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中塑造孩子的心灵

2019-03-18赵淑英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心灵读书

赵淑英

吉林省公主岭市大榆树镇中心小学 吉林 公主岭 136113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各种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手机和电脑的功能在不断地更新。每天都会有许多新闻铺天盖地的袭来。人们获取信息再不用从电视上和报纸上,轻轻一点手机,立马全部获得。所以社会上出现了低头一族,人们无时不刻都在把精力放到手机上。社会氛围的形成必然会影响孩子,许多孩子还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对手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五花八门的游戏占据了孩子的空余时间,屏幕的闪烁侵害了孩子的视力,一些不良的图片和信息也乘虚而入,污染了孩子的心灵。再也没有家长会给孩子讲“狼来了”的故事,教育孩子不要说谎;再也没有家长让孩子看“孔融让梨”的图片,让孩子懂得先人后己的行事风格。这种性格特点逐渐长大后就会形成自私、狭隘、唯我独尊、缺乏亲情和社会责任感等一系列负面因素。所以作为教师,让孩子在阅读、在课堂教育、在学校生活中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形成独立、有担当、善良的心灵,责无旁贷。

一、都阅读哪些类型的书籍

我认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符合普世的价值观,为人们所赞同。所以经典文学是学生阅读的首选。比方说《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比较适合中年段的学生阅读。里面讴歌的真善美,并不是传统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的具体行为塑造了真善美的例子。让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的同时,催生他们内心善良的种子,能够发芽、开花、结果。四大名著虽然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阅读会存在一些困难,但是经典毕竟是经典,学生可以在囫囵吞枣的阅读中汲取一些相对于他们能够吸收的营养。就像《红楼梦》,美学家可以在里面发现传统之美;建筑学家可以从里面看到古代建筑的惊人之作;文学家可以在里面感受到古代诗词的魅力;民俗家可以从里面考察到明清时期的民俗特点。同样,小学生可以从里面学习吸收到适合于学生幼小心灵的滋养。另外,在学习时代,主要是对知识的吸收,他们可以在未来的若干时期,不断地消化、咀嚼、吸收,这是一生受用无穷的。

二、怎样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最为重要的。正所谓,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要找到了可以激发出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从以前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的状态,进而对阅读有了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样,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首先,学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平时上班,我总是早到半个小时,组织学生进行晨读,尤其是经典晨读,采用齐读,领读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里面感受到读书的氛围。然后,在班级环境建设中突出阅读的特色,例如学习园地、黑板报等以宣传读书为主题,经常性的举办班级读书会,让学生在读书的交流中互相增长知识,并且让读书多、有个人体会的同学做专题报告。在黑板报上建立读书光荣角,将学生读书的本数作为评比的条件,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其次是完善班级图书角,对书柜装饰及命名,提倡学生将家里的藏书带到班级图书角与大家交流,并且规定,谁带的图书多,谁就做图书管理员,这样也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渴望阅读的兴趣。

三、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小学生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约,个性倾向还不够稳定,表现在他们模仿性强而欠持久,兴趣易发生而很少专注,好动情感而缺乏意志,易于感知而难于抽象;他们并未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或形成耐久的读书习惯,即使上了高年级,已具备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也带有易变性。因此,必须重视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正确指导。

1、学会精读和泛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泛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这三个逻辑步骤训练学生精读,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泛读是对大部分比较浅显的儿童读物要浏览,即“随便翻翻”,在这方面我紧密结合年级课本的实际内容学习的要求,适当提出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深刻领会课本知识。

2、学会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这就是说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识、经验来推想作者的思想。如林巧稚说“我们要得一百一十分”,其中“一百一十分”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所见的倔强性格、不甘歧视顽强精神、目标动力志气骨气等“意”来逆推作者的志。

3、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地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们上课和复习阶段要求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使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梳理过程。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还可灵活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只选取主要信息,尽量排除次要的或无关的信息。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摘抄原文,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培养总结、概括的能力,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阅读效果。

总之,阅读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又效果不是明显的过程,作为教师就是要有“润物细无声”的心理,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认真耕耘,静待花开。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心灵读书
高中语文阅读之“读书笔记”应用探究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