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联新经济政策终结原因探析

2019-03-17常辰

长安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矛盾

常辰

摘要: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在建国初期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而实行的带有市场经济色彩的有效政策。但是随着危机的度过,其理念日益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苏联传统的社会结构制度产生一些冲突,新经济政策自身也有其理论上的不足与矛盾之处,再加上外国经济封锁等客观因素,致使其在20世纪20年代中晚期最终走向了终结。

关键词:新经济政策:终结:矛盾

文章编号:978 -7 - 80736 - 771 -0(2019) 01 -147 - 04

苏俄在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打败国内沙俄残余势力和国外干涉军队之后,由于军事共产主义政策中尤其是粮食征集政策的实施,人民普遍不满并产生了重大的政治经济危机。坦波夫省农民起义和喀琅施塔德海军起义都体现出了这种危机的急迫性,政府为了迅速的缓和国内局势开始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但是其一开始就在实行不全面的同时受到了党内大部分人士的攻击和反对,最终在列宁去世后的几年之内经历了一系列危机之后宣告失败。在本文中我将以档案资料来探析新经济政策终结的过程和原因,务必使这一事件更加的清晰透彻,使人们在阅读这段历史的时候产生更多的感悟。

一、新经济政策与客观环境的矛盾

首先应该确定的是新经济政策是在一种迫切的情況下采取的措施,它一开始并不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计划之内,这是在国外封锁严重和国内经济凋敝的形势下出台的恢复经济的经济政策。在这种恶劣的经济环境下,新经济政策中的种种设想的措施是无法实施到位的①,由于物资的大量缺乏,现有的很多生产资料都要经过严格的分配,条件不允许各部门自己来决定工具的拥有数量②。比如劳动国防委员会在1921年4月13日会议所做出的关于不得擅自提取皮带决定:告诉彼得格勒国民经济委员会不得擅自从橡胶工业总管理局彼得格勒仓库提取皮带,责成该委员会立即打电话对其提走利用委员会并没有决定拨给它的皮带(1000俄尺)一事做出解释,劳动国防委员会秘书——莉·福季耶娃⑤。很明显这种配给式的手法不可能使生产实现利益最大化,这致使许多新经济政策的措施停留在了形式上。

另一方面,苏联在1922年经历了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国家出台了非常多的赈灾政策也成立了全俄赈济饥民委员会,在《俄(共)布中央政治局1921年6月29日晚间会议第44号记录摘抄》(1921年6月29日)中,以高尔基为带头人,成立由加米涅夫、李可夫、泰奥多罗维奇等人的委员会④。苏联对赈济灾民投入了很多的生产物资,这无疑也使发展经济的储备资本进一步缩水,所以新经济政策在一开始就实行的非常不顺利。

二、新经济政策的主观理论矛盾

1921年,苏维埃俄国当时面临着极为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外国封锁和国内的不满已经危及苏维埃政府的独立,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开始实施有利于快速发展经济的政策。但是这种新经济政策倡导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这与共产主义目标设定的方针背道而驰。所以,这在当时仅仅是作为权宜之计而产生并且应用的,只是后来经济的较为成功的进步使这一政策得以继续推行⑤。列宁说的相当明确:虽然我们允许资本主义,但这是在农民的需要范围之内,虽然建立了法院,但是我们的法院是无产阶级的,而法院应该知道,我们容许的是什么。凡是公开宣传孟什维克主义者,我们革命法庭应一律予以枪决,否则它就不是我们的法庭,而天晓得是什么东西。在经济问题上可以作让步,但在政治上、在意识形态上是不作任何让步的⑥。

建设社会主义是布尔什维克党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新经济政策与这一目标的不一致性意味着它只是可以作为一个临时的阶段性政策而存在,随着经济的复苏,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目标,其退出历史舞台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三、新经济政策与苏联意识形态的矛盾

