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9-03-18张丽君胡建风2
张丽君,胡建风2,王 春
(1.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 毕节 551700;2.毕节市种子管理站)
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较高的药用价值,生长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既可规模经营,又可散户种植,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短、平、快”项目的最佳选项之一。近年来,随着毕节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规模、种类逐步增大增多,总产也不断提升。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产业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为推动毕节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毕节市食用菌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毕节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
1 毕节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1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据报道,截至目前,毕节市已发展食用菌产销企业43家、专业合作社62个,建成食用菌种植基地33.33 hm2以上22个、6.67 hm2以上68个,种植规模达到4 333.33 hm2,年产值达17.81亿元。发展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毕节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
1.2产业布局日趋合理
经过多年发展,毕节市逐步形成威宁、赫章、大方、黔西、金沙等县(区)以发展海鲜菇、金针菇、香菇、杏鲍菇为主,大方、纳雍、百里杜鹃等县(区)以发展冬荪为为主,织金县以发展红托竹荪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区域性分工格局。食用菌产业发展布局日趋合理。
1.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目前毕节市以威宁、大方雪榕生物为主的工厂化生产企业日产能达400 t,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以黔西蓝梦菇业为主的标准化种植基地整县推进,工厂化生产和标准化种植齐头并进。品种结构上,以织金竹荪、大方冬荪为主的毕节特色品种发展迅速,种植规模已超过2 200 hm2,香菇、平菇、双孢菇、海鲜菇等大众品种也有长足发展,品种及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1.4品牌效应逐渐显现
通过参加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展销会、博览会,毕节市食用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了一定知名度。2000年8月,“中国贵州首届竹荪节”在织金县举行,织金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竹荪之乡”;2010年9月30日,以“织金竹荪”的名称获得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保护认证。2016年,大方县“大方冬荪”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评审中获得通过。“织金竹荪”、“大方冬荪”在国内外市场已有一定影响力。
2 毕节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2.1毕节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
2.1.1立体气候明显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雨充沛,立体气候特点突出。全市年日照数在1 096~1 769 h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0~15 ℃之间,年均降水量849~1 399 mm之间,无霜期245~290 d,海拔高差457~2 900.6 m,光、温、水、热条件能充分满足多种食用菌的生长。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为食用菌的分区域立体布局及周年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2.1.2原料来源丰富
据毕节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森林面积150.7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56.13%;玉米、小麦、水稻等禾谷类粮食作物面积75.53万hm2;烤烟、油菜等经济作物面积10.39万hm2。森林间伐木材、经果林修剪枝条、林产品加工下脚料、各种农作物秸秆及畜禽粪便等,均可作为食用菌生产的原料。
2.1.3交通条件便利
毕节扼川滇黔三省要冲,区位优势明显。至2018年底,毕节飞雄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20个城市航线,旅客吞吐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3.2万km,其中高速公路979 km;毕节市铁路通车里程413 km,成贵客运专线2019年12月建成开通后,将成为对内融入黔中、成渝、珠三角,对外通达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菌材来源受限
2019年,毕节市食用菌面积计划为0.53万hm2,未来2年,毕节市食用菌种植面积累计将达1.33万hm2(亿棒),预计需干木屑117万t。毕节市现有适宜菌材的林业资源按15%间伐强度计算,未来两年可提供干木屑约48万t,供需缺口超过69万t,实际缺口远大于理论值。目前,毕节市干木屑菌材主要来自四川、广西、湖南等地,价格已由2014年的300元/t到现在的650元/t,并呈继续上涨趋势,菌材成本剧增已成为食用菌发展的最大制约因子。
2.2.2产业化水平偏低
与贵州省其它地区比较,毕节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水平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食用菌生产过于分散、不成规模,产值总量低,带动能力弱。大方、织金等部分县具有发展食用菌的良好条件,但由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技术力量薄弱,食用菌加工技术滞后,大多数品种还是以产地初加工为主,多以出售干货或鲜品为主,缺乏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增值小、效益低。销售渠道不健全,市场风险防范不足,以销定产机制尚未形成。
2.2.3地方特色优势野生菌品种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除织金红托竹荪、大方冬荪外,毕节市其它野生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灵芝、鸡枞菌、蘑菇灯等主要是产区农户自发野外采集售卖,对野生菌的收集、鉴选及栽培等系统性的研究开展得较少,未充分挖掘有优势的野生菌地方特色品种资源。
2.2.4产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撑
本地野生菌驯化选育及栽培利用主要依靠民营企业,且设施设备不配套,缺乏专业的科研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地方特色优势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收集、鉴选、保护及利用处于盲目零散状态,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思想指导。对名特优珍稀食用菌品种的引进缺乏针对性,未结合地方实际,食用菌企业生产经营失败的例子时有发生,产业综合竞争力不足。
3 毕节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突出特色,高中低挡搭配发展,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要重点发展红托竹荪、冬荪等珍稀菌类,大力发展香菇、木耳、平菇、蘑菇等中档菌类,积极开展野生食用菌抚育性保护、驯化选育及适度规模开发利用。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各地生态气候、生产水平、储存加工及交通运输等条件,产品上干鲜结合,季节上全年均衡。稳定干菇生产,积极推进鲜菇生产;稳定正季生产,适度发展错季生产,积极探索周年生产,促进全市食用菌生产产品结构优化及市场均衡供应能力增强。
3.2全面摸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继续抓好红托竹荪、冬荪发展的基础上,要对毕节市各县区野生菌及其它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详查。按照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的基本思路,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认真研究制定毕节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毕节市食用菌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
3.3因地制宜,创新种植技术模式,推行绿色生态种植和标准化生产。根据不同食用菌的特征特性、各地生产条件、消费者不同需求等,采取仿野生种植与工厂化生产并重,散户种植与规模化生产结合等模式,推进绿色生态种植和标准化生产,提高食用菌生产水平。
3.4着眼长远,加快速生菌材林建设,突破菌材来源不足的限制。要将毕节市坡度大于25°陡坡耕地、石漠化严重区域、水源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与速生菌材林建设结合起来,整合资源,科学选择速生菌材树种,合理安排间伐、轮伐及修剪,以能提供菌材的数量规划发展的相应食用菌产业规模,以产业发展带动生态建设,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
3.5加强科研支持,加快人才引进,强化技术支撑。市县(区)要加大对食用菌科研及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给予政策支持,成立专门的食用菌科研机构,对毕节市食用菌品种选育、种植及加工技术体系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尤其要注重地方特色品种的驯化选育及种植技术研究,为毕节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要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大力引进食用菌专业本科及以上的毕业生,给予政策支持和倾斜,为毕节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培养科技创新专业人才。此外,对于食用菌主产区农技人员、专业合作社技术骨干、菇农等,目前食用菌方面的知识技能都较为缺乏,市、县(区)、乡(镇)三级要加强培训,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授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