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医改”背景下我国中医类医院运行效率评价研究*

2019-03-18内蒙古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010110

中国卫生统计 2019年1期
关键词:亏空床位新医改

内蒙古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010110)

陈 云

新一轮医改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下发文件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重要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的重要作用[1],中医类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12-2016年中医类医院数量累计增长28.1%,约占全国医院总数的8.5%[2]。当前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慢性病流行趋势日渐严峻,研究表明,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将为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3],本文分别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和随机前沿分析法(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SFA),对新医改以来我国中医类医院的运行效率进行测算分析,拟为政府部门制定中医药相关政策提供实证支持。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2-2016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将研究对象确定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31个省份的中医类医院。中医类医院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院。参照《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的区域划分方法进行东、中和西部地区划分。

2.研究方法

(1)方法选择

目前,国内外关于医疗机构效率评价方法主要分为非参数与参数法两种,DEA是一种可用于跨期和多投入—多产出的非参数效率评价方法[4],研究多使用CCR和BCC 模型[5-8],SFA是一种基于参数多投入单产出的效率估计方法,其主要优点在于能够很好地区分无效率项和随机误差项[9]。本研究综合两种评价方法优点,采用DEA与SFA组合分析,根据SFA原理构建以下模型:

Ln(Inputit)=α0+α1·(lnX1it)+α2·(lnX2it)+α3·(lnX3it)+εit

(1)

其中,Input表示投入;αi为各投入指标的待估计参数;α0为截距项,εit=vit-υit,由vit和υit两部分组成。

(2)指标选取

通过对国内外医疗机构效率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并结合DEA对于投入、产出指标选取要求,从财力、人力和物力资源三个维度,分别选取财政补助收入(X1)、中医执业医师人数(X2)和实际床位数(X3)作为投入指标,从服务量、经济效益两个维度选取年诊疗总人次数(Y1)、医疗业务收入(Y2)作为产出指标。

(3)统计学处理

使用excel 2016进行数据整理建库。使用DEA 2.1计算2012-2016年各省份中医类医院的各项效率值,并对存在投入冗余与产出亏空的省份进行整理分析。使用Frontier 4.1分析2012-2016年各省份中医类医院的技术效率,根据其值大小进行分级,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

结 果

1.DEA分析

(1)2012-2016年我国中医类医院效率整体变化情况

如图1所示,2012-2016年各省份中医类医院的各项效率值变化略有波动,整体上呈现缓慢上升趋势,2012年各项效率值依次为0.687、0.896和0.760,2013年除纯技术效率值上升外,其余两项效率值维持不变,2014-2015年各项效率值稳定增长,2016年各项效率值依次上升至0.739、0.904和0.800。

(2)投入产出情况分析

如表1所示,2012-2016年东、中和西部地区中医类医院的各投入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投入冗余。其中,在财政补助投入方面,东部天津(2014)、海南(2015-2016), 西部内蒙古 (2012)出现投入冗余,表明上述省份应提高对财政补助经费的使用率;卫生人力投入方面,2012-2016年,东部(福建、山东、天津和河北)、中部(山西、吉林和黑龙江)均存在中医人力投入冗余,值得注意地是,2012年西部共有6个省份存在人力投入冗余,而2013-2016年,只有内蒙古和广西依然存在投入冗余情况,可能与其民族医院发展政策存在关联;在床位投入方面,2012-2016年,东部(福建、山东、河北和海南)、中部(安徽、江西、湖北和黑龙江)、西部(四川、云南、陕西和甘肃等)均存在床位投入冗余,结果表明,上述省份均存在床位超量配置问题。

图1 2012-2016年我国中医类医疗机构效率整体变化情况

表1 2012~2016年我国中医类医院投入冗余情况

(3)产出亏空情况分析

如表2所示,2012-2016年有部分省份中医类医院均存在不同程度产出亏空情况。其中,在诊疗服务方面,东部仅河北(2015)出现产出亏空,2012-2016年中部(山西、黑龙江和江西)与西部(内蒙古、四川、贵州、陕西等)均出现产出亏空,且亏空值呈现逐年增大趋势;在医疗业务收入方面,东部仅有山东(2012)和海南(2014-2016)出现产出亏空情况,其亏空均值较小,中部(湖南和山西)和西部(贵州、重庆和宁夏)出现医疗业务收入亏空,亏空值较小。

