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工业题材文学对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精神之书写
2019-03-18刘中顼
刘中顼
红色工业题材文学对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精神之书写
刘中顼
(湖南城市学院 人文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中国20世纪50-60年代产生的红色工业题材文学,不仅充分反映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初期的艰难历程和火热场景;也反映了当时白手起家,勤俭创业,无私奉献等时代精神。其中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精神,更是这类作品突出彰显的时代主题。这些精神财富不仅对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历史启示,对我国走向更加光辉的未来同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红色工业题材文学;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参观西柏坡、延安、井冈山、古田会议旧址、中共一大会址等革命圣地,重温红色历史,倾听红色故事,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继承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入开掘宝贵的红色精神资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产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红色工业题材文学正是热情真挚地讴歌,真实艺术地记录,生动形象地描写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道路的文学。这类作品不仅充分反映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初期的艰难历程和火热场景;更丰富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初期白手起家,勤俭创业,无私奉献,力争上游等时代精神。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精神,更是这类作品突出彰显的时代主旋律之一。这些精神财富不仅能给今天以深刻的历史启示,对未来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
新中国一诞生,就处在人民生活普遍贫困和国家安全遭受严重威胁的境况中。国内大量残余匪特亟待肃清,城市大批失业者亟待安置,瘫痪的国民经济亟待恢复,美国侵朝战火已烧到了鸭绿江边。这一切的一切都必须依靠中国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来支持这些艰巨任务的完成。但是1949年中国年钢产量仅为14.7万吨,还比不上欧洲袖珍小国卢森堡;当时的工业规模,还比不上小小的比利时。西方世界全面封锁新生的人民中国,与新中国友好的苏联也同样需要医治“二战”的巨大创伤,能给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支援十分有限。发展国家工业的希望,只能放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点上。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当时的无奈选择。周立波创作的《铁水奔流》、艾芜的《百炼成钢》、焦祖尧的《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张天民的《创业》、刘川的《第二个春天》等作品中,无不突出了那个时代中国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石油工业、国防工业建设中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鲜明主题和时代精神。
《创业》中塑造的周挺杉,是以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为生活原形的。剧中的基本事迹,甚至不少言语,都是王进喜当年做过的事,说过的话。整部影片中贯穿的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时代强音。当时缺少吊车,周挺杉就带领井队的队员,因陋就简,利用滚木和撬棍,凭着人拉、肩扛,硬是把几十吨重的钻井设备运到了井场。他们奋战三天三夜,用绳索牵引,依靠人力,又竖起了几十吨重、几十米高的井架。钻井需要的柴油不够,就以“家属炼油厂”土法炼出的柴油来补充。他们凭着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用最短的时间为国家打出了第一口高产油井。尽管作品中没有写出多么重大的发明创新;但是如果没有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土”办法的创造,没有那种把一切困难踩在脚下的创造性的工作方式和精神,是不可能那么快取得拿下大油田的重大胜利的。
在《第二个春天》里,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主题更加鲜明。故事发生在中苏交恶,已无任何外援的时代。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海鹰”型军舰由于发动机故障暂未成功。在这样的情况下,东港1060厂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聚集全厂科技人员、工人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很快查找出了“海鹰”主机故障发生的原因。这原因却是发动机中的66号材料,耐不了发动机高速运转时产生的高温。66号材料已是当时国内能够找得到的最好材料了。在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面前,科技人员以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想出了在主机舱中加装一套冷却设备降温的办法,终于攻克了难关,填补了当时国防工业的这一空白。
