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9-03-18陈庆国付洪
陈庆国,付洪
高安市人民医院 (江西高安 330800)
急性脑梗死为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病原因为脑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导致脑部出现缺血或者缺氧等临床症状。认知功能障碍主要指发生在认知领域,表现为大脑执行功能受到损害导致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概念认识模糊等问题,导致患者的记忆力减退[1-2]。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7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0.1±12.2)岁。试验组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6±12.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的文化水平为高中学历或以上。纳入标准:符合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患者的发病时间≤14 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排除标准:(1)头部出血等相关性疾病患者;(2)恶性肿瘤患者;(3)短暂性的脑部缺血患者;(4)精神方面存在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血栓通注射液(广东远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3081)及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125)进行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100 ml,2次/d;2周后服用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0.2 g,3次/d,服用2周。
两组均行相同的电针治疗,选择患者的百会、风池、三阴交、曲骨、关元等穴位,给予患者疏密波中度刺激量,使患者的肌肉出现规律性收缩,每次电针治疗时间应控制在30 min左右,隔天治疗1次。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4 d、治疗后3个月观察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及治疗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后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及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MMSE评分高于治疗后14 d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MMSE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同组治疗后14 d比较,b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c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指患者的脑部组织突然中断供血,导致脑部组织缺血坏死,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2]。患者的脑部动脉血管形成血栓或者发生粥样动脉硬化是导致该病的根本因素。另外,固体、气体等其他异物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动脉或者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脑部组织软化、坏死。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保护这些可逆性的受损伤的神经元是治疗的主要目标。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减退是病症复发的一种表现,对于患者具有一定的影响[3]。使用丁苯酞能够抑制缺血性脑损伤,调节大脑在缺氧过程中的新陈代谢,减轻脑神经的损伤,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
急性脑梗死在中医属“中风”范畴,属本虚标实之症,在急性发作期虽然能够体现出本虚的临床症状,但是患者仍然以实证为主。因此,应将清热化痰、活血、通络作为主要治疗原则。针灸是中医临床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针技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电针是基于针灸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医学仪器,通过电针对患者产生刺激,可使患者脑部供血情况得到改善,且能够对患者脑部皮质功能区产生刺激,从而使患者的认知功能得以恢复。
本试验结果显示,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4]。发病前2周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后期使用丁苯酞软胶囊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恢复患者的神经受损功能。
综上所述,使用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