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可能这样向中国转嫁金融风险

2019-03-17杨斌

祖国 2019年24期
关键词:股灾次贷金融危机

杨斌

当前世界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趋势变化是塑造大变局的重要原因,例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对全球实力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又出现了全球金融危机再次爆发的许多迹象,如前些時候美国拆借市场利率骤然出现飙升,意味着美国金融机构出现了流动性紧缺,美联储紧急向金融市场注资了五千多亿美元,都是全球金融危机可能爆发的重要信号。

有消息说2020年1月中旬左右,有可能再次出现类似雷曼倒闭触发全球崩盘的情况,这次可能是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此时恰好正逢中国的春节长假期间,应该提前做好春节期间应对全球危机的预案。美国金融市场泡沫究竟何时会刺破、崩溃,美国不同金融财团现在仍有利益矛盾和争议,但是危机无法久拖并即将爆发这一点没有争议,美联储降息也无法阻止金融动荡就是危险的征兆。

2008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实际上2015年底的时候美联储加息,2016年初全球各国股市同步暴跌,索罗斯说准备做空中国和世界金融市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濒临爆发的边缘。当时美国媒体大造舆论说中国是罪魁祸首,全球股市暴跌是中国2015年大股灾的延续。实际上2015年中国大股灾也是美国制造的,公安部对股灾原因的深入调查发现了美国黑手和内外勾结,包括被逮捕的证监会副主席姚刚等人配合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大规模引入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做空攻击工具等,其目的就是为2015年底美联储加息后引爆全球金融危机提前做布局,这样就可以向中国大举转嫁美国的危机损失,同时趁机攻击中国大股灾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但是,2016年初美国大选初选中桑德斯异军突起,桑德斯主张恢复罗斯福严厉打击金融投机的法规,美联储为避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桑德斯上台,紧急注入了巨额资金促使金融市场止跌回升。

由此可见,今天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周期性规律发生了改变,美联储通过注入巨资可以延缓危机的爆发时间,就仿佛美联储掌握了何时发动金融战争的枪炮扳机,这样美国就可以精心布局选择转嫁危机的攻击方向和时间。例如2006年的时候,当时美国已经出现了爆发次贷危机的明显迹象,但后来据美国最大的财经通讯社彭博社披露,2006年美联储紧急秘密注资了7万亿美元,将次贷危机爆发的时间延缓了两年,美联储虽然知道注资不能阻止危机最终爆发,但推迟两年华尔街就能做重要的转嫁危机布局,把金融战争的掠夺、攻击矛头对准中国和欧洲。

回过头来看,当年美国的确做了重大布局,通过国际热钱涌入把中国股市爆炒到6000点,然后又在2008年初做空中国让股市暴跌到3000点,还引诱中国购买了濒临暴跌的巨额两房债券、股票、基金等。美国还有意制造了一系列动荡局势为做空中国推波助澜,包括2008年上半年暗中策动在西藏发生的流血暴乱,故意策划、指使暴徒在全球各地破坏奥运火炬传递,西方媒体趁机协调一致大肆掀起反华舆论浪潮,等等。

美国还在延缓危机的两年里向欧洲大肆兜售有毒次贷债券,结果导致欧洲购买的有毒次贷债券远远超过了美国自己,美国还把高盛自己帮助希腊造假账的事件曝光,首先引爆希腊金融危机成为趁势攻击欧洲的重要筹码。美国华尔街金融寡头还提前购买了大量做空金融衍生品,就仿佛为三千亿的次贷债券购买六十万亿房屋火灾对赌保险,精心做了这样一系列周密的金融战争布局之后,才故意把雷曼公司的房子点火引爆全球金融危机,然后欺诈骗保要求各国政府的救援为六十万亿房屋火灾保险买单。

美国就是这样通过延缓次贷危机并精心布局,把本来只有三千亿规模的次贷危机,通过提前在全球各地制造金融、社会动荡,通过提前在中国制造股灾和西藏暴乱,通过在欧洲兜售次贷有毒债券并诱发希腊危机,通过埋下金融衍生品核弹的布局故意扩大风险,酿造了一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显而易见,金融衍生品对赌合同根本就不是规避风险的避险工具,而是通过恶意骗保成百倍扩大风险的金融核弹。

回头来看就不难洞察今日诡异现象的端倪。特朗普访华时曾说贸易逆差不怪中国而怪以前的美国政府,后来又突然发动贸易战同当年胡佛发动的贸易战如出一辙,两位美国总统的贸易战很可能得到金融垄断财团的授意,故意加剧危机动荡帮助金融寡头获取更多做空暴利。2018年我撰文指出特朗普和华尔街正在利用贸易战内幕消息大发横财,2019年底美国媒体果然曝光特朗普利用贸易战内幕消息设立老鼠仓并获利三十多亿美元。

绝非偶然的是,今天索罗斯又像2015年大股灾一样重返香港,联手港独势力资助香港暴乱并趁机做空香港股市。美国NBA不顾丧失转播市场的经济损失,居然同时在中国香港和西班牙煽动分裂动乱,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言论自由而不惜牺牲金钱,而是美国金融寡头想利用NBA加剧这两个地区的分裂动乱,提前布局向中国和欧洲转嫁危机损失并获取更多的做空暴利。NBA愿意被当枪使是因为金融寡头许下了更多利益回报。2008年美国是在西藏和希腊制造动荡,今天则是在香港和西班牙制造动荡,目的都是为了提前布局准备向中国和欧洲转嫁即将到来的全球危机。