焦祖尧的《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虽出版于1978年,书稿实际写成于1965年。作品充分表现了总工程师叶赋章等科技人员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精神。叶赋章所在的华新动力机厂,是我国50年代仿制生产载重汽车和小型船舶发动机的工厂。因国家农业生产的急需,上级要求华新厂自主设计和制造一种农用发动机。工厂党委把这一重担交给了叶赋章等人。叶赋章亲自指挥一批年青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造出了急需的发动机,填补了我国农用发动机制造的空白。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确实是中国人民自主创新能力空前迸发的时代。1956年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出了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同年又自行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架喷气式飞机,1959年我国设计、建造出了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东风”号,同年又设计、制造出了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接近当时英国、日本计算机的水平。这一年我国设计的第一座长江大桥也在武汉建成通车。1962年我国设计、制造出了第一台万吨水压机。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69年主要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歼8”二代战机首飞成功。1970年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出了第一艘核潜艇。1971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飞上天。正如贺敬之同志在《放声歌唱》中讴歌的那样:“第一架/自己的喷气式飞机/在天空中歌唱,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道路上奔驶…… /啊!我们/生命的/彩笔,蘸着欢乐的/泪水,在我们的自传/和我们祖国历史的/纸页上,写着的/是千万个:第一……第一……第一……”[2]在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和科技事业发展的历程中,在这无数的“第一”“第一”中,无不贯穿着、高扬着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时代精神。
二、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典型形象的动人刻画
红色工业题材文学中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时代精神,是通过典型艺术形象的动人刻画表现出来的。这些形象的个性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在工作中都具有立足于自力更生、不怕艰苦、注重实干、努力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红色工业题材文学中突出地塑造了三类创新人物的典型形象。
第一类是先进的普通工人。这类形象如《铁水奔流》中的李大贵,《百炼成钢》中的秦德贵,《乘风破浪》中的李少祥,《创业》中的周挺杉,《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中的王志嘉等等。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畏艰苦、拼命实干、争创佳绩,努力为国家的建设事业作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百炼成钢》中的秦德贵是全厂最年轻的炉长,不仅炼钢技术样样精通,创造了全厂最快的炼钢纪录,他还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工作中常有自己的新主意、新办法。钢厂的沉渣室是暂时存放平炉炼钢中流出来的废钢渣的地方。废钢渣又必须及时清运,才不影响后续生产。钢渣流入沉渣室在逐渐冷却中凝结在一起。从沉渣室清运钢渣时,得先用锤子将凝固在一起的钢渣敲碎才能清运。由于室内温度太高,工人进去敲打钢渣,几分钟就要出来透透气,喝些凉水,工作十分辛苦。每次清出钢渣,全班工人都要冒着高温苦战三天,这几天平炉就不能炼钢。这样一次就要少炼一千多吨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秦德贵想出了用炸药爆破沉渣室内钢渣的新办法,在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下,爆破取得了成功。这一创新不仅较大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辛苦,也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全厂的钢产量。
草明的《乘风破浪》中,为了更好地完成国家交给炼钢厂的任务,李少祥等工人们主动学习外地小平炉扩大装入量的方法。尽管这个厂是大平炉,情况不同;但他们仔细研究了试验方案,充分考虑了安全措施,而且为了尽可能节约成本,他们又用石灰石代替白云石做假门槛,在“共青”炉一举试验成功。通过这一技术创新和推广,全厂的钢产量稳步上升。
第二类勇于创新的形象,是党的领导者形象。他们有《铁水奔流》中的刘政委,《第二个春天》中的工委书记冯涛,《百炼成钢》中的党委书记梁景春,《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中的党委书记刘之毅等。这些形象都表现出了联系群众、善于学习、坚持真理、支持创新的优秀品格。
