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效果

2019-03-18饶丽娜

医疗装备 2019年4期
关键词:硬核晶状体乳化

饶丽娜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江西九江 332000)

白内障是晶状体代谢紊乱所导致的视力下降或出现眼盲的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当患者白内障达到成熟期而未进行相应治疗后,白内障将会发展至过熟期转变为硬核白内障。对于过熟期的白内障手术,在使用超声乳化手术方式时将会使用更多的超声能量及更长的超声时间,技术难度高[1],并且超声乳化的方法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较大,影响手术的成功率。本研究旨在比较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年龄45~80岁,平均(57.28±7.21)岁;男27例,女22例;晶体核硬度Ⅳ度25例,Ⅴ度24例。试验组年龄45~80岁,平均(58.13±8.04)岁;男24例,女25例;晶体核硬度Ⅳ度28例,Ⅴ度21例。两组性别、年龄及晶体硬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患者均已签署知情书,纳入标准:符合硬核白内障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有其他眼科疾病,如青光眼、角膜炎等,有眼部手术史,存在手术禁忌证等。

1.2 治疗方法

手术前两组均接受眼部及全身的术前检查,并且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泰利必妥,国药准字H20113438)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术前用利多卡因(河北一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372)进行表面麻醉。

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方法:患眼表面麻醉后,15度穿刺刀在透明角膜3点位做辅助切口,注入黏弹剂,10点位置穿刺刀穿刺入前房,环形撕囊,水分离后用超声乳化仪将晶体核粉碎,吸出晶状体核碎片,置入人工晶状体,清除前房内的黏弹剂,水密角膜切口[2]。

试验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方法:在眼科手术显微镜下做穹隆部为基底结膜瓣,在术眼上方角膜缘后1.5~2.5 mm处做一5.5~8.0 mm长的板层反眉弓巩膜切口。板层分离巩膜隧道至角膜缘内1.0~2.0 mm的透明角膜处,以穿刺刀刺入前房。前房内注入黏弹剂,用自制截囊针头开罐式或环形撕囊,囊口直径约6.5 mm。扩大隧道内切口,内切口长7.0~10.0 mm(根据核的大小确定切口长度,并适当延长外切口),使内切口大于外切口,开罐式截囊或连续环形撕囊后行水分离、水分层,松动囊膜与核之间及晶状体皮质与核的联系。用黏弹剂注射器钝性针头或人工晶状体调位钩拨动晶状体核的赤道部,使之旋出囊袋入前房。在晶状体核上及核下注入黏弹剂,用注水圈匙深入晶状体核后,将晶状体核套出,若晶体核直径大于外切口,可行隧道内碎核,分次娩核。核被娩出后,用注吸针头抽吸干净残留皮质,向前房和囊袋内注入适量黏弹剂,将人工晶体置入囊袋内;置换出黏弹剂,注水恢复前房。检查切口密闭情况;一般不需要缝合,密闭状态不佳者,用10-0尼龙线缝合巩膜隧道切口2~3针,将结膜瓣进行复位,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使结膜瓣水肿而将巩膜切口遮盖,对眼部进行包扎[2]。

术后均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珍视明,国药准字H20083299)4~6次/d,1~2滴/次;普拉洛芬眼液(卫晶,国药准字H20093827)4次/d,1~2滴/次。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角膜散光度及角膜水肿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角膜散光度比较

手术前两组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角膜散光度皆有明显改变,且试验组角膜散光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角膜散光度比较(度,

2.2 角膜水肿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手术后角膜水肿2例(4.08%),对照组手术后角膜水肿8例(16.33%),试验组角膜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1,P<0.05)。

3 讨论

白内障手术目的是复明,恢复患者的视力,硬核白内障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导致硬核白内障的主要因素有遗传、衰老、外伤及代谢紊乱等,主要表现为晶状体变浑浊导致视力下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白内障患者逐渐增多,但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光明工程”白内障超乳手术的普及,硬核白内障患者比例逐渐下降,但在偏远以及贫困地区仍然存在少量硬核性白内障患者。主要治疗方法为超声乳化手术,但是该方法费用昂贵,并且容易出现并发症。

随着医学的进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逐渐应用在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中。在白内障手术中,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及角膜内皮的损伤难以避免,在眼底正常的患者中,手术源性的角膜散光及角膜内皮水肿,是评价术后患者视觉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3]。

本研究对98例硬核白内障患者,应用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发现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患者角膜散光度较小切口手术方式小,但角膜水肿发生率高于小切口手术(P<0.05),这是因为小切口手术的切口较超乳切口大,故其手术源性散光较大;因超声乳化在超硬核白内障患者治疗时需要更大的超声能量及更长的超声时间,这将导致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受到超声的损伤,角膜内皮的损伤会引起术后角膜内皮的水肿,明显影响患者术后一周内的视觉质量,如角膜内皮损伤严重甚至需要行角膜内皮的移植[4]。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如术者对手术操作熟练,前房操作时间短,前房稳定性好,总体手术操作时间短,那么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发生率也会降低[5]。

综上所述,尽管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伤口较大,散光较超声乳化明显,但熟练的术者会使手术时间缩短,降低角膜内皮水肿发生率,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仍有一定的优势。

猜你喜欢

硬核晶状体乳化
硬核爷爷炼成记
疫战中的“硬核”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陕西的应用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