同时,新经济政策所面临的更是国内和党内极大的阻碍力量,这些力量在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初期就对此持不合作或者批评态度,他们认为这些措施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一种背叛,最终将在俄国实行资本主义,是社会的倒退。更多的领导人则认为这只是为了缓和经济局势而采取的非常措施,暂时的倒退是为了更好的进攻⑦。后一种思潮在党内从领导人到普通工人都深信不疑,甚至列宁也抱有几分这种思想,他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一年多之后宣布停止退却,开始再次进攻⑧,所以在当时的党内包括托洛茨基在内的很多高级领导思想和态度都很模糊,就如托洛茨基在1922年1月21日对列宁的询问,他想要知道政府在什么意义上、在什么样的限度内对工人国家的经济使用国家资本主义这一术语⑨。从意识形态的方面来说,布尔什维克党对此有着相当深厚的基础,这种基础是每一个党员所必须牢记和遵守的,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主张从阶级斗争来进行社会革命并建设更加公平美好的社会,但是在马克思主义传人俄国的时候,旧俄传统的民粹主义的活动正处于高涨时期,所以布尔什维主义就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些影响⑩,使俄国的马克思主义从此带有更加容易绝对化乃至极端化倾向,这从苏联国内多次剧烈的社会动荡中可以明显看出。所以新经济政策是对这种坚固的思想堡垒的重大挑战,势必会引发抱有左倾主义者的敌视。列宁去世后,苏联党内就新经济政策以及各自阵营的争吵分裂为了以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为代表的一派,他们将新经济政策看成反动产物,准备随时废除政策。以布哈林为代表的一派从经济建设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应该继续推行这些政策并将其进一步增强,利用市场机制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1929年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四月全会》上,布哈林对市场的意义做了原则性的概括:“市场经济的形式在我国还将存在许多许多年。我甚至可以说,市场联系的形式将长期是经济联系的决定性形式。是决定性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既然社会主义的发展是通过市场联系实现的,是通过城乡之间市场的商品流通实现的,就是说,……我们的主要经济角色应当通过市场关系,也就是通过发展商品流通来实现。11”所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意识形态方面的争斗,这种争斗最终又发展成为党内斗争,最终导致了其终结。

四、新经济政策与政治经济体制的矛盾

从一开始,新经济政策就与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基本内容和概念上是背道而驰的。实行新经济政策,必然要求开放市场,并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运行机制,对经济的管理也要符合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规定,但是政府已经习惯了在内战时期所实行的统一征收调配制度,对于突然出现的多种所有制的经济新形式也无法适从,只知道偏袒和保护国营经济企业,这都对新经济政策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12。政府已经习惯了对于一切经济工作的统管,这从《俄共(布)中央全会讨论加米涅夫和索柯里尼柯夫报告的速记记录》(第二次会议)(1924年10月26日)中可以看出:关于伏特加酒托洛茨基:同志们,我完全不清楚该如何对待索柯里尼柯夫同志所提到的一个问题,即人民委员会决定把果酒的度数再提高10度的问题。党内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显而易见,这一通报如能获得通过,则将得到批准。在我看来,这个问题需要单列,最好把它单独列为一条,反正得加以讨论,因为这个问题意义重大………。13从这些片段中可以得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前提与前景都非常的恶劣。

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国内成立了一大批的新兴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和少数的托拉斯和辛迪加企业,但是它们同时都遭受到了国营企业的攻击和打压,这种现象在国家对国营企业持偏袒态度的影响下更加的严峻,私人企业主受到了来自体制内各方面的排挤和打击,斯大林就在《1929年4月16-23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全会速记报告》(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在向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上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化的‘理论观点。斯大林第一次宣告这个“发现”是在1928年中央七月全会上:“……随着我们的发展,资本主义分子的反抗将加强起来,阶级斗争将更加尖锐,而日益强大的苏维埃政权将执行孤立这些分子的政策……镇压剥削分子反抗的政策,为工人阶级和基本农民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14”最终斯大林所坚持的政策迫使私人企业主不愿将积累投入发展和扩大生产,新经济政策最终后力不足,无法继续下去。

在农村地区,国家对富农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政策,苏联政府在20年代不断的对富农实行加税政策,在苏维埃政府的眼中,富农是通过盘剥广大的农村劳苦大众来实现自己的富裕的,所以一开始富农就被当成了阶级敌人来看待。在《弗鲁姆金关于农村状况给联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摘录)》(1928年6月15日)中,他写到:……我们国内的形势的恶化,首先是由于农村形势、农业状况恶化的结果。我们不应闭目不见除一小部分贫农以外,农村都反对我们这个事实,而且这种情绪已经开始感染到工人的城市中心……在有30-40名同志出席的乌拉尔州党委会上,莫洛托夫同志是这样阐述他对农村的态度的:“应该狠狠打击富农,要吓得中农在我们面前毕恭毕敬。15”最终对富农阶级的削弱和迫害造成了苏联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事件之一。

