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
2019-03-18陈晓琳
陈晓琳
武汉东湖学院 湖北武汉 430212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载体,为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学生可以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但是局限在课堂内的思政理论教育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将其转化成课程资源,并通过学生在地方中的切身实践,更真切地体会课堂上面的知识,同时也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目前,加强思政实践教学已成为大学思政课程改革的一重要内容,因此,探究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具有现实意义。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历史教科书”的作用。下面将从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类型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两个角度来进行论述。
一、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类型
中国地大物博,高校也是分布在中国各个地方,因此高校所处的区域位置决定了不同高校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置身于不同的地方特色资源中,因此在思政课教育中也有着可利用的丰富而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总的来说,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
物质文化资源包括自然地理风物遗留下来的、具有特色的、并且包含一定美感的事物,例如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张家界自然景物等;还包括人类文化传统和精神成就的载体和见证,如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革命遗址等。这些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是天然的教学场所,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实地调研,以这些地方的近些年的变化,可以从自然条件和人文发展等方面来观察其中的变化,使高校学生亲身感受建国以来所发生的新气象和新变化。湖北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中占重要的地理位置,因此也拥有十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近代史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湖北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探究性参观,启发学生在实地中结合理论知识去思考。
精神文化资源可以概括指所有人类的非自然的文化,比如民间风俗、民间服饰和工艺、文字、音乐、舞蹈等。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这些观念性质的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好地亲近民间。比如陕北的民歌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地方性文化遗产,里面包含着陕北地区人民特有的粗犷豪放,以及普通民众那种自强不息、顽强生长的意志力。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将其参杂在抗日战争的历史讲述中,就是红军这种精神鼓励了千百万民众。
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高校学生所能接触的范围越来越广阔,与之相对应的也越来越倡导自由,追求个性。由于高校思政课内容使然,呆板的讲授往往会导致大多数的学生感到枯燥无聊,丧失学习兴趣,从而也使得思政课没有达到最初的学习效果。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政实践课中,宽了教学范围,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个教学纲领。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设置相关的课业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文化的奥妙,体会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艰辛历程,更能珍惜现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比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如何做新时代的好青年时,高校教师就可以联系当地特有的民情风俗教育学生,让他们真正深入进去,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丰富教学资源,开拓视野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包含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能够丰富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中涵盖了特定地方的历史事件素材、人物传记、精神财富。对学生而言,容易感知接受,易于引起情感共鸣。将这些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引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能弥补现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缺陷,对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结构,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了实现高校政治课实践教学改革目标,必须加快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课堂内容的整合,以国家的精神导向为标杆,不断丰富思政实践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高校思政课为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肉,共同构建学生的思想体系。充分把中华民族的深厚底蕴传递给学生,既有利于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并使成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传承者,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