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技术
2019-03-17李洵
李 洵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重庆 400020
1、前言
城市道路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基础设施,对保障商品的运输、流通和城市居民的出行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在快速的发展,城市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建设。城市化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生态建设已成为城市道路设计的发展方向。
2、生态设计的原则
在道路设计的时候,设计者应该要尽量的节约到资源。除自然资源外,还要节约物质资源和土地资源。依据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最少的资源,建设最优质的公路工程,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无论是哪种工程的建设,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垃圾和废水的随意排放。时间不断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垃圾排入大自然,远远超出了自然的自净能力,这会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所以,在道路的建设里面,设计应该要遵循低污染、环保的原则,并充分的考虑到上述所讲到的问题。施工的时候所产生的废弃物,由工程建设部门科学处理,尽量的减少到对生态系统的污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工的时候应该要尽量的选用到污染较小的材料。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污染低。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城市道路不仅可以促进到城市的经济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们的出行安全。同时,尽量的减少到道路建设给居民带来的不便,确保到居民的生活质量。
3、生态理念的分析
3.1 、基础环保的理念
在城市道路设计里面,有关的部门应该要充分的尊重到当地景观,注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保护。保护好城市的历史,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到道路的工程尽量少占地。注意路网的合理布局,复制选线的现象。道路设计指标和标准较多,应该要合理的利用,尽量的减少到用地面积。有必要采取到保护的措施,保护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区。在城市道路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实际的工程建筑物和构筑物,而且要在施工结束后尽可能地恢复或补偿受损的环境。在项目后期设计里面,要充分的认识到其环保的功能。为可以促进到生态环境的恢复,提高补偿设计后的补偿能力和效用。
3.2 、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促进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到环境的保护,控制好环境的污染,提高环境的质量。确保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3.3 、安全性的理念
安全理念是贯穿城市道路设计全过程的“安全预防”理念,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道路。道路生态设计的根本保证在于安全设计,不仅需要安全设施的设计,还需要容错设计。这一设计理念的核心是借助道路设施等外部客观条件,为用户创造一个包容的空间,纠正用户可能出现的一些误判。
4、城市道路设计里的生态技术
4.1 、环保路面技术
1.沥青路面排水降噪的技术。这种路面又称为开级配防滑耐磨层。沥青混凝土由矿物级配和高粘度沥青组成,空隙率大于20%。通常铺设在城市道路的中上层。因为其的空隙率大、透水性好以及吸声降噪的效果比较好,车辆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小;2.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这个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添加适当的添加剂来改善到沥青混凝土的拌和和可加工性,降低摊铺的温度,提高到沥青混凝土的温度,从而减少加热燃料的使用,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这个技术适用在大部分热拌的材料,温度可降低到30℃,节能效果可达30%;3.彩色沥青路面的技术。这个技术涉及到不同颜色道路的铺设、彩色陶粒集料沥青混凝土的铺设和道路的涂装。这条路装饰性更强,也提高了路面热辐射的反射能力,有效的避免到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4.2 、路面再生的技术
与传统的沥青路面养护相比,沥青路面再生可节省到大量沥青、碎石等的原材料,节省工程投资,有利于废物处理和环境保护。具有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个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专业的道路再生设备,在开挖、破碎、再生后,会使得原路面与新的集料、沥青材料以及再生剂充分的混合到一起,在保证良好路况的基础上进行原路面的摊铺。然后依据温度的不同,路面再生的技术可以分为热再生和冷再生。混合料热再生主要应用在混合料的路面,可以很好地控制好混合料的质量。
4.3 、光触媒技术的应用
所谓的光催化技术,指的是空气里面有害物质的氧化和降解。借助光催化和学习,不会对环境造成第二次的污染。现在最为广泛使用的光催化技术是二氧化钛作为催化剂。在阳光进入到二氧化钛的时候,它会产生与汽车尾气里面的氮氧化物反应的活性氧分子。这时,如果雨水会产生稀硝酸溶液,路面就可以了。二氧化钛的吸收是为可以更好地消除氮氧化物的影响,而不是消耗在同一时间。但是,因为它的高成本,我们通常不会直接在路上使用。我们通常在道路两侧用其来安装隔音屏障和护栏。
5、结束语
城市道路生的态设计是一个基于科学技术进步的开放式设计系的统,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和更新。我们要把环保融入到设计的理念,充分的融入到生态原则。在技术的应用方面,一方面要充分的利用好现在拥有的材料技术,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好城市道路环境评价的体系,这样才可以为城市道路生态的设计提供到理论上的依据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