《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中的刘之毅是军人出身,但他来到华新厂任党委书记后,就努力学习发动机方面的知识,连总工程师叶赋章和厂长柴强都说他快要成为发动机专家了。《第二个春天》中的冯涛一到东港厂,就同科技人员和工人们泡在一起,同他们一起分析研究“海鹰”号发动机的问题,了解军舰构造的各种知识。《百炼成钢》中梁景春一进炼钢厂,就在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不仅下到车间、班组,还到工人家中走访。他虚心拜炉长秦廷发为师,向他学习炼钢技术。这些领导者都要求自己很快由外行变为内行。这种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学习的优良品格,是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努力学习的。
这些人物的又一鲜明特征是敢于坚持真理,支持科技人员和群众的科技创新。《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中的党委书记刘之毅在当时的反“右”风暴中,已经被市委书记点名批评,还通知他去参加省里的反“右”学习班。但是他从学习班一回厂,却坚定地支持叶赋章要搞部件试验的“保守”的“走外国人的老路”的方案。刘之毅耐心地教育青年科技人员说:“有人认为叶总坚持搞部件试验,是走老路。什么叫老路?在科学技术的一个命题上,通过大量的实践,或者通过理论的求证,找到或总结出一种规律;这种规律是必须要遵循的。国外那样做,我们也得那样做;遵循这种规律去实践,你说这是走老路也行,但这种老路是必须走的。”在那种特殊的时代氛围中,刘之毅旗帜鲜明地支持叶赋章的方案,恰好是以共产党人坚持真理的胆魄和担当支持了科技创新,为科技创新的成功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百炼成钢》中,秦德贵提出在沉渣室搞爆破的方案时,厂长赵立明是坚决否定的。梁景春说以前在矿山也看到过在空间和沉渣室大小差不多的掌子里用炸药炸铁矿石。赵立明说梁景春是经验主义。梁景春提出去咨询一下苏联专家。赵立明虽没表态,但心里想:你去人家会笑话你没有常识的。梁景春把这一方案送给苏联专家看后得到了支持。如果没有梁景春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秦德贵的创新方案是实行不了的。
在《第二个春天》中,大家查明“海鹰”号发动机起火,是因当时最好的66号材料也耐不了发动机运转产生的高温时,厂长齐大同下决心放弃“海鹰”号。“海鹰”的起死回生似乎已经走入了绝境。书记冯涛和党委大多数人坚定支持科技人员继续攻关。在讨论中,冯涛以作战中正面攻不上,侧面进攻的比喻启发了科技人员。他们另辟蹊径,想出在机舱中添加冷却设备抑制发动机升温过高的办法,终于攻克了难题。没有冯涛等的坚定支持,这一创新成果是不可能取得的。
第三类创新者是科技工作者的形象。如《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中的叶赋章,《第二个春天》中的刘之茵,《铁水奔流》和《百炼成钢》中的苏联专家薜兹巴也夫和瓦里耶夫等。这些人物的突出品格是:既有打破常规、大胆创新的勇敢精神,又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叶赋章在指导青年科技人员自主设计和制造农用发动机时,他提出在发动机试制中必须先建一个部件试验室进行部件试验。这一提议却遭到了厂长柴强和青年科技人员的一齐反对,但叶赋章始终坚持这一科学方案,即使躺在病床上还在思考部件试验室的建设。正是他这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党委的支持下保证了农用发动机设计制造的圆满成功。
在《铁水奔流》和《百炼成钢》中都遇到了在狭小空间内实施爆破的问题。工人们对于在高炉内和沉渣室内实施爆破都没有把握。一旦爆破控制不好,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瓦里耶夫和薜兹巴也夫听完方案后,都要求到实地考察。瓦里耶夫不顾高炉里的油泥和黑灰爬进炉膛,仔细测量着大铁疙瘩与炉壁的距离,考量着炉壁的强度,才最后作出可以在炉膛中实施爆破的结论。他还反复叮嘱:一定要用黑色炸药,不能用黄色炸药。薜兹巴也夫为了了解沉渣室的情况,他进到炽热燎人的沉渣室察看。梁景春只跟着进去了一下子,就觉得热得受不了。薜兹巴也夫却一直在里面仔细观察清楚才出来。他刚从左边的沉渣室出来,又立刻进入右边的沉渣室观察。他再从里面出来时,脸已经被炙烤得像一个印度人的红脸,先前被汗水浸透的衣服又再被完全烤干。他一进梁景春的办公室,水都没喝一口就开始画实施爆破的草图,还叮嘱说,炮眼里填放炸药前,先在炮眼中灌些凉水降温,凉水一干立刻就填放炸药。这些作品中塑造的科技人员既勇于创新,又严谨科学的形象是非常动人的。
三、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人物情怀的感人呈现
红色工业题材文学中又一感人至深之处,是作品中创新人物具有的思想情怀和美丽心灵。他们将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又把自己平凡具体的工作同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他们创新的强大动力,正来源于他们对祖国和人民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
《乘风破浪》中工人易大光看到送到“共青”号炉来的冷钢料很不均匀。加这种碎料,既费功夫,又更辛苦,还会延长化料时间。易大光要李少祥去原料工段说说。李少祥去后不久,易大光看到驶来的吊车里装的都是均匀合适的钢料,心里非常高兴,觉得到底是模范炉长有面子。吊车到达他们平台边却没停,径直经过驶向了“长征”炉平台。易大光气得骂了起来。李少祥回来对他解释说:这一次的冷钢料太碎了,均匀的少。原料工段主任知道我们装料经验多一些,就不照顾我们了,主任做得对。易大光听后更不高兴了。尽管“共青”炉的钢料碎,但由于李少祥的装料方法好,他们炉中的钢料比“长征”炉还是化得快。“长征”炉长来向李少祥讨教;李少祥毫无保留地把自己装料的经验全告诉了他。易大光暗暗感叹:“他真不保密!”李少祥想的是只要能为国家多产钢,就应当把好经验介绍给大家。这种一切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丝毫不计较个人名利的襟怀气度,正是当时具有创新精神的先进人物共有的鲜明时代特征。
