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方法探析
2019-03-17程红
程 红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中医妇科学基于中医基础理论,运用整体观念系统地研究女性的生理和病理特征以及对特定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中医理论有两个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即中医认为人是由多个组织、器官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各司其职,保持着统一性、完整性和平衡状态,当整体平衡被破坏则会引发各种疾病。辨证论治是以阴阳、气血学说为思维,运用四诊八纲,辨病因、辨病性、辨病位、定病机,立法施治。中医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痛经、胎不安和治未病等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西医妇产科学则是基于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从微观角度来系统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计划生育。西医在急救、肿瘤手术及化学治疗、仪器检查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笔者本科为西医院校毕业,后取得中医学硕士,从事临床工作和教学20余年,深切体会到如果能正确地结合中西医科学,可以发挥两种理论优势,能极大提高疗效。但两套理论经常让学生混淆,不能正确地融会贯通,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的经验简单总结如下。
1 中西医对比教学
1.1 疾病名称的中西医对比 中医的病名多来源于主要症状,而临床上同一症状会出现在多种不同的疾病中。比如中医病名痛经,在西医则包括原发性、继发性痛经。而西医的继发性痛经往往是很多疾病的一种表现:涉及的疾病最多见的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其它的有盆腔静脉瘀血症以及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等。中医病名崩漏,在西医则包括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病变、全身性的凝血相关疾病,而最多见的是与卵巢排卵障碍有关的异常子宫出血。中医中的带下病如带下过多,在西医常见于生殖系统炎症、宫颈病变、子宫内膜病变等。
中医病名简单直观,易于掌握,而西医病名相对复杂且临床表现多样,所以在掌握病名方面,应首先熟悉各种疾病的西医临床表现,则自然能与中医病名相对应。将中西医病名正确对照起来,能深入了解疾病的本质,找到中西医结合的切入点。
1.2 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的中西医对比 基于月经周期中肾阴阳、气血的变化规律,中医将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经后期、经间期和经前期四个阶段;它们可以分别对应于西医月经周期中的四个时期即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1]34。中医关于月经产生的机理,有“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学说,其核心思想是:月经的产生是肾气、天癸、冲任和气血共同作用于胞宫,并且相互协调,还需要其他脏腑和经络的协同作用,导致胞宫定期藏泻的生理现象[1]36。如果“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平衡失常且不能有效协调,则会导致不同形式的月经异常。中医妇科学根据上述理论采用分期论治,形成了中医人工周期疗法:行经期和血调经,理气行滞;经后期滋肾益精,调补气血;排卵期益肾温阳,化瘀通络;经前期温补肾阳,注意阴中求阳。对应于中医,西医妇产科学中与月经产生和调节有关的为“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2],月经是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相互作用和协调的结果。HPO轴功能障碍可引起月经病。根据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变化,经常采用雌激素和孕激素序贯治疗,即人工周期疗法:从月经第5天开始服雌激素至月经第21天,最后10天加服孕激素。在月经病的教学中,将中医和西医对比施教,求同存异,能使学生思路清晰,更有利于理解和接受。
2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中医诊断学的本质在于辨病与辨证分型,中医的诊疗始于识病,《医学源流论》言“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授课时要让学生理解中医诊断中的病反映的是全过程,而证则是反映某个阶段;因此,诊断时病与证必须相结合,以反映疾病的本质。在中西医结合教学中,衷中参西,教给学生怎样把中医辨证思维和西医诊断技术联系起来,并培养学生能够将中西医的优势正确灵活的运用。如中医妇科中的崩漏在西医中可能是异常子宫出血—排卵障碍,或者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疾病。在教学进程中,设计PBL活动,分成小组讨论,教师结合学生讨论中发生的问题再分析、启发,解释为何须采取彩超和性激素、血常规检查等西医诊断技术;从中医角度而言,首先讲解“气虚不摄血”“血热迫血妄行”“瘀血阻滞、新血不得归经”等中医理论,再采用PBL教学法讲解其病因病机及相关的辨证治疗。再比如不孕症,辨证治疗前可利用彩超、输卵管畅通性检查等西医诊断技术分清是排卵障碍还是输卵管阻塞,如果排卵障碍可以按中医人工周期法辨证治疗;如果输卵管阻塞,中医治疗应以化瘀通络为主,如果完全梗阻则需要手术疏通输卵管或辅助生殖。
因此,在将中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时,可以先确定西医病名,然后确定中医病名,并进行中医辨证,这样学生能较容易地将中西医结合起来。
3 中医与西医治疗的先后或主次
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阶段和不同的表现,病情也有轻、重、缓、急之分。授课时要注意分清中西医治疗的先后或主次,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中西医治疗的切入点[3]。如当崩漏暴崩下血之际,属于急、危、重症,必须立即应用西医治疗如输血、补充血容量,甚至诊刮;如果此时用中医治疗,则可能延误病情;故此期重点介绍西医治疗方法。但等出血减少后则可予中医辨证治疗以固本澄源,故此期重点讲授中医辨证治疗。
对于盆腔炎性疾病的急性发作,尤其是有高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甚至形成盆腔脓肿情况,首先要应用抗生素治疗,可以配合中药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故此期重点介绍西医治疗方法如抗生素的配伍方案及手术指征。当急性炎症控制后,则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故此期重点讲授中医辨证治疗。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处理不当会引起休克或导致死亡,在该疾病的教学活动中,课前一周让学生查阅相关知识,课堂上列举大量临床典型病例加深学生印象,如突发剧烈腹痛出现腹腔内出血的手术照片,使学生直观面对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老师进一步讲解把握手术时机的重要性。本章应让学生懂得及时手术最安全;保守治疗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如病情稳定,符合保守治疗指征,则重点放在辨证论治。
这种主次分明的授课,可以使学生掌握各个疾病采取中医、西医治疗的优势,取长补短,而非变相的偏颇。
综上所述,笔者以中西医对比教学、辨证辨病结合、中西医治疗方法的选择思路来实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教学,并与临床密切结合,突出各疾病中医、西医治疗的优劣势,强调取长补短;同时,选择运用PBL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