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学生收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3-18李作伟李颖畅
李作伟 李颖畅
我国高等学校从1989 年开始进入教育收费阶段,学生缴纳的学费成为普通高校维持自身正常运营的重要资金来源和提升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因此,普通高校非常重视学费的收缴工作,不断完善收费管理水平,提高收费管理效率,进而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对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普通高校学生收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学生收费管理法规制度不完善且执行力度不足。从国家制度层面,我国虽然在《高等教育法》等法规制度中规范了普通高校的学生收费管理,但并没有随着学生收费管理方式方法的变化而完善。从高校内部管理层面,普通高校在《学生收费管理办法》中关于学生缴费和学校收费的规定比较笼统、孤立,没有明确学生和学校收费管理部门各自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例如:我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缴费时,因选课结果的不确定性,导致大量学生学费出现剩余且剩余的学费不能及时退还给学生,收费管理部门只能通过退发冲抵项目冲抵到下学期的学分费中。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缴费的积极性和缴费工作的严肃性,导致收费管理办法的执行缺乏力度,达不到收费工作的预期效果。
2. 收费管理组织体系不够健全且组织结构不合理。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实行学分制收费,这种收费模式要求各学院、学生部门、教务部门、招生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将涉及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高度融合,以选课和缴费为核心,各部门紧密配合。然而缴费部门只是财务下属的一个业务部门,无法从全局的高度统一组织协调收费工作,同时,由于缴费工作性质非常敏感,影响面很大,责任也很大,组织协调起来比较困难。这就导致了收费工作效率较低,容易因收费问题产生各种矛盾。因此,学生收费管理是高校管理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否构建一个适应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组织体系事关改革的成败。
3.收费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缺乏信息共享。收费管理在操作方面的重点和难点是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由于一直以来,只要涉及到收学费宿费就认为是收费管理部门的事情,这种画地为牢的错误认识增加了收费工作的难度。当前,学生收费管理系统一般是单向的或孤立的系统,而学生收费管理是多元化、相互联动、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体系。收费系统的单向性意味着信息的不对称,而孤立性则意味着发展的不可持续。因此,在实际收费管理中如果缺乏信息共享就会增加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同时也会增加各部门协调沟通的成本。
4.收费管理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普通高校在管理层面应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在业务层面应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流程,强化关键节点控制。目前,部分普通高校收费管理风险评估过程流于形式,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和收费管理操作控制流程,更缺乏严格的学生收费监管机制。因此,无论从内部控制“五要素”角度,还是具体到普通高校的收费业务层面,内部控制都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普通高校的收费管理内部控制机制依然还有待完善。
5.收费管理平台不完善,缺乏专业人才。尽管普通高校学生收费管理基本上实现了从手工收费到电脑网络收费的转变,但收费管理平台在使用中常常难以令用户满意。此外,由于上级对普通高校人员编制的控制,难以引进业务素质、能力水平较高的财务收费人员。同时,主管部门鲜有机会对收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这就造成收费人员对收费政策的理解不足和对收费平台的掌握程度不够,在具体的业务操作中很容易出现问题。
二、普通高校学生收费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收费管理的法规制度。国家应充分考虑学生缴费网络平台、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三方的协调配合并保证电子支付和传递的安全及时。因为,这不仅仅是学校自己的事,也事关每一名学生和各利益相关方。同时,普通高校也应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具体收费管理制度和必要的控制措施,形成有利于规范收费管理、健全收费组织体系、完善收费内控机制的学生收费管理规章制度。
2.健全收费管理组织机构。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收费管理不仅是收费部门的事也是事关学校健康稳定发展的大事,绝不是仅靠2~3 名收费人员能够处理好的。因为他们日复一日从事日常业务的处理,根本没有精力和权利协调相关部门之间工作。因此,高校应在校级层面上成立收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既负责本校收费政策的制定和收费工作的协调,又负责对收费人员的科学设置和有效监督。同时建立收费信息反馈机制和收费工作考评机制,确保收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共享学生收费管理信息。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对建设信息化校园的要求,高校应将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纳入发展规划之中。高校信息化不能各部门各自为战,而应创建高校内部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收费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数据接口实现学校和学生基本信息的共享和实时动态更新,保证收费管理的基本数据准确和同步。这样,既可以节约收费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可以增强各业务部门的凝聚力和协同执行力,从而提高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4.完善收费管理的内部控制。普通高校学生收费管理的内控工作,关键在于内控的制度化、程序的规范化。首先,内控管理的制度化是将学生收费管理的内控工作以学校正式文件的形式予以制度化,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相应作出修订。同时,建立纠错机制,即单位负责人定期监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并及时纠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内控程序的规范化是将学生收费管理工作流程予以规范化,按照工作流程和不相容岗位职责相互分离的原则,细化每名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做到相互制约,避免收费权责不清和舞弊事件的发生。
5.健全学生收费平台,加强人员业务培训。普通高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建设,收费工作同样如此。目前,高校实行学分制收费改革,搭建网上自助缴费平台,客观上要求对学生缴费工作实行更加精细化管理。显然,参与收费工作的财务工作人员也要适应收费工作不断发展的要求,及时了解新出台的各种收费政策,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增强专业工作能力。对于因收费方式改变而导致的专门人才的缺乏,如果短期培训解决不了,可以及时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加以引进,以确保学校收费工作能够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总之,信息化时代既给学生收费管理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和提升的空间。通过制定完善的收费制度,加强收费组织管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财务收费部门和相关部门信息共享以及提高收费人员的素质,学生收费管理一定会越来越好,从而为普通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