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问题整改的实践探索

2019-03-18罗万德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9期
关键词:问责职责审计工作

黄 萍 罗万德

审计整改,是指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对其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审计整改是确保审计监督到位与否的关键,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审计整改的程度和效果来反映。如何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强化审计成果运用,促进所在单位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治理是审计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必要性

加强审计整改,就是根据审计提出的问题,制定并落实相关改进措施,不断规范完善单位有关的管理制度,堵塞漏洞,发挥审计在规范管理、完善内控、防范风险、提升效益,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相继出台多项审计工作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也进一步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审计工作,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认真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从国家战略上高度重视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更加重视审计结果运用,强调审计整改实效,责任追究到位。

二、强化审计整改的重要意义

(一)审计整改是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重要基石。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不断拓宽,覆盖单位的方方面面。由原来的对本单位或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经济效益情况的审计,覆盖到对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职情况进行离任审计及任中审计全覆盖,更进一步延伸到对重大政策落实、重大经营决策、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资本保值增值、风险防控管理、“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等事项的审计监督,通过审计监督、审计整改为单位健康平稳、高质量运营提供坚强的审计保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预警、防范和“免疫系统”功能。

(二)审计整改工作是审计工作的延续。审计整改就是要敢于亮家丑、敢于揭家短,实事求是地揭示问题、分析问题,不断地总结审计整改工作经验,确保问题真整改、真见效,达到“审计—整改—规范—提高”的效果。只有切实增强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自觉性,把抓整改落实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常抓不懈,形成正视审计问题、落实审计问题、整改审计问题的良性机制,才能真正确保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才能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

(三)审计整改是审计监督作用有效发挥的重要途径。十九大以后,中央提出了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大对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切实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作用。通过审计整改进一步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规范管理,改善企业运营,完善监管体系,履行监督职责。

三、审计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审计整改重视不够。个别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问题剖析和落实整改方面的认识不足,对审计提出的问题或建议,整改落实不积极,避重就轻,或者敷衍简化、草草了事,审计整改存在故意拖延,蒙混过关、就事论事地进行整改处理,没有“举一反三”,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源头治理力度不够,使整改工作流于形式。

(二)审计人员综合素养不够。多数企业出于对审计重视不够、节约开支等多方面原因,用人门槛较低,审计人员多数由业务部门直接转入,普遍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多存在知识结构单一、工作经验不足,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控制能力,对审计制度、审计准则的把握不准确、不全面,很难客观地对企业经济业务做出准确和合理的评价,所提出的审计问题及建议缺乏针对性,导致被审计单位无从整改。

(三)审计决定和审计整改的问责力度不够。审计部门查出的审计问题主要是依据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因此审计问责多是行政问责,强制性和规范性的法律问责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问责的作用和效果。在实际审计中,审计发现的许多重大违规问题由于不属于审计法定职责权限,审计无法下达审计决定,只能在审计报告中要求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并追究单位或相关人员责任,达不到应有的整改效果。

(四)审计成果运用不到位。从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成效看,审计成果运用不到位。部分审计单位未能深挖产生问题的根源,制定的整改措施与审计建议要求不契合,仅仅注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就事论事,点对点的整改,对形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不透、把握不准,导致审计整改工作不彻底,留有死角。

四、审计整改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的长效机制。审计部门要根据审计问题的不同性质和问题大小,建立审计问题台账制度。实行“问题清单”与“整改清单”对接,对审计整改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对账销号”。要一个审计问题建立一个《审计问题处理单》,凡是涉及一个单位或部门的事项,由该单位或部门具体负责;对于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单位或部门的,要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细化各自职责。各分管领导要定期督促审计整改进度,注重问题整改实效。

(二)完善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审计部门与纪检、财务、组织、企管、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联合的审计整改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审计整改监督合力。明确责任,凝聚各方共识,构建相互协作、联动配合的“大审计”工作格局,严肃对待审计查出的问题,增强被审计单位审计问题整改意识,不断促进审计整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三)加强人员组织分工,落实整改责任。被审计单位对本单位审计整改结果负总责,细化整改工作环节,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牵头部门具体抓,审计负责人为抓审计整改落实的第一助手,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做到整改措施得力,整改成效显著,实现以审促管的目的。对存在虚假整改、拒绝或拖延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对被审计单位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四)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审计价值除体现在检查发现问题方面,更多还体现在服务、指导、推动、提示和警醒等作用,审计和被审计方要共同查摆问题,堵塞制度和流程漏洞,遏制风险苗头。及时清理不合理的制度和规则,不断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做到边审计、边督促整改、边推动问责和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审计整改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单位要重视审计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通过各种渠道开拓审计人员眼界,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同时,审计人员要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不断把自己打造成为既懂财务会计、熟悉审计业务,又具备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发挥审计对单位的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指导和监督作用,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

猜你喜欢

问责职责审计工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让事故问责生威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LNG安全监管职责的探讨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滥问责”的6幅画像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对“数字脱贫”要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