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水课”,成就“金课”
——关于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有效教学途径的思考
2019-03-17梁忠秀郑长民
梁忠秀,郑长民,刘 鹏,林 江
(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
《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中要求“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关于“金课”的定义,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了“两性一度”的评价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与之相反的“水课”是指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课。
基础医学概论是一门整合课程,其教学内容涵盖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十余门课程的知识,主要为高等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1]。围绕金课“两性一度”的标准,结合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特点,本文进行了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思考。
1 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体现课程的“高阶性”
运用多种形式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遵循“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这一原则导向,以“结构-功能-疾病”为主线[2],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淡化学科界限,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具有系统性、连贯性。比如在讲授完《基本组织》这一章节之后转入《器官和系统》的学习,然后衔接《正常人体系统的功能调节和稳态》的学习,并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对前面的学习过的内容再进行复习,加深记忆和理解。
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对任课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任课教师能够跨学科承担教学任务,这样不至于因为教师的频繁更换而使教学内容无法有机地衔接,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基础医学概论的任课教师需要有计划地跨学科相互听课和试讲。
2 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融入学科前沿知识,体现课程的“创新性”
2.1 线下教学形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热烈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打造金课至关重要的一环。比如在课堂中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形式,可以以问题开始,如在学习《骨的结构》这一小节,可以先提出如下三个问题: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是怎么回事?贫血如何确诊?白血病的发病机理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有目的地掌握重要知识点,同时也可以把知识融入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以问题结束,如在学习完《血管》这一节后,提出“口服药物治疗胆囊炎,试问药物是如何到达胆囊的?”这一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对这一节课内容进行梳理小结。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诸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其它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 线上教学形式 首先把本门课程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视频、教学资料等课程资料上传到学校官网的课程中心,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更新,特别是教学视频这一板块,可以将课堂上学生反映的难以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录成慕课,让学生反复学习。
其次对一些基础实验的讲授,如反射弧的分析、人体血压血型的测定、革兰氏染色、运动系统的认识等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穿插进行,但对一些难以开展的实验需要通过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实训项目来解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扩展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学视野。
线上线下教学形式的混合运用,开辟了“智能+教育”新途径,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全面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
2.3 融入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的知识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为学生适当引入基础医学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研究热点。比如在讲述致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时,引入“基因编辑婴儿露露娜娜”事件,让学生对此事件发表看法,同时引入了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相关知识;针对目前大学生喜欢玩手机、不重视早餐、喜欢叫外卖等习惯特点,在运动系统、消化系统等章节的讲授过程中注意结合现在学生的习惯特点进行知识解析;针对目前心血管疾病高发的态势,把循环系统章节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章节的内容进行整合,并设置一节“坚持健康生活方式,远离心血管疾病”的科普课,和学生进行互动。此外,在知识的整个传授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比如在病原微生物的章节中引入“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的故事。
3 适当提高课程难度,体现课程的“挑战度”
本课程在我校虽然是为非医学专业的高职学生开设,但在不脱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适当提高难度,拓宽知识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体系,提高课程的“含金量”。比如在免疫学章节,围绕固有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及联系这一知识点进行讲授,可以让学生把免疫系统这一节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整合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在免疫学这一章学习结束后让学生画出本章的思维导图,对免疫学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掌握,为后面人体疾病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再比如肿瘤这一节,为学生们介绍当前肿瘤治疗的最新进展——PD-1/PD-L1免疫疗法,启发学生思考从中药中筛选抗肿瘤的活性物质,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激发中药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的设计思路[3]。
总之,基础医学概论作为复合型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任课教师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本门课程打造成“金课”,必须探索一套适合本门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让学习本门课程的非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