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2019-03-18邹紫韬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9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事业单位情况

邹紫韬

引言:绩效评价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也有相应的评价标准。依照确定好的评价内容和标准衡量部门内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评估人员的工作能力。对部门内的人员定期或者是不定期考核,评价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收集其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并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本文就绩效评价的有效应用展开讨论。

一、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从我国目前形势来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公共支出的管理也更加透明,社会各界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呼声较高,全国人大、财政部、审计署对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多次提出要求,迫切需要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由于目前的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还未完成融合,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在安排上依然存在相分离的现象,目前还没有一套考评方法和指标能发挥良好效用。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府每年都会下达事业单位项目经费预算目标,该目标不体现盈利性,目的在于有效发挥项目的社会价值。事业单位在完成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有可能会出现的经济投入及资金使用,对于后期一系列的考评标准和结果是忽视的状态。存在部分项目负责人对财务工作不熟悉、不重视。将工作重点放在项目技术方案和质量监控方面,不重视项目资金支出和预算工作。相应的绩效评价也主要集中在项目支出方面,部门整体支出及相关财政政策滞后。

二、绩效评价效用分析

就项目预算管理工作而言,绩效评价意义重大,能相应考评部门绩效目标完成程度。对比部门战略计划目标,反映部门预算和任务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单位更好调整战略规划目标,并给出更加合理的定位。绩效评价通过既定标准的设定,并确定合理的评价内容,严格按照程序对考核对象的业绩及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其评价内容如下:第一,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就项目的实施过程而言,必须要积极追求绩效目标的完成。在此期间也要配合各部门管理者对本部门绩效目标的完成进行良好把握,以实现对项目进展质量的科学评估。第二,反馈问题,当绩效评价深入展开后,资金的实际支出情况就会与项目的预算目标产生一定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也会越来越明显。以显现出的问题为依据,合理调整对资金的管理方法,将有效减少资金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从而明显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有效应用绩效评价策略

(一)制定的绩效评价指标应体现综合性特征

就预算管理工作而言,主要目的是有效控制项目预算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之间的差距,真正提高项目资金的利用率。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首先应当保证绩效目标符合相关制度和规定,最终确定的绩效评价指标要体现综合性特征。就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而言,绩效评价指标应当包括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合理评估项目进行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情况,预期目标与目标实际完成情况、预期指标值与实际完成指标值之间的差距,从而对未完成绩效目标及指标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形成总结报告,并督促予以改进,促进绩效目标如期实现。

(二)绩效指标应清晰具体

绩效目标设定要遵循“谁的钱谁设目标”,以资金的申请者为目标设立主体。指标应指向明确、细化量化、合理可行、相对匹配。在此基础不断强化政府公共支出所需达到的效益。如此一来政府管理的透明度会有所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赖度自然而然也会明显增强。项目预算绩效考评的实施的目的是提高事业单位业务绩效水平,优化资源管理和配置效果,同时也能满足科研的相关需求。明确项目管理的绩效目标,必须要满足相应的要求,不仅要具备较强的针对性,还要体现清晰、具体的特征。充分细化综合性目标,综合性体现在数量、质量和效果三方面。制定的绩效管理目标应保证科学,同时也要高度可行。详细调查实际情况,并展开研究,将调查所获得的结果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为有效制定预算目标奠定基础。在选择并确定相关绩效指标的工作中,应当从效果、产出、效率、效益、服务质量这五方面入手。绩效指标能发挥明显的作用,持续影响项目所实现的效益,同时也会真正提高公众满意度。

(三)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和绩效评价报告的编写

对于项目预算管理而言,绩效评价的方法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绩效评价的方法主要用于分析数据、分析经济、评估结果,从而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评价方法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具体来说有效的手段有比较、分析、评判,涉及到的对象有成本、公众、分项因素。在应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可以是一次使用一种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相结合使用。通过应用这些方法,绩效评价目标的作用和影响会得到充分发挥,项目预算管理工作所获得的成效也会明显提高。绩效评价方法所获得效果需撰写成相应的绩效评价报告,绩效评价报告是一种总结性文件,包含的内容有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项目实施和管理情况、项目的效果情况、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建议等。针对绩效目标的具体完成情况,对比分析阶段性目标和预算目标完成的具体情况,如果发现阶段性目标和预算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就要具体研究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四)有效落实各个部门、员工的各项责任

随着预算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工作的推进,各级政府对于绩效责任意识逐步增强。以科技部安排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为例,项目进行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及人员投入,这就意味着项目预算管理难度较大。如果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项目预算管理最终获得的成果。为有效落实资金支出预算管理工作的责任,保证每一位员工都能承担相应的责任,项目预算管理需要建设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该考评制度不仅能明显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也能有效提高资金绩效的考评评价执行效果。比如某单位以部门为个体,每月评估一次员工的责任落实情况,以绩效评估结果为依据,有效调整后续的项目预算管理工作。对于员工的管理引入绩效责任考评制度,能有效细化各个部门、各个员工的工作任务,有效监督员工申请、审批、使用资金的全过程。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应用绩效评价,制定的绩效评价指标应体现综合性特征,同时也要有清晰具体的绩效指标,保证选择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并科学撰写绩效评价报告。另外还要建设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有效落实各个部门、员工的各项责任,保证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保障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获得显著成效。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事业单位情况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