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分析

2019-03-18胡克慧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9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胡克慧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将内控管理作为基本目标,有效践行完整的管理规范,并且完善制度的约束效果和管理水平。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要将风险管控和业务流程管理作为重点,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有效利用自动化采集的处理路径提升监控预警工作的综合水平,从而真正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维护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在建立内控制度的基础上,要整合内控策略,确保规划管理模式和管理要点都能落实到位,从而完成统一化的数据监督和管理,真正提高风险处理和内控协调控制的水平。最关键的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体系,要将全面监督、内控监管、专项风险防控进行协调搭配,维护执行和实施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综合效率。

除此之外,正式借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机制,有效形成控制系统制度库,一定程度上有效落实可视化管理和维护,为各个部门内置业务风险点监督管理提供保障,也能有效完成内控报告的直接上报,从根本上将业务管理和内控体系联合在一起,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的全面升级。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内容

(一)制度库建设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制度库就是相关单位常规化运行的操作规范要求,利用信息化平台能便于各个部门在线浏览并且约束具体行为。在制度库中要对制度规范目录进行管理,并且完成制度规范文件列表管理和文件展现管理,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相应内容的利用价值和应用效果。

(二)预算项目管理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各个业务处室项目管理较为重要,因此,要设置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从而一定程度上助力各个部门落实完整的管理工作,以保证能秉持精细化管理原则,对信息和数据内容予以综合调整。

一方面,借助预算项目管理能有效结合系统的要求提出项目追加预算的申请,并且按照信息化系统流程完成处理工作,从根本上结合批复完成自动更新,提升管控体系的时效性。

另一方面,能借助信息化管理机制对预算项目进行调整,支持按照具体工作完成多项目预算调整控制机制,保证自动更新以及项目预算信息监管结构的时效性,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进步提供保障。

(三)支出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内控管理要将预算作为核心,因此,要结合归口管控以及分类支出标准化动态控制等流程完善相应工作的处理效果,基于此,有效践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分析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工作体系内,要利用费用申请、借款管理、采购支付、报销等基础处理流程约束支出管理的实际工作,确保能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的综合水平。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的路径

为了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的综合水平,除了要对管理内容有明确认知外,也要按照标准化要求夯实管控基础,提升管理模式的综合价值。

(一)转变理念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控管理非常关键,是组织强化管理以及维护资产安全的重要路径,因此,只有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全体人员能充分了解内控制度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有效维持岗位管理水平,实现各项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落实。值得一提的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体系内,要保证每一个岗位都能支持并且配合单位制定的内控制度,建立完善的内控信息监管体系,从而有利于推动控制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升级。

(二)整合信息系统规划

正是因为内控管理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十分关键,因此,在将信息化技术和内控机制结合后,要对系统的具体内容和系统规划予以重视,将预算管理子系统、资产管理子系统、资金收支管理系统以及政府采购系统等作为根本单元,整合具体内容的具体管理效果,确保能夯实监督管理基础,提升信息系统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系统的应用水平以及整体管理价值。例如,目前较为常见的应用系统就是OA 系统,能实现各个层级文件处理以及对应业务的监管。

第一,预算管理子系统,行政事业单位要将系统细化为财政端和预算单位端,在结合预算编制要求的基础上保证相应信息都能落实到位,从而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的水平。

第二,资产管理子系统,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管理要求和信息化监管流程,确保能依据具体信息完成财务核算工作,有效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能从整体信息化规划的角度出发,提升内控信息化管理水平,打造完整的预算监督体系,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核算管理等单元进行融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完成信息和数据的无缝对接。

第三,财务核算子系统,行政事业单位要将内控信息化系统管理模式作为基础,有效将不相容的岗位分离内控要求进行融合,从而完善信息化体系内流程管理的规范性,并且保证相应内容和管理要点都能在财务核算系统中得到汇总,一定程度上提升内控系统数据接口实现水平,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的实效性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三)强化内控评价机制

首先,要想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就要严格按照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制度完成相应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和业务事宜都能按照标准化管理要求有序开展,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和实效性。

其次,要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和事业单位目前实际情况进行融合,提升管理体系和管理要点的针对性,维护管理模式的综合水平,从而有效建立完善的使用环境,助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后,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中新技术的应用效率,尤其是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全面整合新技术要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从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的要点出发,结合现代化新技术,提升内控管理水平的实效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化实施成本,为后续监管工作的全面落实创设良好的平台,发挥信息化工作的价值,从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行政学人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