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聆听的实践研究
2019-03-18姚梦婷
姚梦婷
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 浙江台州 317203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孩子实施音乐教育是促使孩子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德国当代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要想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是一个学生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正是吸收新鲜事物最快的时候,这一阶段学生所接触的事物有可能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音乐作为艺术中的重要分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也尤为巨大。[1]
小学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任务,使得大多小学生身体和心理压力都很大,尤其是心理压力过大,很多学生便通过音乐的方式舒缓压力,使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起来,而这就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引导,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和音乐活动,不断启迪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为学生音乐鉴赏素质奠定有效基础。另外,音乐对于学生不只是一段旋律,期内蕴含着诸多情感与道理,在这一阶段,音乐老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于音乐的认识,也分享自己在音乐道路上的小故事,以此不断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
音乐的发展一定离不开一个音乐的氛围,如果校园音乐氛围不浓厚,没有发展的基础,便谈不上以音乐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问题了。而音乐氛围的创建就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尤其是音乐老师,音乐老师作为音乐方面的专业人才,拥有着其他人所不具备的音乐相关知识,能够更多的从音乐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不断增强校园音乐氛围,逐渐改善学生对待音乐的认知。[2]
二、加强有效聆听的方法
想要培养节奏感需要有一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于音乐游戏一点儿兴趣都没有,那么想要提高节奏感也是天方夜谭。兴趣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培养,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小见大,激发孩子对于节奏的兴趣。但是,节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孩子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音乐游戏中来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活泼可爱,每天蹦蹦跳跳。音乐游戏是孩子们都喜欢的户外活动,针对孩子们的爱好,可以适当地提供节奏感强的活动,还可以通过一些打击乐器来引导孩子们来学习和感受。引导孩子们跟着音乐有节奏的进行一些身体动作,先让孩子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是浑厚、是长音、是短音,怎样敲才特别好听,然后让孩子自已给小乐曲寻找适合的乐器,并且配上伴奏,熟悉后练习合奏。在各种打击乐器的辅助下,孩子对于节奏的掌握是一步一步的牢靠。不仅是在音乐游戏中可以提高孩子的节奏感,生活当中处处充满着节奏,如语言活动中诗歌的朗诵富含韵律;美术活动中的点、线、面也可以有节奏的体现;计算操作中也能创造出节奏新旋律;体育运动更需要把握节奏才能做出协调的动作来。因此,在生活教育中,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处处都可以引导孩子发现节奏,感受节奏所带来的美与震撼。所以,孩子在学习和感受节奏的过程中,更需要适当引导。即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起辅垫导向的辅助作用。例如:在节奏乐《大雨小雨》中,用大的雨点表示强的部分,用小的雨点表示弱的部分,用曲线表示下大雨的样子,用虚线表示下小雨的样子,这一形象的图谱不但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能帮助孩子很快掌握强弱不同的节奏并通过身体动作或乐器将下大雨、小雨的样子表示出来。可见,一张生动形象的节奏图谱不但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音乐是人类文明的一个伟大的作品,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孩子审美的方式。对于音乐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而更加重要的是节奏,节奏被称为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同时也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孩子的节奏感应该从小开始培养,首先先感受到节奏的力量和美,感受音乐当中节奏的情绪感,通过听和感受将节奏准备的再现,准确的表现出来。但是每个孩子对于节奏的感觉不同,学习能力不同,身体的协调能力也不同,所以,在音乐游戏当中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去努力,实现孩子们的音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