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引导下碘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2019-03-18魏军陈黎

医疗装备 2019年4期
关键词:手术过程肝细胞粒子

魏军,陈黎

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德阳 618000)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居第五位,是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上通常采用化疗、放疗及手术切除等治疗手段对肝癌患者进行治疗,以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该病仍然具有很高的复发率[1]。近年来出现的CT引导下碘粒子植入治疗是一种微创型治疗手段,属近距离内放射治疗的范畴。其主要治疗方法为在CT引导下,将放射性的125I粒子植入病灶,并持续性地释放出低能量射线,作用于癌细胞,从而达到杀灭癌细胞的作用[2]。本研究旨在探讨CT引导下碘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CT引导下碘粒子植入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60例,病程6~15个月,平均(10.00±3.62)个月。所有患者均于我院进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9~78岁,平均(64.40±7.62)岁。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2~82岁,平均(66.70±3.7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常规的仪器监护,告知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饮食和生活指导,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使其了解病情和手术情况,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指导康复训练。

观察组采用全面的临床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2.1手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进行CT引导下碘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大多数经过其他治疗但效果不佳,患者往往缺乏自信,有着沉重的心理负担,极易产生抑郁、焦虑、消极等不良情绪,这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3]。医护人员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减轻其精神压力,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战胜疾病。(2)健康教育。采取面对面交谈等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的主要过程与注意事项。手术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指导患者在手术治疗前进行平静呼吸下的屏气训练,以免在进行穿刺时误伤到周围的正常组织。向患者讲解接受手术过程中的具体要求,指导患者进行相关练习[4],保证患者对于手术过程有足够的了解,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在进行手术时,护理人员应全程陪伴,取得患者的信赖,使其能积极地配合治疗。(3)物品准备。护理人意应该在术前进行相关物品的准备工作,包括手术包、局部麻醉药品,备用125I粒子等。此外,还应该准备必需的抢救物品与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1.2.2手术中护理

(1)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根据患者的病灶位置选择最佳体位,应兼顾到无重要器官、最近的距离、最佳的层面等,使患者在手术台上保持侧卧位或俯卧位,将其四肢固定到最舒适的位置。指导患者进行吸气、屏气练习,以配合手术的顺利进行[5]。(2)在进行穿刺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面色与生命体征,并与患者进行适当的交流,予以安慰,转移患者注意力。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疼痛难忍,应该在予以言语安慰的同时,尽量保持患者体位不变,遵医嘱予以镇痛药物治疗。在粒子植入过程中,应仔细清点粒子的数量,必要时应用γ-射线检测仪进行寻找,谨防125I粒子丢失或泄露而造成辐射污染。

1.2.3手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手术后间隔30 min为患者测量1次血压、脉搏、呼吸,测量3次后,改为2 h测量1次血压,待血压平稳后每天测量2次血压。手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6 h左右,以防止术后出血,可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2)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6]。发热:手术后患者的体温稍高于人体正常体温,且不稳定,这是因125I粒子源照射癌细胞病灶后造成癌组织坏死而引起的,也可能是手术后的应激反应,此时应该叮嘱患者保证充足的饮水,并遵医嘱给予患者物理降温,并适当给予镇静药物行肌内注射治疗,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术后疼痛:手术后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疼痛反应,可表现为穿刺局部触痛或胀痛,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转移其注意力,一段时间后,疼痛可自行缓解;也存在少数患者疼痛较重,难以忍受,可给予镇痛药物治疗。术后出血:由于手术过程中穿刺点较小且出血量少,在穿刺后给予常规加压包扎即可;部分患者的肝功能较差,凝血功能下降,可在必要时给予止血药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满意度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定,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满意度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的特点,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可接受手术切除治疗者仅占10%。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患者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通过医学实践已取得显著进展,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且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被患者及其家属广泛认可。

本研究结果显示,全面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接受CT引导下碘粒子植入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全面的临床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而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减少医患矛盾,缓和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患者满意度得以提升。不良事件的减少可以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减少患者术后的痛苦。

全面的临床护理通过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干预,提升护理质量;通过人性化的护理方式,细致的服务和严格的操作流程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总之,肝细胞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碘粒子植入治疗,并配合全面的临床护理措施,可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猜你喜欢

手术过程肝细胞粒子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基于膜计算粒子群优化的FastSLAM算法改进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Conduit necrosis following esophagectomy:An up-to-date literature review
基于粒子群优化极点配置的空燃比输出反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