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少数民族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创新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研究
2019-03-17奚社新
陈 韵 奚社新
(1.东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1189;2.东南大学 党委研工部,江苏·南京 210096)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少数民族地区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不断增多,研究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中少数民族研究生数量也日益增多。高校内少数民族研究生群体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可以说,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未来的发展与稳定,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提升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素质的教育管理。与此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自身文化复杂性的影响,高校少数民族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不断出现新的挑战。因此,研究新时代少数民族研究生日常管理出现的问题并探究背后原因,进而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创新少数民族研究生日常管理方式对少数民族研究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少数民族研究生日常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少数民族研究生日常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
高校少数民族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主要涉及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管理,具体包括思想引导、后勤管理,以及理论知识学习等方面。目前,各高校普遍形成以党委领导为主并分管学生工作,共青团委员会为辅助,学生会及社团为补充的管理体系,其中党委主要通过设立党委学生工作处,负责少数民族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日常的事务管理。现阶段,高校少数民族研究生的这种日常管理体系的设置不够科学,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少数民族研究生日常管理的实效性[1]。首先表现在少数民族研究生日常管理中将本科生与研究生进行分类别管理,没有形成统一体系,这不利于同民族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助,同民族的少数民族学生间民族文化习惯相同,本民族的学生更易进行交流,而分层次管理会不同程度地割裂这种联系。其次,少数民族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咨询部和学生管理部相分离。而高校中就业指导是与学生学习事务紧密相连的,两部门的分开管理不仅不利于少数民族研究生及时了解职业要求动态,而且不便于就业指导教师对少数民族研究生就业方向、实习指导等服务工作的开展。最后,缺少能够使少数民族研究生及时反馈诉求的管理机构。在高校的少数民族研究生日常管理体系中,突出党委学生工作处的领导管理,少数民族研究生处于被动,不能及时表达自身的诉求。[2]如遇到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容易出现严重后果。
(二)少数民族研究生日常管理方法单一
现阶段各高校普遍以党委领导为主,依靠机关行政管理的方式,通过设立党委学生工作处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而行政管理延伸到学校的各院系后,会减少至几个简单部门,如行政部门、教研室以及学生处,其中学生处主要负责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一线工作,上对党委学生工作处负责,下设相应的辅导员处理日常管理工作。[3]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最密切的日常管理人员,且从新生入学至毕业,时间长、交流密切。辅导员除了要给高校学生新生入学指导、生活指导以及就业指导等工作外,还要对校园的学生思想动态进行监督。通常辅导员既要负责本科生的辅导、监督工作还要兼顾研究生,工作量大、复杂程度高,且有些时候出现辅导员人手不够现象,这就使得高校辅导员很难对少数民族研究生自悉心管理。在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简单以灌输教育内容为主,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管理,尤其是面对学校内部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仍旧采取与普通学生教育方式相同的管理方法,缺少沟通与互动。
(三)少数民族研究生日常管理者专业化水平不高
少数民族研究生的管理将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在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日常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不断提高高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现阶段,高校管理者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日常管理者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教师亦呈现年轻化趋势。相对于高校其他教师,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队伍建设不足。[4]高校学生日常管理教师虽然活力增强,但经验不足、责任心缺乏,甚至出现专业不对口,呈现出管理专业性缺乏现象。而且校内大部分学院针对少数民族研究生没有配备专门的管理者,没有形成少数民族学生的专门管理部门。
(四)少数民族研究生日常管理方式针对性不强
目前,高校内部管理者对少数民族研究生的管理方式针对性不强。[5]在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高校管理者很少考虑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特点与成长需求,在针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中,学生工作的具体方法以及针对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中,也简单地以统一管理为主,日常管理体系不完善,也没有专门管理少数民族学生的组织机构,甚至缺少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和经费。
二、新时代少数民族研究生日常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的探究
(一)在管理对象上,少数民族研究生自身群体呈现出复杂性
高校少数民族研究生来源于多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各自有其本民族的语言、文化特色及宗教信仰,这些少数民族研究生的学生成分也更加复杂,各民族间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民族融合管理问题凸显[6]。因此,少数民族研究生群体自身的复杂性给高校内日常管理工作者增加了难度。高校少数民族研究生由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差距大,多民族聚集容易产生摩擦,尤其宿舍安排实行不同民族混住,更容易产生摩擦。民族生活习惯的不同要求少数民族研究生管理者密切关注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引导与帮助。另外,高校内少数民族研究生普遍家庭经济困难,且少数民族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偏离铁路、公路地区,信息网络系统相对落后,家庭经济状况更加困难,这是少数民族研究生日常管理者所要面对的问题。