表2 2012-2016年我国中医类医院产出亏空情况

2.SFA分析

SFA分析以年诊疗总人次数作为产出指标,对2012-2014年各地区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借鉴李湘君等的研究方法进行效率分级[9],分别将技术效率值≤0.5定义为低效、0.5~0.8定义为中效、>0.8定义为高效。结果见表3,2012-2016年东部技术效率的均值为0.691,2012年和2013年为高效,整体处于中等效率阶段;2012-2016年中、西部技术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608、0.550,其技术效率均处于中等效率水平。SFA结果表明,东部整体显著优于中、西部中医类医院运行效率改善空间较大,这与前文DEA测算结果基本相一致。

如表4所示,财政补助收入和中医执业医师人数对中医类医院的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P<0.01),而实际开放床位总数对于中医类医院的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负向作用(P< 0.05);在各产出指标中,年末诊疗人次总数和卫生材料费用支出对于中医类医院的技术效率均有着负向作用(P< 0.05)。

表3 2012-2016年我国中医类医院技术效率平均值及分级情况

表4 2012-2016年我国中医类医院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结论与建议

1.区域间运行效率差异明显,中、西部改善空间较大

DEA测算结果显示,东部中医类医院的各项效率值均显著大于中部和西部,其中,三大区域间中医类医院的纯技术效率差值较小,东部与西部的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差值最大,这与唐齐鑫等研究结果基本相一致[10],东、中和西部地区间中医类医院运行效率差异,追本溯源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一个深层次的表现。一方面,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引导下,中、西部应不断缩短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从根本上改善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另一方面,各级中医类医院立足现有医疗卫生资源,以深化新医改为抓手,通过建立起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高科学管理能力,推动精细化管理,改善其运行效率。

2.坚持控制增量为主的调控手段,加强引导优化配置的内在结构

本文通过分析2012-2016年非DEA有效省份医疗机构的投入和产出结果发现,部分省份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亏空,与东、中部相比,西部各省份中医类医院主要存在人力、床位投入冗余和卫生服务能力产出亏空两方面。近年来,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市县级中医类医院的能力建设[11],各级中医类医院的规模得以不断扩大,但在人力、床位等投入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诊疗技术与服务能力并未实现同步提高。SFA结果也表明,实际开放床位数对于中医类医院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各省区市卫生行政、中医药事业主管部门应继续坚持以控制增量为主的基础调控手段,将运行效率作为量化投入的参考指标,出台相应措施引导各级中医类医院,本着成本效益原则,优化卫生资源投入结构,提高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从而实现服务能力的提高。

3.固化两级财政补助投入机制,建立量化考核投入指标体系

本文通过非DEA有效省份医疗机构的投入冗余分析发现,仅有天津(2014)、海南(2014-2016)和内蒙古(2012)出现财政补助投入冗余,SFA结果同样提示,财政补助投入对于中医类医院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郑万会等研究结论相一致[12],新医改以来,两级政府对于中医药事业的财政补助投入对于提高中医类医院服务能力,改善其运行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全国各级医疗机构“以药养医”模式地全面破除,药品加成收入的取消,骤然加大了各级中医类医疗机构转变其运行模式的紧迫感,势必引导其进一步优化业务收入结构,重点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进而加快薪酬制度改革。因此,应进一步固化中央—地方的财政补助投入机制,以各级中医类医院年度运行表现为投入依据,建立起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在确保各级中医类医院获得所需财政补助支持的基础上,实现“奖优补优”财政补助资金的“精准、靶向”流动,充分调动各级中医类医院高效发展积极性,对于实现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进一步提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可及的传统中医药服务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亏空床位新医改
我国医院儿科床位资源配置和利用现状研究*
基于床位效率分析的床位精细化管理
嘻哈段子铺
压裂防砂技术在锦612块的改进和应用
银子去哪了
瑞士人拖欠医保令国库亏空
新医改政策下大学生医保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工会工作的探讨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对聘用人员管理的思考
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