尿量调整液体量。遵医嘱在用药后1~2 h采血测定血药浓度,每2~3 d采血监测1次。如果血药浓度低,可适当增加万古霉素的剂量;如果血药浓度过高,则应减少万古霉素的剂量。长时间用药可对患儿听力产生损害,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加强听力监测,每2 d测1次。该患儿出院前,遵医嘱给予耳声发射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均正常。
2.8 疼痛的护理 1995年全美保健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正式将疼痛作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8]。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完善,过多的治疗及频繁的操作都会给患儿造成大量的疼痛刺激。国外学者研究发现,新生儿87%的疼痛经历与治疗和护理行为有关,每例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平均会有118次疼痛经历[9]。该患儿早期接受较多的诊疗,因此给予药物止痛,但应用时间均不长。该患儿病情较为复杂,因此尽量减少对其刺激,必须进行操作时则将操作集中进行,尽量将疼痛降到最低,减少因操作刺激带来的病情变化。有研究显示,80%~90%的止痛药物应用于新生儿时可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10]。Bauer等[11]的研究表明,静脉穿刺时口服2 ml的30%葡萄糖可明显降低新生儿的疼痛评分,啼哭时间也有所缩短。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安慰奶嘴吸吮可减轻操作引起的疼痛,能够缩短新生儿的啼哭时间,减小脉搏的变化幅度,提高氧饱和度,使患儿处于安静状态,可获得更好的氧合效果[12-13]。因此,在后期护理过程中我们多采用非药物性干预方法降低患儿的疼痛,如为患儿提供温湿度适宜、整洁的环境,在进行操作时提供音乐疗法、给予安慰奶嘴或葡萄糖水等。
2.9 健康宣教 患儿出院前遵医嘱给予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测定结果良好,建议家长在家中进行功能训练,定期回医院复查;如有问题可随时电话询问,及时帮助家长解决问题。
3 小 结
新生儿脓气胸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诊断原则及治疗方法。在临床护理中,应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当发现呼吸气促、三凹征阳性、皮肤青紫等情况,应警惕气胸或脓气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最大限度降低患儿病死率。高频震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抗生素的应用是新生儿脓气胸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更需要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有效的精细化护理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减少家长的经济负担,促进患儿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