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信红牛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2019-03-18陈玉玲

甘肃畜牧兽医 2019年10期
关键词:崇信红牛养牛

陈玉玲

(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崇信县分校,甘肃 崇信 744299)

崇信县位于平凉市东部,总土地面积850 km2,辖4镇2乡1个工业集中区,1个城市社区管委会,79个行政村,总人口10.3万人,是传统的农业县。县内饲草地广阔,发展牛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崇信县坚持把红牛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首位产业,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养殖规模,全力打造“崇信红牛”品牌,牛产业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了“产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2019年前,全县累计建成万头养牛乡6个、草畜专业村36个、千头养牛村37个、百头养牛社268个,发展10头以上养殖大户1 900多户,种植饲草2.2万亩,全县牛饲养量达到7.96万头,出栏2.32万头,牛产业总产值突破2亿元。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

崇信县历来高度重视红牛产业发展,成立了红牛协会和红牛公司,逐年加大对牛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红牛养殖基地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良种繁育体系等建设,制定了《崇信县红牛产业发展规划》《崇信红牛产业扶持管理办法》,每年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牛产业发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础母牛养殖、冻配改良、饲草料供给、基础设施建设和品牌创建等方面给予奖励扶持,重点推行分户养殖、寄养代繁、股份合作、订单养殖四种扶持模式。例如:饲养3~5头基础母牛的,除按市级500元/头标准给予补助外,县上还对贫困户饲养基础母牛产犊一头补助400元,非贫困户基础母牛产犊一头补助20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新建或改造养畜温棚35 m2、饲养红牛3头以上者,给予补助1万元,窑洞养牛的每孔窑洞按2 500元予以补助。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兑现,极大提高了群众养殖红牛的积极性,为扩大全县红牛饲养总量发挥了促进作用。

1.2 产业效益稳步提升

大力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实施了南德温肉牛冻配改良项目,建成肉牛冻配点10个,冻配改良肉牛2.3万头,崇信红牛良种率达到85%。在养殖环节上,狠抓温棚养殖、短期育肥、疫病防制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累计修建标准化养畜温棚1万余座,半数以上的农户建有养畜温棚,温棚养牛量、出栏量均占到全县总量的70%以上。成立了崇信县红牛协会,组建红牛产业专业合作组织163个,建办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40个,带动856户群众养牛2 500多头,户均增收2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

1.3 龙头企业带动明显

坚持把建办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围绕延伸产业链条,创优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北京、山东等地客商建成饲料加工、肉牛养殖、肉产品加工等龙头企业30户,崇信县伊顺祥清真牛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崇信红牛生产的牛肉类加工产品百余种,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2013年通过了HACCP国际体系认证,2016年通过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香港食环署的核准,已获得供港牛肉备案资质,在中国高端牛肉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1.4 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全面落实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制,确定村级防疫员79名,畜禽免疫率达到了100%。扶持发展兽药经营门店24家,牛产业合作组织3个,吸纳会员370多人,建成畜牧业专业市场7个,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建成玉米秸秆饲料加工点38个,年加工玉米秸秆饲料14.54万t,85%以上的玉米秸秆可实现就地转化,冬春季“草荒”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2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崇信红牛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相比,在全省、全市发展牛产业的大局中去把握,仍然存在着许多差距。一是群众思想观念传统保守。一些乡村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牛产业在促农增收中的重要意义,对于市、县确定的崇信红牛产业发展思路和措施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没有真正抓在手上。大多数农民思想保守,小农意识严重,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认为牛产业生产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宁肯外出务工也不愿从事肉牛养殖。一些养殖户饲喂观念落后,没有“养好牛、赚大钱”的意识,把养牛当“副业”,不愿投入,饲喂方式粗放。肉牛饲养管理方式落后,部分农户重数量、轻质量,重饲养、轻管理,重繁殖、轻育肥的粗放经营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二是规模化养殖层次水平较低。2018年全县牛饲养量和出栏量仅占全市的十分之一和五分之一,与全省牛产业大县出栏5万头以上的标准差距较大。乡镇之间、村社之间发展不平衡,山塬区群众养牛积极性高,养牛数量较大,川区群众接受程度低,养牛数量少。一些农户开发利用秸秆资源意识不强,玉米秸秆闲置、腐烂等现象仍然比较突出。龙头企业数量少、示范带动作用不平衡,出售初级产品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牛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滞后,商品牛流通销售渠道单一,增加了养殖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三是产业链条培育发育不足。全县初步形成以伊顺祥牛业公司为龙头、以现有22个养殖场(小区)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但是“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影响了崇信红牛产业向集约化发展。主要原因是基地规模小,资金短缺,运营机制不活,有的闲置废弃,“有场无牛”的现象比较突出。加上大型龙头企业对红牛品质要求较高,群众散养红牛达不到收购标准,产业链条断裂,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四是服务保障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需要。县乡畜牧机构科技服务设施建设滞后,高技术专业人才短缺,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服务不到位,良种扩繁、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饲料配制、生态养殖等关键技术成果转化缓慢。农民培训工作不能适应牛产业发展的需要,一些农民有养牛的积极性,但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牛产业发展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金融机构支持牛产业发展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3 发展建议

