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在ICU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3-18林碎云

医疗装备 2019年4期
关键词:病死率呼吸机通气

林碎云

厦门市第五医院 (福建厦门 361101)

ICU患者病情往往复杂、多变,同时常伴随自主呼吸减弱、生理功能降低等。ICU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呼吸机辅助呼吸,因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治疗中一种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9%~70%,病死率为20%~71%[1]。集束化护理集合了一系列具有循证基础的治疗与护理方式,对某特定疾病进行护理,目的在于优化医疗护理服务与护理结局。本研究旨在探讨集束化护理在ICU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ICU收治的120例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按照入院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62~84岁,平均(74.25±4.77)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例,呼吸衰竭20例,脑梗死后遗症6例,其他6例。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63~82岁,平均(73.17±4.84)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6例,呼吸衰竭16例,脑梗死后遗症14例,其他4例。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晓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仰卧位鼻饲30 min内床头抬高30°左右,不定时监测气囊压力,间断性放气,部分患者遵医嘱安装雾化装置,根据患者痰液量吸痰,每天进行1次口腔护理等。

观察组实行集束化护理模式。(1)病区环境管理:病房每天通风2次,1 h/次,确保室内空气新鲜;用1︰100的84消毒液擦拭床及床头柜等物体表面,用乙醇擦拭仪器显示屏,每天早上、中午及下午分别用循环紫外线消毒机消毒,早上2 h、中午1 h、下午2 h;严格控制好陪护人员,每天只需亲属探视1次,每次时间为1 h。(2)医护人员护理:不定期进行抽检,深入了解、掌握医护人员洗手合格情况。(3)鼻饲护理:患者取半卧位,将床头抬高30°~50°,鼻饲液速度从慢到快、浓度由低至高,温度最好保持在40~41 ℃,每次喂食量应<200 ml,鼻饲后0.5 h内保持半卧位,期间不能拍背、吸痰,鼻饲后将胃管抬高,保持2~3 min。(4)呼吸道护理:为患者进行吸痰处理,先排净人工气道内的痰液,然后考虑是否经过口腔吸痰,痰液较黏稠的患者实行气道湿化治疗;定期清洗、更换呼吸机的过滤网、管道等,及时清理好积液瓶,避免由于积液瓶内冷凝水逆流而引起VAP。(5)口腔护理:每天均采用0.02%氯己定(洗必泰)溶液进行2~3次口腔护理,行气管插管患者在口腔护理过程中,由2名护士共同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患者的口腔,一人从同侧将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注入,另一人从对侧吸出,按照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反复清洗,注意二人动作要同步、轻柔、快速。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心率(HR)]、VAP发生率、意外脱管率及病死率[2]。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PO2、PCO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注:1 mmHg=0.133 kPa

2.2 两组VAP发生率、意外脱管率及病死率比较

护理过程中,观察组VAP发生率、意外脱管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P发生率、意外脱管率及病死率比较[例(%)]

3 讨论

VAP是一种常见机械通气并发症,同时也是造成机械通气失败的关键原因。VAP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生理功能较弱、应激状态差;患者行气管插管后,上呼吸道容易产生分泌物,加之气道处于开放状态,会影响上呼吸道黏膜屏障,很容易产生细菌;患者体位不当或误吸可能会引起细菌繁殖等。

集束化护理是现代护理学领域推崇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主要以循证理念为依据,针对患者的特定疾病为其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案。与传统模式下的护理方式相比,集束化护理模式更具针对性,其服务更加符合患者的病情需要,对于VAP的预防与降低病死率都起到了肯定性作用。

我们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在呼吸机集束化治疗策略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集束化护理策略更加简便易行,如结合实际需要将床头抬高30°~50°[3-5],每天间断性停用镇静药,每天利用氯己定护理患者口腔,呼吸机管路上安装雾化装置,以预防痰栓的形成,要求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评估意识状态,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脱机,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状态,以避免发生意外脱机等。这一系列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实行,可以显著抑制多种致病菌繁殖,降低VAP发生率。

本研究中,我院在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引入集束化护理理念,具体包括病区环境护理、医护人员管理、鼻饲护理、呼吸道护理及口腔护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护理措施,旨在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降低VAP发生率。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PO2、PCO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过程中,观察组VAP发生率、意外脱管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董英等[6]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同时还能预防脱管的发生,降低VAP发生率及病死率。

猜你喜欢

病死率呼吸机通气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不通气的鼻孔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