(二)在管理者上,少数民族研究生日常管理者专业性不够高
高校管理体系是否完善,管理者是否专业化直接影响高校内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成效。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日常管理体系中缺乏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专门部门,特别是一线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高校内学生日常管理普遍实行各院系领导负责制,并由辅导员对具体的学生工作进行直接管理。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相应的辅导员需求量也日益增加。高校内的辅导员是学校一线工作者,工作量大、任务复杂,很多高校工作者不愿意做辅导员工作,导致辅导员人才紧缺。高校内每个学院通常只有一名辅导员,既负责本科生也负责研究生管理工作,共同管理普通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事务,具体管理工作中对少数民族语言精通的辅导员少之又少,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管理中也缺乏专业性,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大。[7]
(三)在外部环境上,多重因素交互影响
首先在民族特征上,民族高校存在多种潜在风险。从整体来讲,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认可国家政策及发展,然而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受各类不良意识形态引诱侵蚀,不愿意接受学校的各类正常管理,有可能被不良企图的敌对势力所利用,甚至会被操纵破坏学校、社会的正常学习、生产、生活等活动。其次在意识形态特征上,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可能会受西方势力网络平台的影响,被不良的西方价值灌输,并且有可能会借助语言、民族文化等形成意识形态藩篱,这会严重影响学校进行统一管理。最后在外部环境特征上,民族教育受到多重因素干扰,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会使其产生价值观迷失的问题。部分民族高校建设水平相对滞后,资源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学生对学校教育产生怀疑,进而导致信任危机,对维护民族团结产生负面影响。
三、新时代少数民族研究生日常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有网络信息系统的高校研究生日常管理体系
一方面,高校可以将“互联网+”运用到少数民族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体系中,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我们生产和生活中随处可见。高校可以依托“互联网+”,借助网络平台,建设少数民族研究生事务的相关管理平台。如高校少数民族研究生微信公众号、辅导员在线服务网络平台、高校心理辅助网络平台以及家长网络服务平台等,通过这些网络平台的构建,可以拉近高校教育管理者与学生家长的距离,使高校管理者更加了解学生特点,从而促进教育合力发挥作用[8]。少数民族研究生可以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寻求帮助,高校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也可以及时了解少数民族研究生的心理动态、家庭情况变化等,进而对需要帮助的少数民族研究生给予帮助。
另一方面,高校可依托大数据资源,增加管理渠道,促使管理者对少数民族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从而提供及时的帮助与服务。近年来,大数据不断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如,我们日常网购中经常光顾的店铺,再次登录网购界面时,店铺会自动推到首界面。[9]高校可以依托大数据智能化的管理体系,对少数民族研究生的数据进行收集与管理,如,社团数据、宿舍数据、网络数据等,进而通过数据轨迹了解少数民族研究生的生活状态,为高校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帮助及管理学生提供参考。依靠大数据的高校智能化学生日常管理,既增加了管理的科学性,也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二)加强少数民族研究生日常管理者队伍的建设
高校应该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研究生日常管理者的素质,包括专业化知识的扩展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另外,高校学生日常管理者还要了解学生群体特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及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施的方针政策。只有这样,学生管理者才能更好地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在最短的时间了解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管理与服务,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解决,从而增强管理的实效性。最后,高校应对一线的学生日常管理者进行定期的培训与指导。如利用寒、暑假组织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管理者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参观,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与风俗特点。
(三)发挥少数民族研究生主体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日常管理者要转变以往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理念。少数民族研究生大多拥有不同的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自身的发展规律与特点也各不相同,需要管理工作人员更多地关注少数民族研究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高校管理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给予少数民族学生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在制订高校管理措施时考虑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施展自身才华的环境与平台,让少数民族学生主动参与到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具体实施过程中,使少数民族学生形成归属感与荣耀感。在具体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高校少数民族研究生中学生干部的作用,进而促进民族团结、形成有利于不同民族学生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如利用高校各班级的学生干部,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形成学习与生活帮扶小组,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