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点燃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9-03-18张海艳
张海艳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实验小学 黑龙江大庆 166200
“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这是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对情感教育的定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的目的不仅仅是对语文知识的讲授和传递,更需要通过情感传递和运用情感教育,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目的。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略作探讨如下:
一、情感激发:对语文教材进行充分挖掘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诸多名家名篇,这些文章的叙述和描写当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应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挖掘,带动学生进入作者所描写的情境之中,让作者文章中描写的各种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这样,通过对作者情感的体会,自然感悟到文章的内涵,教师既可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讲解,又能让学生牢固掌握教学内容。比如教材中的《诚实的孩子》、《钱学森》、《丰碑》等课文,可以让学习去感悟文中人物形象所蕴含的道德与理想的崇高之美;《草原》、《桂林山水》、《五彩池》等课文,从中能够体会大自然景色、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之美,等等。
二、激活情感:采用情境教学
教学中,老师对文章的讲解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运用新技术条件下的现代信息工具,根据教材中文章的内容,创建出更加鲜活、立体的情境。比如运用挂图、音响、幻灯等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直观、立体的感受,对他们的情感进行全方位的激活,充分体会文章所描写的情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体验情感:培养语感
语感,就是感知语言的能力,是阅读的灵魂。语感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语文教育需培养学生的语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学习,跟随文章作者的描写进行不断的情感体悟,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和提高。而语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理解的基础。
(一)范读,教学中的情感共鸣
在语言教学中,范读是学生通过模仿和借鉴的方式,加深语感体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老师通过范读,将自己对文章的情感体会声情并茂地传达给学生,引导同学们与文章中的描写产生情感共鸣、与文章中的人物共历喜怒哀乐,加深情感体验,更加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二)朗读,教学中的情感体会
朗读,可以说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的基本功。通过朗读,可以体会文章的叙述节奏和音乐美,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训练对文章字句的分析能力。对小学生进行朗读的培养和训练,能够让学生对文章描写的情景和人物,通过自己的理解,认识和感悟形象,运用声音进行还原和塑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能够跟随作者的描述,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与作者情感相通,使抽象的语言文字描写通过声音得到直观立体地展现。比如对文章描写的人物对话,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诵读,让同学们体会人物情感和语言环境,用声音进行人物角色的塑造;通过对描写景物的文章进行有感情的诵读,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文中描写景物时的感慨、欣赏、赞叹等强烈情感,并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等等。朗读,是培养语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
(三)联想,阅读中的情感升华
教师在培养和训练学生进行朗读时,不仅仅要教会他们进行情感的融入和朗读技巧,还应引导学生通过联想进行情感的升华。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让他们进行相似性、相关性、相反性以及因果性等联想,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力,学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领悟到语言文学的精妙之处。比如可以在课文的阅读学习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为课文配上相关的同步音乐和图像,让他们朗读时可以通过在运用自己声音表达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用视觉直观地看到、通过为课文配上的音乐联想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可以通过让他们看到课文中人物对话的环境和人物表情,更真实地了解对话中的人物内心,准确把握文中对话所要表达的情感等等,然后,引导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想像,并把自己的想象说出来、写下来。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非常有益的影响。
综上所述,情感是文章的内在动力,是阅读的灵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运用情感教育,激发他们的情感、运用范读、朗读、联想等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插上想像的翅膀,是培养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