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文明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2019-03-18陈江敬

广东蚕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封闭性古代文学文学创作

陈江敬

(衡水学院文传学院 河北衡水 053000)

农业在悠久的历史以前便已经出现,在考古的验证下,揭示了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起源时代。在新石器时期,农民便已经开始尝试种植活动,并且对农业生产有较高的依赖度。伴随商代时期到来,农业已经成为核心的生产方式。在物质生活难以保障的条件下,周人大力推进了农业发展,自身的生存水平大大提高,逐渐对农业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之后,古人开始运用文字、诗歌来表达和传承,农业文明对我国古代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其赋予了民族特征。

1 农业生产目的使我国古代文学兼具功利与诗性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围绕实用性,农业生产是古代人民获取衣食的主要渠道。每个务农人民将农业生产产量作为最关注的问题,以及生产产量能够足以家庭的生存需要。在农业文明条件下,古代人民虽然生活艰苦,劳动十分艰辛,这期间的劳动者物质生活难以得到保障,但仍然在内心中向往光明和希望。古代劳动者将自身希望投入到农作物生产中,伴随农作物萌芽和生长,会衍生出新的希望,在此过程中获取到的慰藉,会完全超越劳作的辛苦,让劳动人民对未来生活同样饱含憧憬和诗性幻想。基于此,在我国古代文学创作过程中,通常均融入了人与物的融通韵味,文学作品中并没有体现出让读者感受到完全悲凉的意境和体会。歌德曾说过,中国人与德国人虽然思维和感觉上并无异同,但是很多地方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那就是中国的环境下,人与物往往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尽管整个故事情节均带有悲情色彩,人物始终在悲剧命运中抗争,但在深入剖析后,仍然能够感受到彩色的笔墨。例如,《红楼梦》是我国经典的文学作品,作品中的主人公林黛玉,无论是从人物本身爱哭的性格,以及居住的潇湘馆环境,处处透漏着悲情色彩,直至林黛玉死亡均如此凄凉。但作者不仅仅让读者看到林黛玉的悲情命运,同时她的死亡带给人远离世俗悲剧的美好希冀,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诗性色彩。

2 农业生产方式使我国古代文学兼具中庸与和谐美

古代农民始终采用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也造就了华夏民族的鲜明个性特征,以及中庸和谐的审美观念。同时,农业文明的起源与我国古代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农业文明发展的高潮阶段,正是四个温暖期,这也是华夏儿女集体性格的形成阶段,人们的审美逐渐从这一时期发展成熟。伴随春秋时期的到来,产生了铁器农具,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集体耕种转化为个体耕种。这样一来则衍生了诸多家庭,伴随家庭的繁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家庭中逐渐涵盖了老幼尊卑,家庭成员之间交往和对待的礼仪产生变化。在该家庭体系中,每个人对待君主均需要向自己的父兄一样,爱护幼子如己出,这对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影响颇深,体现出和谐的审美观念。例如,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诗经》,则是重要的体现。再如,《召南·江有汜》这部作品,是写弃妇的文学创作,核心主题是女子表现对将自己抛弃丈夫的怨恨,然而通过整体的解析,发现除了怨恨的情绪意外,还体现出一丝温润之情。

3 农业文明环境使我国古代文学兼具朴素清新意境

我国自古以来均有山水古国之称,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山水风光,体现出朴素清新的审美意境。古代时期,黄河流域具有非常温和的气候条件,土地湿润同时又频繁降雨,植被有非常适宜的生长环境,生长状态十分茂密,地理位置优渥、自然环境优美。例如,我国著名的作家在古诗《望岳》中,这样描写:“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自然情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齐鲁大地的自然美景,体现出一篇翠绿的植物,一眼望不到边际。人与环境本身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因为有人的存在而创造了自然环境,而外部的自然环境也对人有着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在充分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环境同样会赋予人意象,这种意象在长期的扎根于人的心灵,会形成独特的审美结构。针对我国古代的北方地区而言,具有十分辽阔的平原景象,以及雄伟的山川景观,这样则产生了朴素与粗犷的农业文明特征,在我国古代文明创作中同样有体现,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观。针对我国古代的南方地区而言,具有源远流长的河流、秀丽优美的山形,展现出温润柔婉的生态文明景象。事实上,我国古代文学的整个审美体系均受到了农业文明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辅助创建的作用,对我国之后的文学创作以及文学体系构建均具有重要影响。

4 农业生产过程使我国古代文学兼具开放与封闭性

我国古代农民生活在广袤的土地上,看似有着极为宽阔的生活空间,但事实上,他们的生活圈通常仅局限于家庭内部,也是围绕家庭成员展开生产活动,活动的场所在耕种、家庭的范围内。他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甚至直到死后埋葬,均在这一方土地上,这些农民的心中并不要求居住空间的开阔,而更加希望时间更长,他们的生产空间具有封闭性特征。然而人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给予他们不断突破创新的推动力,我国古代文学也正是受到这样的影响,在创作过程中,空间兼具封闭性和开放性。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通常描绘的均是以家庭为主要场所,通过解析家庭的兴盛到衰败,来反应封建社会制度的兴衰。从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不难看出这一点,作者曹雪芹正是通过描写贾府的兴衰,来折射当时的旧社会制度。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均是围绕贾府的庭院生活,相比许多西方文学中辽阔的土地而言,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无疑是具有封闭性的。但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为了打破这种封闭性,通过登高望远来实现空间的开放性,从《劝学》中:“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再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均足以体现登高望远的开放性空间。农业文明的生产过程,对我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容和形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有无限的遐想。同时也带给古代文学创作以启发,使文学创作更加立体化,让读者能够有身临其境的体会和感悟。

综上所述,基于农业文明对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影响,可归结为农业生产目的使我国古代文学兼具功利与诗性、农业生产方式使我国古代文学兼具中庸与和谐美、农业文明环境使我国古代文学兼具朴素清新意境、农业生产过程使我国古代文学兼具开放与封闭性。换言之,是对华夏土地爱的深沉,才能够在古代文学创作之中重新构建美丽的山水景观,进而也形成了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审美意趣。

猜你喜欢

封闭性古代文学文学创作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封闭性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涠西南凹陷TY油田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断层封闭性定量表征及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