这部小说中还叙写了一个这样一个故事:1957年除夕晚上,李少祥所在的“共青”号平炉中钢水正在沸腾,只要在午夜12点以前炼成出钢,他们就在完成全年任务之外,还创造了超额完成整整一万吨钢的新纪录。谁都觉得超额的这一万吨钢是个非常难得的圆满数字,是在“共青”炉上工作的全体工人的集体光荣。11点半时,钢炼好了,他们兴奋地立即报到了管出钢吊车的调度那里。但紧跟着“解放”炉的钢也炼好了,他们随后也报到了调度那里。调度员来到李少祥跟前说,“解放”炉若不在12点前出这一炉钢,他们就不能完成当年的生产任务。这时“共青”炉的几个工人围了上来,对李少祥说:“炉长,这一回说什么都不能让给‘解放’号了,超额完成一万吨是‘共青’炉的集体光荣,你没有权利让!”看到这情势,调度员连忙说:“你们先报,当然让你们先出。”李少祥没说话径直走向了调度室。“解放”炉长也赶到调度室来了,一见李少祥,就拉住他的手,恳求地说:“老李,为了1958年,让我们一回吧!”值班主任让李少祥表态。李少祥说:“照我个人的看法应当让他们先出,让‘解放’炉的同志高高兴兴过个年,明年给社会主义多生产些钢;可是炉上的伙计们再三叮嘱,说我没有让的权利。”值班主任说:“你们班的工人不同意倒好办,我只怕厂长也不同意。”说完值班主任用电话向厂长报告了情况。厂长在电话里说:“要保证‘共青’炉增产一万吨!”这时“共青”炉的工人们怕李少祥让“解放”炉先出钢,猛烈地敲响了出钢的钟声。“解放”炉的工人也敲响了出钢的钟声。这时李少祥果断地对值班主任说:“让解放号先出吧!”解放号炉长高兴地跑了。值班主任笑着对李少祥说:“你一定会要挨骂的。”一个普通工人,为了团结,为了让“解放”炉圆满完成1957年的生产任务,为鼓励他们来年为国家多炼钢,做出了多么动人的选择啊!
科技创新和事业发展都是要靠人才支撑的。毛泽东同志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3]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也这样说:“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4]红色工业题材文学正生动形象、具体地反映了这样的人才战略思想。《百炼成钢》中,九号炉甲班炉长袁廷发是一个在实际工作中具备了较高炼钢技术和丰富经验的优秀工人;但由于受旧思想的影响,他不想把自己的炼钢技术传授给其他工人。梁景春找到他,从国家建设需要大量钢铁,全国正在加紧建设新钢铁基地的形势入手,谈到现在国家钢铁事业的发展虽然存在许多困难,但最缺少的是会炼钢的技术工人。他对袁廷发说:你“不只是要为国家多炼钢,还要为国家多‘炼’人,就是要为别的钢铁基地培养炼钢人才。袁廷发同志,你的肩上就担负着有两重任务,钢要炼得多,人才也要培养得多。”通过梁景春做思想工作,袁廷发想出了让全班工人轮流当炉长,自己跟班指导的“炼人”办法。他这样做是很辛苦的,因为每个实习炉长当班,他都要跟班指导。但这样却能让每个工人都全面掌握炼钢的各个技术环节,迅速提高了他们的炼钢本领。
在《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中,发动机的气道试验已近尾声,试验中已经测定过的一千多个数据点都很正常。做最后一条曲线试验时,轮到方斌当班,由于他不专心,最后一点的数据显示了不正常。叶赋章、王志嘉等都赶到了气道试验室。叶赋章打算让整个气道试验重新再来,但他先不说自己的意见,觉得这是锻炼青年人独立思考的好机会。他让青年们讨论对问题如何处理。最后王志嘉等人作出了和他一样的决定:推倒重来。过去连部件试验都想省掉的王志嘉等人,现在连一个可疑的数据点都不肯放过,他们的成长是多么迅速啊!事后叶赋章激动地对刘之毅说:“我从这一个点上,看到了我们祖国科学的未来!”“炼人”的思想,正是那个时代的科技创新人物,尤其是具有为祖国科技事业可持续发展长远战略眼光的领导者们感人的思想情怀。
四、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精神的深刻历史启示
红色工业题材文学中充分反映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时代精神,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推动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和科技事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在今天仍然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无私奉献、团结协作、汇聚集体智慧联合攻关等精神,给我们今天和未来的发展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启示。
其一,自力更生永远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点。毛泽东同志曾经多次强调:“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5]“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6]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在也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发生多大的灾难,想依靠外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都是绝无可能的。历史多次深刻地说明:在被侵略战争中挨打时,中国人民只能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巨大牺牲去与装备现代的强大敌人英勇搏斗;在和平年代发生严重灾荒挨饿时,只能勒紧裤带以极度的坚忍去苦度难关。谁都救不了中国,能救中国的只有中国人民自己!今天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各国都会寸步不让,寸土必争。外国人绝不会将关键核心技术出让给正在和平崛起的人民中国。正如习总书记说的:“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4]只有自力更生才是社会主义中国建设、发展和繁荣的永恒基点。中国人民从延安时代就确立的自力更生的这一基点,不仅成为自昔至今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一切胜利的坚实基础,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今年5月21日朝鲜《劳动新闻》也刊文称:自力更生就是百战百胜的武器!
