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
2019-03-18黑大燕
黑大燕
乡宁县西街小学 山西临汾 042100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和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义务教育的纲领。其中,德育占主导地位,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五项基本任务是密不可分的。因而,德育在语文教学上的渗透,是现代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需要和历史的必然。
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时代的需要
提起品德教育这个话题,人们也许并不感兴趣,甚至会认为太陈旧、太落后。当今人们所关注的是孩子的智力、成绩、名次及将来的学历,而对确确实实存在于孩子们性格、情感及心理上的种种问题却视而不见。常能听到这样一些话:现在的孩子太自私、没爱心、不懂礼貌、不会合作、不能吃苦,等等,而这些问题恰恰又是家长和老师“重智轻德”的教育观所导致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时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究竟该怎样培养孩子?我想,只凭高智商、高学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个人教养、品质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语文教师在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过程中,应把德育渗透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进行,不仅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要求的、规范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在未来世纪的激烈竞争中,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还能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学会做人,做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能对祖国、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人。
二、挖掘语文作品中的情,进行“五爱”教育
所谓“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五爱”教育是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它是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
学生情感的投入不是靠类似“应该带着什么感情”的外加要求来实现的,而要充分挖掘作品本身蕴含的情感来激起学生自身情感的沟通。
我在教人教版《我多想去看看》一文时,先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故宫、天坛、天安门、万里长城。然后设问: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这时学生便会兴致勃勃地说“北京太美了!”“我很想去看看。”“我真想去看看。”接着我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孩子们在庄严肃穆的情境中,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产生了强烈的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情感是有感染力的,要使学生感动,首先教师要感动。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富的情感时,学生才能在师情的感染下,引发出相应的情感。
三、渗透德育,培养“五自”能力
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另一个基本内容是培养学生的“五自”能力,即自学、自理、自律、自护、自强能力。儿童的道德意志是十分薄弱的,自制力和坚持性都很差,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或遵守成人的要求。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孩子塑造成会自学、有信心、明辨是非、性格健全、心理健康的身心协调发展的人。我在这里仅说说课堂教学中“诚实观”教育的点点做法。
我在教授《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时,学生明白了诚实的作用,但教材课文短,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便从生活中,广开“源”路,捕捉信息,积累材料,有机运用。我播放洪水冲垮大堤造成灾害的录像片段,并配上话外音:洪水造成的灾难既有天灾的因素,也有人祸的原因,有时人祸比天灾更可怕,一场洪水就把钢筋水泥的堤坝冲垮,这是为什么?接着我列举了在一些地方有的人为了赚钱昧着良心,在堤坝的建筑材料中掺假,使堤坝成了“豆腐渣”工程,难抵洪水的冲击,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使多少人家破人亡。面对社会现实,学生对弄虚作假的施工者深感痛恨,对受灾的人民群众深表同情,引发了爱憎分明的情感,深化了诚实比金钱更重要、更宝贵的观点。因材料来源于生活,真实可靠,它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心灵撞击,引发情感火花,产生情感共鸣,受到了一次很好的诚实教育。
四、渗透德育思想,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最后一个基本内容是培养学生养成五种习惯:生活、学习、劳动、卫生和文明礼貌习惯。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教育工作,坚持不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下面谈谈如何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热爱劳动是人民的高贵品质,同时也是从小培养学生生存本领和创造能力的前提。语文教学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在教学《在家里》时,调查了学生在家里参加劳动的情况,接着问学生:“你做了这些事情时,爸爸妈妈怎么说的?”孩子们有的说:“爸爸妈妈表扬了我,我很幸福!”有的说:“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让爸爸妈妈操心,觉得自己真棒!”接着我安排了现场表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本领。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有表演文中孝敬父母的镜头;有表演扣纽扣、系鞋带、洗衣服的;有表演削铅笔、整理书包、保管学习用品的……活动中,我及时肯定、赞扬、鼓励他们,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劳动的光荣,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总之,对学生从小进行良好的道德的训练,把德育教育贯穿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始终,并让学生把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让德育渗透融合在语文教学中,才能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以培养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