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教学模式 提升习作素养

2019-03-18杨映玲

成功 2019年2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生活

杨映玲

汕头市濠江区珠浦第一小学 广东汕头 515071

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现实中“学生怕写,老师怕教”的情况屡见不鲜。那么,如何让学生重拾自信,消除“怕”的阴影?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得到一点启示:只要抓住一个重心,掌握一条命脉,激发一份情趣,就能还给学生一片绿洲。

一、一个重心——引领观察,用心体验

(一)观察生活,捕捉素材

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

1.观察校园资源。教师要努力把丰富的活动引入课堂,如举行吹泡泡比赛、打电话、掰手腕、顶气球、抢椅子等游戏;开展“猜猜他是谁?”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抓住特点,从外貌、神情、语言、动作、兴趣爱好等方面去了解,找出他独具个性的一面。

运用校园文化的力量推动作文教学,把大量的校园活动赋予作文的新意。春天到了,组织《寻找春天的足迹》的活动,带领学生观察春天的校园,引导他们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校园。可以在班会、晨会、中队会中,安排“一事一议”、“成语大擂台”、“故事接龙”、“辩论赛”、“诗歌朗诵”、“哑剧配音”“童话创作会”等内容,突出作文主题。还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学生活动,如:“英语角”、“艺术节”、“体育节”、“六一儿童节”……努力把这些班级活动提炼成为具有作文特点的语文活动课。这些举措,让学生呼吸到外界的空气,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充足的营养。这样一来:上课的一个小插曲,学校的一个小活动,同学的一个小玩笑,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同学之间友爱帮助、乃至校园里面的清洁工、后勤工……缤纷校园的点点滴滴、各色人影都渐渐地进入了学生的视线之中。

2.开发社会资源。“生活的外延有多大,作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社会是一个天然的作文实践基地。我们应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走向社会,进而关注国家、世界时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如民警指挥交通,退休老工人维持社会秩序,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河池田野、瓜果蔬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这一切都值得观察和关注,相关的新闻、报道都可成为学生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发现细节,学会感知

“天下有大美而存于微观”。生活中,真正感动人心的往往不是一些事物本身,而是点缀于这些事物之中的一些不可或缺的细节。于是,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张相片让我们隐隐作痛,总有一个微笑让我们刻骨铭心。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每一个发现、每一点思考、每一点滴感悟都是构成文章的要素。作为时时刻刻生活在“生活”中的生命个体,学生缺乏的不是生活,而是对生活的感受,缺乏心灵和生活的契合。父母的亲情,长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与周围人们的交往,这些都是学生们每天要经历的。教师应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走进生活,学会感知。

二、一条命脉——汲取营养,仿中求新

作文,就是孩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和思想。扎扎实实帮助每一个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是我们教师的天职。作文教学,就是让所有的孩子逐步学会清楚、明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和思想。模仿,是习得方法的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

(一)课内汲取,获取材料,把握“规律”

1.细节仿写——延伸运用文本。细节是文章的血液。教材中有一些课文,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是学生学习并仿写的范例。教师应充分利用、发挥文本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如《全神贯注》一课描写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自己的作品的一幕,具体生动,很有感染力。笔者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圈画、感悟等方式,体悟作者用“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并由此展开联想”的方法,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生动传神。由此,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了细节仿写训练,写写身边熟悉的某个人做一件事的动作、神态等,可以表现他的专心致志,也可以描写他的心不在焉。有一位学生这样描写:爸爸正在电脑前学习EXCEL的使用呢!只见他一会儿低头“唰唰”地翻书,似乎急切想从书上找寻答案;一会儿又迅速地敲打着键盘,像个熟练的打字员:一会儿靠在椅子上看着天花板,皱着眉头一脸的无奈,大概是遇到难题了;一会儿又抓起手机和谁打电话,嘴里连连说着“哦,哦。原来是这样”,开心得像个小孩子。

2.大处着眼,模仿整体构思。有一次,我在教完课文《唯一的听众》之后,觉得该文无论在选材立意,还是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方面都很成功,有意让学生进行仿写。当时在启发学生选择写作对象时,有一位学生说他准备把一只猫当作“引路人”来写。记得当时教室哗然一片,我的第一反应也是皱起眉头,但还是克制住有点不满的情绪,让他把话说完:“有一次,我又在房间弹着,不,应该说是制造着家人所谓的‘噪音’时,竟发现那只叫‘咪咪’的猫在入神地听着。开始我觉得是偶然,可第二天、第三天依然如此,咪咪总在我弹琴时走进房间,我明白了,它喜欢琴声。打那时开始,我便尽量使自己不再弹错,使咪咪不会听到那些糟糕的琴声,有时弹错了便再弹几遍。每次弹完一首曲子后,咪咪便会用一种赞扬和鼓励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我……”这时,我已经清楚他的意思了,可是发现还有一些学生似懂非懂,我急忙调整好学生的注意力,故意问学生:“猫能够‘帮助’人练琴吗?猫怎么成了他的引路‘人’了呢?”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终于明白了,这是一位钢琴初学者受到挫折后从猫那里得到无声的“力量支援”,琴艺日益进步,从而对那只猫有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我趁热打铁及时鼓励:“同学们,我们就是要这样用心地观察、体验,然后把自己的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样,你的作文才能打动人心”。学生们有的颔首点头,有的若有所思……