当前中国又处在一个全球金融危机即将到来关键时刻,面临如何防止被转嫁危机而遭受重大损失的严峻挑战。实际上,美国是想在全球危机的比烂过程中成为赢家。我2000年撰写的著作《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这是国内外首部论述经济金融战争的著作,当时我曾自费寄送给各省、各部委的领导,许多领导同志都非常重视这本书。我的这本著作曾预见到美国将会爆发类似大萧条的金融危机,短短数年里就先后得到了网络泡沫危机和次贷危机的证实。我的这本著作还分析了美国为何故意酿造全球金融危机,原因就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重大国际战略的转变,故意抛弃二战后成功推动全球经济复兴的社会改良政策,为维护全球霸权转向推动世界经济有控制解体战略。

1974年羡慕美国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共同斗争,在联合国通过了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两个决议,要求西方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美国看到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学习自己并实现崛起,就故意搞苦肉计把自己以前成功的经济政策给抛弃了,抛弃了曾成功保持半个多世纪金融稳定的罗斯福金融法规,非常巧妙地有意识打着推动新自由主义市场改革的旗号,返古复辟倒退到大萧条前夕美国的灾难性金融模式,恢复了罗斯福金融改革禁止的融资融券、金融衍生品等。人们难以想象美国竟然打着改革旗号行复辟之实,把六十多年实践证明卓有成效的罗斯福金融改革废除了。

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就积极游说废除罗斯福金融法规,就是严禁投机的金融投机零杠杆和实体经济加杠杆政策,但由于罗斯福法规挽救过美国并具有极高威望,直到1999年美国国会才最终废除了罗斯福金融法规,结果各种投机泡沫在高杠杆催生下千百倍膨胀,短短几年之中美国先后爆发了网络泡沫危机和次贷危机。美国没想到金融自由化的破坏力量如此之大,原来设想的世界经济有控制解体后来失去了控制,甚至导致了本来想保留的波音等军工高科技企业的衰败,这就是美国为何如此反常地恐惧中国经济崛起的原因,根本不听某些中国人劝慰中美还有很大差距。美国吞下了心想害人反而害己的苦肉计苦果,无法通过加速发展和正常竞争保持实力地位,只能继续通过策划经济金融战争来疯狂打压中国。

美国对世界经济有控制解体战略并没有完全保密,美国战略专家在策划阶段是公开讨论的,这样有利于交流并激发智囊专家们的奇思妙想,但仅在相关国际专业杂志上发表而不进入大众媒体,我在日本研修国际关系时曾接触过相关资料。由于这一战略威胁到美国中下层民众的利益,早在1979年美国进步刊物就进行过详细揭露。前苏联安全部门认为公开信息不属于情报,没有重视美国国际战略的重大转变并惨遭被解体的悲剧。美国的重大国际战略转变对于理解当前世界格局至关重要,否则根本无法理解美国的许多诡异反常行为,如美国居然扶植把美国记者砍头示众的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索罗斯为何非要打败中国甚至不顾美国自身利益。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似乎一直得到美国对华友好派的帮助,特别是金融界普遍认为美国是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美国推荐的金融改革方案是最为规范、权威的,今天对美国对华友好派的突然消失感到困惑不解。弄清美国对华战略为何突然发生如此重大变化,必须重视我早在2000年撰写的专著《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其中指出美国扩大对华友好接触的真实目的,不是为了帮助中国通过正确的改革实现崛起,而是为了推荐错误的误导改革药方让中国解体,从而更好实施美国早已既定的推动世界经济有控制解体战略。

今天当美国发现虽然竭力对华误导但中国经济仍未崩溃,美国对华友好派就被迫抛弃了假面具变成了强硬反华派。美国对华友好派的骤然翻脸意味着中国必须深刻反思,美国长期以来向中国推荐的所谓全面、规范的经济金融改革方案,其中肯定隐藏着种种不利于中国改革的破坏毒药,必须进行仔细甄別、去芜存菁否则就很可能落入陷阱,如此惧怕中国崛起的美国决不会善意推荐正确的改革方案。中国尤其应该反思金融改革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其他领域改革正在让上千万人脱贫,而2008年、2015年、2018年的多次大股灾,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互联网金融骗局泛滥成灾,已经让无数股民、中产阶级、企业家遭受惨重的损失,2015年大股灾的二十万亿损失甚至超过了上千条航母,大量资源从实体经济流入各种泛滥的泡沫,造成的损失是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倘若中国不能及时识破美国推荐的金融改革药方中隐藏的毒药,就无法避免在即将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蒙受更为惨重的损失。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国家经济安全课题前首席专家)

猜你喜欢

股灾次贷金融危机
股灾爆发近一周年 人均亏损46.65万元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股灾带给我们的六点启示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透过金融危机看衍生品发展与监管
次贷骨牌祸及全球 中国如何再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