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会伴随着对政府职能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公平民主的法律保障体制。但是苏联没有因新的经济政策实施而出现进一步的政治民主化现象。而恰恰相反的是正因为经济中出现了资本主义因素,政府对于这一情况的严重敏感导致了对政治思想保守的加强,所以在列宁去世后经历了长时间的党内斗争,最终只能由一个人来完全掌握列宁的政治遗产,无论最终谁可以获胜,他都可以左右新经济政策的命运⑩。最后1929年12月27日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者土地问题专家代表会议上宣称:“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让它见鬼去吧。17”

最終,在高度集中的对经济生产的行政干预和对新兴两大新经济阶级的打压使新经济政策的发展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对国营企业的偏袒和私人企业的监管压制使新经济政策无以为继,走向了终结。

新经济政策在实施初期发展势头较为迅猛,除了为恢复苏联经济起到了重大功用之外,列宁对它的大力支持是一个重要的延续因素。从1921年到1924年,苏联经济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除了从战争中恢复之外,国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随着列宁的去世,新经济政策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党内就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存废问题形成了两大派系,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坚持要废除这一政策,但是在党内有崇高声望的布哈林坚持市场经济政策,最终在斯大林的帮助下战胜了所谓的“拖季联盟”。然而,斯大林并非一个开明的共产主义者,他帮助布哈林仅仅是为了得到其支持成为新一代的政治领导者。1926年的时候,因为工农业产品和物资的匮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采取了极端的在内战时期实行的粮食强行收集政策。

在苏共十五大结束后发布的第一批政治命令之中,斯大林要求“在一个星期的期限内做到粮食收购的决定性转折”,“需要对富农和破坏农业价格的投机分子采取特别的镇压措施18”,对各级组织领导人规定个人的责任,对领导者随时撤换。这也是斯大林第一次体现出对新经济政策的敌视与反对态度。

布哈林坚决反对对农民征粮,他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保存和发展市场关系,正是这样才能保证把个人的,集体的,群众性的,社会的和国家的积极性巧妙组织起来”,最大限度的动员为社会主义工作的各种经济因素”他注重从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情况中来寻找粮食危机的原因19。相反的是斯大林则继续坚持他的阶级斗争形势更加严峻的论调,继续实行“自上而下的革命”

布哈林还在1929年的四中全会上指出:……阶级越是迅速地走向死亡,阶级斗争就越尖锐,看来,正是在不再有任何阶级的时候,阶级斗争将会燃起最炽烈的火焰!④”他还谈到,斯大林的阶级斗争尖锐化的政策会导致社么样的实际后果:“……我们走到了社会主义的大门口,看来我们要么打内战,要么饿死,剩下一堆白骨。”最终,斯大林式的政策造成了数以千万人的牺牲。使俄国经济在发展速度较快的同时严重缺乏后力和平衡性,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所造成的危害最终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之一。在1929年1月30日召开的联共(布)政治局和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团联席会议上,斯大林以布哈林和加米涅夫的关系为借口将其定性为反动分子,在1929年中央四月全会上,彻底取得了对布哈林集团的胜利。

在党内斗争胜利之后,斯大林在1929年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上批准了实现超高速工业化的五年方案,规定工业总产量增加1.8倍,而第一部类增加了2.3倍20。这种极端化发展工业化的措施实际上已经放弃了新经济政策稳健的步骤,最终斯大林以一句“见鬼去吧”彻底宣告了其终结。

五、新经济政策与苏联社会传统的矛盾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在苏联社会中也激起了很大的波浪,其造成的较为严重的社会分化引发了人民的不满,同时新经济政策对传统农村的恢复与布尔什维克政府所追求的理想化农村蓝图的背离也造成了诸多矛盾。

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社会出现了一批通过商品经济和资本活动而富裕起来的人,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被裁汰的失业人群,这对于苏联政府所倡导的共产主义事业是不可容忍的,将这批富裕人民定性为“新资产阶级”这进一步引发了群众的不满22,他们认为自己有权来通过打倒富裕人群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而城乡富裕阶层也对政府的措施表示不能接受,但是出于恐惧,他们不敢将自己所积累的资本投入再生产,从而是新经济政策无法良好发展。在《扎波罗热茨致联共(布)中央的信(摘录)》(1926年8月30日)中,他写到:为什么共产党现在不重视,确切的说,不制止日益发展的新经济政策的继续增长?这个问题常常不由自主的萦绕在心头。其实……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既定作用,现在是给它送终的时候了,因为合作化可以完全取代这种新经济政策。我觉得,该是最大限度地重视取消新经济政策问题的时候了,因为在苏维埃国家里,看到不走正门的家伙让人厌恶,而重要的是,该制止一些人昧着良心诈骗,靠工农的血汗钱生活了……我个人觉得,这种新经济政策对我们苏维埃国家没有任何……实际的好处,当然,过去有段时间它是有益的,但现在是有害的……23。这完全反映出随着国家政策的定性人们也开始积极响应,对于社会不公平的不满成为了新经济政策走向终结的推动因素。