模仿,是一个具有高度智慧与复杂技巧的教学方式。除了借鉴、模仿,另外改写、续写、缩写、编写、读后感、童话诗歌创作等都是很好的读写结合的有效练笔形式。

(二)课外吸收,充实材料,净化“灵魂”

大量的课外阅读对积淀学生的语言材料,提高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读书习惯,是教师的另一重要责任。为了促使学生阅读有兴趣、有生成、有效果,我们开设、探索了两种读书交流课型:

1.“自主式读书交流”:是指在老师有引导的情况下(以书籍的健康有益为前提),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读物,尊重他们的喜好,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教师根据文章类别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重点引导学生阅读与交流。重要一点就是在交流后要引导学生落笔,每节课都要留出10分钟让学生分层次、有选择地进行动笔:或是整理课堂听记的内容;或者继续摘抄好词佳句;或是可以运用积累的语言写片断,运用积累的写法和素材进行仿写;或可以写写阅读后自己的真实感受或者受哪个材料的启发进行再创作。

2.“专题式读书交流”:是师生共同确定一个专题后,学生有指向地去读书。这种专题式交流有以作者为主题的,如学了朱自清的《匆匆》后看他的其他作品《春》、《背影》、《荷塘月色》等;有以思想为主题的,如《繁星·春水》、《爱的教育》等;还有以名著系列为主题的,如学了《景阳冈》推荐学生读《水浒传》;学了《草船借箭》则读读《三国演义》;有以人物为主题的,如《毛泽东传》、《林肯传》等;还有以诗词、歌词为主题的交流等等。

书是良师益友。每周一节读书交流课,让学生汇报读书的体会,既是一种教学管理办法,又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阅读的机会。孩子的眼睛因智慧之火的闪耀而更加明亮,谈吐因润物无声的美德熏陶而更幽雅,单纯稚嫩的心因与书中人物的对话而更加纯净向善。

三、一份激情——叩击心扉,激发情趣

学生幼小的心扉是细腻、美丽的。要让学生在习作里写出真情,教师要从生活情境出发,从感兴趣的话题切入,积极创设情感磁场,唤醒学生心灵深处中涌动的情感,激发他们写作的情趣。

(一)言语动情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心灵的互动、情感的交流,善于用富有童真的语言、情感味十足的话语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表情达意。教师可以经常与学生敞亮心灵,如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讲述自己在生活、学习、工作上的快乐,拉近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也可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想象世界,在作文教学时具体、生动、活泼地进行语言描述,尽量在课堂上烘托出特定的写作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情趣。

(二)音乐渲染

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教师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会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在《妈妈的手》一课教学中,教师配上了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随着教师的深情讲述和轻轻地响起的音乐,屏幕上出现了“妈妈的关爱,让我们温暖;妈妈的无私,让我们感动;妈妈的博大,让我们震撼”这样的诗行。当音乐缓缓地在学生的心田里流淌时,学生也从妈妈这双手中,感受到妈妈的柔情似水,妈妈的宽容与疼爱,写作灵感也喷涌而出。也可以依据一段优美的音乐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闻水声,想象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面,汹涌澎湃的大海;听一段马达声、车鸣声、嘈杂声,想象出海的场面,宽阔的马路,热闹的街市……

(三)媒体展示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图片投影、录像视频等,使学生再现当时的生活情景,获得写作的主动权,思维会更加活跃。在《我收获了 》的教学中,教师播放了学生在假日小队活动时,与家人出去旅游时,和同伴在一起玩耍时拍下的照片,告诉学生:“这一张张照片是你们成长道路上精彩的回忆。看着这精彩的瞬间,是不是也勾起你们对往事的美好回忆?请你回忆一下为什么这张照片令你难忘?能具体说说当时的情景吗?你有怎样的感受?”此情此景促使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体验,回忆起美好的往昔,他们把这一幕幕不拘形式地、自由自在地用笔写了下来。

“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当学生有了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有了大量的表象积累,生活也馈赠给了他们写作的灵感。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精彩在一点点呈现,他们用语言抒发美,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习作更富有个性,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绿洲”,体验到“习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

习作教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教师只要心中有信念,不断地努力,不懈地追求,就一定能让“戈壁变绿洲”,走在持续发展、生机蓬勃的习作教学路上。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生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