其二,自主创新永远是社会主义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中国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7]在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空间拓展欲求越来越强烈,各种自然资源争夺越来越猛烈的今天,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必须保卫自己资源不被外国掠夺,生存空间不受外国挤压,就必须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徐特立说:“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标志。”[8]国力的强盛,社会的发展,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只有处于世界科技发展的前列和领先地位,我们才能更好更快地建成社会主义强国,才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红色工业题材文学也启示我们,人才培养永远是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保证,正如《百炼成钢》中梁景春说的要“多炼人”。我们要遵照习总书记说的:“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4]培养出更多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出更多世界一流的大国工匠。这样,中国的科技事业才能更好更快地繁荣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才有更加坚实可靠的保证。
其三,胸怀祖国,团结协作,汇聚集体智慧,自主创新的精神,是我们社会主义科技事业发展最突出的中国特色。当今世界重大科技成果的创造,已经不是瓦特时代、爱迪生时代,靠某一个科学家个人的力量可能完成的;必须靠许多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靠许多科技领域和部门的大力协同、通力合作,才能创造出辉煌杰出的成就。社会主义科技发展和创新的最大优势正在这里。正如电视连续剧《国家命运》最后的解说词中说的那样:“中国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后,不知内情的人,往往想当然地去猜测,谁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氢弹之父?……中国没有原子弹之父、氢弹之父……辉煌与光荣不属于哪一个人,却属于每一个人,属于每一个在这一条战线上埋头苦干的无数的无名英雄!”在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正是作出这些伟大构想和参加这些伟大事业的革命领袖、科技人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大力协同、通力合作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托起了显示中国人民志气,增长中国人民豪气,为中国人民自己给力的一项项彪炳史册、辉映千秋的伟大成就。
红色工业题材文学不仅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所走过的艰辛难忘的历史道路,其中突出彰显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等时代精神,在今天和未来都必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永恒动力!
[1]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7-02(02).
[2] 贺敬之. 贺敬之文集[M]. 北京: 作家出版社, 2005: 303.
[3] 毛泽东.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M]// 毛泽东选集: 第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1512.
[4] 习近平.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8-05-29(02).
[5] 毛泽东.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M]// 毛泽东选集: 第4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132.
[6] 毛泽东. 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M]// 毛泽东选集: 第3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016.
[7] 习近平.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05-10(02).
[8] 张玲玲. 10001条改变你一生的名人名言[M]. 北京: 群言出版社, 2006: 245.
Writing for Self-reliance & Self-innovation in the Materials of the Red Industrial Theme Literature
LIU Zhongxu
(College of Literature,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Hunan 413000, China)
The red industrial materials literature creation writing is made in China during the enthusiastic and fire red time of 1950’ to 1960’ years, that is not only reflected the self-reliance and hard work history and the enthusiastic scenes throughout the whole China, but also it displayed the time spirit of the initial time when China was liberated since 1949 and who were doing the pioneering work and who made their selfless contribution, the creation spirit of the self-reliance and self-innovation are the theme of that time. This spirit wealth is not only the role of realization of China Dream of rejuvenation of the nation, but also it is of far-reaching historic significance.
red literature of industrial materials; self-reliance; self-innovation
2018-06-28
刘中顼(1954-),男,湖南益阳人,教授,主要从事城市文化研究
I 206.7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9.02.012
2096-059X(2019)02–0070–06
(责任编校:彭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