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造影在感染性慢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03-18林萍

医疗装备 2019年4期
关键词:胃壁萎缩性肌层

林萍

德兴市人民医院 (江西德兴 334200)

由各种病因造成的胃黏膜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即为感染性慢性胃炎,细菌病毒感染、药物、胆汁反流、自身免疫性等主要病因[1],其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最为常见。胃炎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易复发的特点,如果无法进行有效治疗,将对患者生活造成负面影响[2]。以往临床主要采用胃镜及X线钡餐对Hp感染相关性胃炎进行检查,但X线钡餐成像存在一定的盲区,影响疾病诊断结果,而胃镜检查易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难以广泛推广使用[3]。经腹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超声检查方式,但其检查结果易受胃空腔脏器气体的影响。随着超声探头分辨力的不断增加及超声造影剂的应用,可清晰显示胃壁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具有较为显著的诊断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在感染性慢性胃黏膜炎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240例存在胃病症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出现消化不良、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且均进行Hp检查,排除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胆汁反流、药物损伤患者。其中男134例,女106例;年龄21~48岁,平均(32.83±8.47)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胃镜检查及病理学组织活检。(1)超声造影检查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选取腹部及浅表探头,设置探头频率为3~7 MHz。检查前,患者需禁食8 h,禁水6 h,并于检查前口服调制成500 ml糊状半流质状造影剂,充盈胃腔,有助于检出病灶。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根据胃、十二指肠在体表的投影,按照贲门、胃底部、胃体大小弯、胃角切迹的顺序依次扫查。(2)胃镜检查由同一个胃镜医师使用Olympus内镜进行检查,在胃镜直视下对病灶处进行观察。(3)病理学组织检查:在胃镜检查的同时,采集病变处组织,并由同一名病理医师采用10%甲醛固定标本并进行石蜡包埋,采用HE染色,并诊断。

1.3 评价指标

以病理学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胃镜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并分析超声表现特征。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结果比较

经病理学组织活检,240例存在胃病症状的患者中220例呈阳性,确诊为感染性慢性胃炎。胃镜阳性检出率100%(220/220)高于超声造影的83.64%(184/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08,P<0.05)。

2.2 两种检查方式检出胃炎类型构成比比较

两种检查方式检出胃炎类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胃炎类型构成比比较

2.3 超声表现

超声造影检出感染性慢性胃炎患者中,胃壁肌层增厚占54.35%,胃壁肌层回声减弱占79.35%;胃壁蠕动正常、增强、减弱分别占26.63%、53.80%、19.57%;胃壁黏膜层回声增强占92.93%;胃壁黏膜层毛糙增厚占85.97%,其中64例胃壁黏膜层不连续,但胃壁黏膜下层均表现为连续。见表2。

表2 感染性慢性胃黏膜炎症超声表现分布

3 讨论

感染性慢性胃炎的常见病因为细菌或病毒感染,其中Hp是常见致病菌。临床症状结合胃镜结果是以往诊断感染性慢性胃炎的常用方法,但胃镜检查易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4]。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超声造影的应用,超声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5]。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造影检查阳性检出率较高,但仍低于胃镜检查。

炎症反应(充血渗出)或萎缩是大部分感染性慢性胃炎的基础病变,故可将感染性慢性胃炎分为慢性萎缩性胃黏膜炎和慢性非萎缩性胃黏膜炎。超声造影检查可将胃空腔脏器变为实质性脏器,避免气体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有助于清晰显示胃壁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还可对胃壁周围情况进行观察,进而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胃部疾病的效果,特别是对于胃镜无法诊断的胃壁黏膜下肿瘤。

胃镜及病理诊断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诊断的常用方法,但胃镜检出率较低[6-7]。在超声检查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共同表现为胃壁五层结构可被清晰显示,特别是黏膜下层连续完成,但在超声声像图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胃壁黏膜层毛糙增厚、回声增强伴强光斑。故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胃部不适的临床症状可确诊为慢性胃炎。而对于非萎缩性胃炎的判断还需与胃壁肌层的回声及厚度进行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表现为胃壁黏膜纤细变薄,胃壁蠕动减弱,黏膜皱襞较平滑,无明显的肌层回声改变,但超声声像图上仍有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无明显改变,具其误诊及漏诊率较高[8]。故超声造影诊断仅可描述性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定位胃黏膜炎累及的部位,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时应慎用。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诊断感染性慢性胃炎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结合临床症状对慢性胃炎进行诊断。

猜你喜欢

胃壁萎缩性肌层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双能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虚拟平扫对胃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胃会被撑大饿小吗?
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空腹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