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武华:介入放射技术在肝病诊疗中的应用
2019-03-17陈词
本刊记者:陈词
介入治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通过介入微创的方法解决许多疾病的诊疗问题,是近些年临床诊治研究的一个热点。介入放射技术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使许多不可治或难治的肝脏疾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在大家都知道肝癌通过做介入治疗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对介入治疗在其他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了解不多,比如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难治性腹水等。
介入治疗在一些肝脏疑难杂症的诊疗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侧支循环开放导致的肝性脑病、慢性黄疸等。严重的侧支循环开放会减少肝脏的血供,可导致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狭窄、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肝萎缩,影响肝脏对毒性物质的代谢,引起反复的肝性脑病及长期黄疸的发生,而这些表现是可以通过介入治疗进行治疗的。
记者:大家都知道介入治疗有不同类型,那在不同的病情、不同的阶段分别采用哪些方式合适?
郭武华:肝病相关的介入治疗方法非常多,采取什么样的介入方法应根据肝脏不同的疾病及不同的病程来决定,应合理、规范应用这些介入微创技术于肝脏疾病。
介入治疗使大部分原来认为不可治的疾病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比如合并严重门静脉癌栓的肝癌。甚至有些肝癌患者初诊时癌栓已累及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这些患者以往认为已经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分子靶向治疗效果也有限。近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解决门静脉癌栓的问题,在近2年多的临床研究中对严重门静脉癌栓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通过门静脉支架和碘125粒子的植入,联合同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部分患者肿瘤消失,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极大地延长了患者的寿命。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再出血风险高或内科、内镜难以控制的出血患者,TIPSS术可以减少再出血发生和延长患者的寿命。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测定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重要的介入诊断技术,但在国内的临床应用还需要积极的推广。
肝脏有两套入肝血管,肝脏入肝、出肝血管的异常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介入治疗在肝血管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如肝动-门静脉瘘,造成门静脉压力的急剧增加,致使有些患者可能没有肝硬化,却有很严重的门静脉高压的表现,出现腹水、出血等。这种情况只需将动-门静脉瘘的血管或瘘口进行封堵,就能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腹水,控制出血。
肝脏的血管病非常多,有大家知道的布-加氏综合征、动-门静脉瘘及肝静脉阻塞综合症等,还有现在仍不被大家重视的侧支血管开放导致的各种疾病。临床上经常有慢性肝性脑病的患者反复肝性脑病,甚至有些患者肝功能正常,这些患者应该诊断是否合并有肝血管的问题。有些患者脾肾分流开放、脐静脉开放或其它一些静脉开放,引起大量的血流不经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引起高血氨及肝性脑病的发生。我们应该通过检查将这种患者甄别出来,因为对这种患者,通过将粗大的侧支循环血管堵塞就可以获得治愈。
记者:患者做介入治疗的时候,需要配合的事项有哪些?
郭武华:因为介入治疗大多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是清醒的,因此患者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如要保持安静和制动,还要在造影时控制好呼吸,使病变能显示清楚,有利于正确实施治疗,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总的来说对患者的要求是非常低的,大多数肝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前、术后都不需要禁食,应在术前和患者做充分的沟通,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记者:介入治疗会有副作用吗?
郭武华:介入治疗的副作用和进行的介入操作类型有关,有些副作用是药物引起的,有些可能是患者因紧张、睡眠不好引起的。但是总的来说,介入治疗的副作用较轻,如前面所说,术前和患者的沟通非常重要,也可以减少副作用的表现。适当应用些药物也可以很好地降低副作用的发生。
记者:乙肝患者很多都在服用抗病毒药物,那在做介入治疗的时候怎么注意这个抗病毒治疗呢?
郭武华:介入治疗和抗病毒治疗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一般是在抗病毒治疗患者发现有其它情况变化下才会使用的方法,比如肝癌、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难治性腹水及侧支循环开放引起的肝性脑病。抗病毒治疗应该遵从各种病因抗病毒治疗的一般原则,有肝硬化和没肝硬化的患者抗病毒治疗是不一样的,例如有发生肝硬化的乙肝患者,一般建议终生给药,发生肝癌的患者也建议终生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