牛产业是承工启农的中轴产业,要紧紧围绕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以发展崇信红牛产业为突破口,以繁育体系为基础,以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从引种、育种、扩繁、育肥、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到防疫检疫、质量追溯、检验检测、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各环节,进行一体化运作。

3.1 盘活利用各类资源,持续扩大出栏规模

扩量是发展牛产业的基础保障,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提高。一要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按照“扶大带小、户繁场育、山繁川育”的思路,以西南山区的林缘村为重点划定产业区域,建立崇信红牛繁育基地,实行保护性开发。二要高度重视能繁基础母牛保护工作,对能繁母牛建档立卡、造册登记,佩戴崇信红牛统一标识,积极推行基础母牛保护补贴制度,减少能繁母牛的流失和屠宰,巩固和扩大基础母牛群体数量,夯实牛产业发展基础。三要大力引导和扶持企业、养牛大户牵头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或养殖协会,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提高肉牛养殖组织化程度。四要充分发挥伊顺祥清真牛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订单收购、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养殖场户或专业合作组织结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建立稳定生产基地,推动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促进养殖、加工、流通等各环节利益合理分配。

3.2 发挥产业配套优势,努力提升养殖效益

提质增效是发展牛产业的关键所在,没有质的提升,产业发展就缺乏动力和活力。一要加快推进肉牛冻配改良,加大冻配点建设力度,积极引导农村能人、养殖大户和产业带头人参与肉牛冻配改良,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良种率。二要加快玉米秸秆饲料加工,扩大布点范围,抓好监督管理,创新机制体制,灵活开展来料加工、流动作业、秸秆兑换、成品销售等多种服务,尽可能减少秸秆堆弃、焚烧造成的资源浪费,降低养殖成本。三要发挥南北塬区土地面积大和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苜蓿和饲用玉米、甜高粱种植面积,建设一批规模化、专业化优质饲草生产基地,鼓励苜蓿裹包青贮、干草调剂加工贮运,推进牧草产业化。四要注重发挥品牌效益,扶持壮大伊顺祥牛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高品质红牛饲养和高档牛肉加工,不断促进牛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

3.3 加强典型示范带动,打造地域特色品牌

发展牛产业的主体是群众,要充分调动群众养牛的积极性,打消顾虑,让他们看到致富的希望。一是要大力扶持示范户,扶持有崇信红牛养殖经验,有通过饲养崇信红牛脱贫致富愿望的精准扶贫户为示范户,宣传他们通过饲养崇信红牛致富的事迹,通过“赛牛大会”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引导带动更多养殖户饲养崇信红牛。二是按照“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看劳务”的扶贫产业思路,全力扶持贫困村发展红牛产业,积极鼓励农户利用废弃窑洞,因陋就简进行养殖,带动扩大崇信红牛养殖比重。三要深化示范创建活动,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为抓手,积极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打造一批崇信红牛养殖示范亮点,带动周边农户提高养殖水平。四要搞好典型示范引导,坚持“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区域提升”的原则,鼓励龙头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和合作社,积极争取崇信红牛、崇信牛肉国家地理商标通过认证,全力打造“崇信红牛”品牌。

3.4 加强技术推广应用,健全完善服务体系

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是做大红牛产业的基础保障。一要强化养殖技术推广和培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规模养殖场(户)、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推广肉牛高效增产、饲草料生产加工调制、日粮配方饲喂、疫病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二要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县乡畜牧兽医服务队伍,通过内部调配等方式充实畜牧防疫人员力量,把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人员选拔到崇信红牛繁育示范区乡站工作,为崇信红牛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要创新畜牧业技术服务模式,建立由县、乡、村三级分片包干技术服务机制,专业技术人员要积极进场入户开展免疫注射、疫病诊疗、冻配改良等技术服务,合理收取治疗药品成本和冻配费用。四要强化疫病防控,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的免疫检测,加强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监管,鼓励龙头企业建办兽药饲料配送点,通过直销,降低养殖成本,保障兽药饲料等养殖投入品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崇信红牛养牛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三头牛和狮子
蔡崇信:我为什么敢放弃580万年薪,拿500月薪跟马云创业
红牛垫了赔偿金
情系老区抓养牛
红牛创业能量加油站:激活未来一切创业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