第二,新经济政策同时也改变了苏维埃政权体制下的农村社会结构。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府对农村的设想是通过在国内战争时期的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直接从封闭的自然经济过渡到共产主义经济水平。但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打断了这种改变进程,改革使农村得到了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同时也使村社实现了复兴。苏维埃经济政策所提倡的合作团结也加强了农民进行集体合作,这无疑也符合村社的结构建设,所以在20年代成为村社发展较为兴盛的时期24。但是苏维埃国家政府开始担心封建主义在农村复苏,对村社进行一些政策上的限制,试图把村社纳入当地苏维埃政府管辖区域之中。村社也想要走独立发展的道路,试图通过发展经济来摆脱控制,这造成了政府与村社的尖锐矛盾,政府为了打压村社的发展势必要对经济加强监管和迟滞,使新经济政策的发展步履维艰。

新经济政策的终结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在本文中我重点从内外两个大方面探寻其终结过程和原因,外部的封锁导致了发展的先天不足。内部政治、经济、社会传统的矛盾,自身理论缺失和动荡的党内斗争最终使新经济政策发展不全面且举步维艰,最后因意识形态与斯大林所代表的苏维埃政府不同而被强行终结。苏联从此也走上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之路,虽然后来又对此加以多次调整,但都无法突破其固有桎梏,而苏联社会体制也最终变得内在发展动力不足而走向了解体。

注释:

①马龙闪:《取消新经济政策原因新论》《当代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7月期第12页

②Seton - Watson,H.The Russian Empire, 1801 - 1917,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p123.

③沈志華:《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8卷第94页

④沈志华:《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8卷第206页

⑤Righy,T.H.Communist Party Membership in the USSR, 1917- 1967,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8. p226.

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7页

⑦Matthews,W.K.The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of Russia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53. p156

⑧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上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176页

⑨沈志华:《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5卷第219页

⑩马龙闪:《取消新经济政策原因新论》《当代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7月期第13页

11 雅科夫列夫:《新经济政策是怎样被断送的》第4卷人民出版社第10页

12 Kuromiya,H.Stalin'sIndustrial Revolution: Politic,s and Work-ers, Cambridge, CamM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p89.

13沈志华:《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6卷第78页

14雅科夫列夫:《新经济政策是怎样被断送的》第4卷人民出版社第11页

15沈志华:《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403页

16Kuromiya,H.Stalin'sInduslrial Revolution: Politics and Work-ers, CamMdge, CamM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p106.

17 《斯大林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51页

18 雅科夫列夫:《新经涛政策是怎样被断送的》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6页

19雅科夫列夫:《新经济政策是怎样被断送的》第4卷人民出版社第10页

20雅科夫列夫:《新经济政策是怎样被断送的》第4卷人民出版社第11页

21雅科夫列夫:《新经济政策是怎样被断送的》第5卷人民出版社第2页

22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上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180页

23沈志华:《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9卷第537页

24马龙闪:《取消新经济政策原因新论》《当代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7月期第17页

参考文献:

[1] Kuromiya,H.Stalins Induslrial Revolution: Politics and Work-e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2]Matthews, W.K.The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of Russia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53.

[3] Rigby,T.H.Communist Party Membership in the USSR, 1917- 1967,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ly Press,1968.

[4]Seton - Watson,H The Russian Empire, 1801 - 1917, Ox-ford, Oxford Universily Press, 1967.

[5]雅科夫列夫:《新经济政策是怎样被断送的(一)》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雅科夫列夫:《新经济政策是怎样被断送的(二)》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雅科夫列夫:《新经济政策是怎样被断送的(三)》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雅科夫列夫:《新经济政策是怎样被断送的(四)》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雅科夫列夫:《新经济政策是怎样被断送的(五)》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0]沈志华:《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1]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2]马龙闪:《取消新经济政策原因新论》《当代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7月期

[13]《斯大林全集》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14]《列寧全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猜你喜欢

矛盾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书法中的“矛盾”与变化
党的“十九大”精神我知道
神秘的汀娜
反证法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架桥
用认知的递进过程学习哲学常识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