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51例病例分析
2019-03-17周倩崔俊昌
周倩 崔俊昌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北京100853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又称为Kikuchi Fujimoto Disease, 于1972年 由 日 本 学 者Kikuchi[1]和Fujimoto[2]报道,之后国内外陆续有该病的报道。HNL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病例分布以亚洲多见,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大多数病例在6个月内得到改善[3]。由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单纯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呼吸道感染、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药物热等[4]。临床上常大量给予抗生素治疗,因此早期诊断是至关重要的。现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8~2017年收治的经淋巴结活检确诊的51例HNL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合文献探讨HN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8~2017年间收治的51例HNL病例,所有病例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并经淋巴结活检确诊。其中男23例(45.10%),女28例(54.90%),男女比例1∶1.22;年龄(25.98±13.53)岁,年龄范围为4~63岁,30岁以下34例(66.67%)。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
1.2 研究方法 对51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及治疗等进行整理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疲乏和关节疼痛。51例病例中49例(96.08%)表现为发热,多为高热,体温最高达40℃,多伴有畏寒、寒战,且发热多为首发症状,持续时间数天至数月不等。疲乏16例(31.37%),关节疼痛16例(31.37%)。19例(37.25%)伴有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淋巴结肿大51例(100.00%),皮疹25例(49.02%),脾肿大17例(33.33%,其中2例表现为肝脾同时肿大)。皮疹和肝脾肿大在体征上仅次于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3 cm的47例(92.16%)伴有触痛。47例(92.16%)出现颈淋巴结肿大,其中39例(76.47%)为双侧多发肿大。51例中8例仅行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其余43例行多部位超声检查的病例中7例为单部位受累,7例为2个部位受累,29例为多部位受累。在多部位受累中22例同时累及颈部、腋窝和腹股沟区淋巴结,19例有锁骨上、颌下、颏下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肠系膜和皮肤淋巴结受累相对较少。皮疹多为一过性、充血性皮疹,多在发热后出现,可以出现在额面部、躯干及四肢,可伴瘙痒,皮疹可自行消退,部分在使用激素后消退。肝脾多为轻度肿大,无自觉症状。多数患者就诊于风湿科、呼吸科,部分就诊于儿科、口腔科、发热门诊、血液科。
2.2 实验室检查 51例病例中,血红蛋白减少30例(58.82%),白细胞减少27例(52.94%),白细胞增高10例(19.61%),部分病例有血小板减少。乳酸脱氢酶升高37例(72.55%),转氨酶异常26例(50.98%)。HBsAg(+)3例(5.88%)。42例病例的ESR增高26例(61.90%)。45例病例的C反应蛋白增高30例(66.67%)。41例病例检测了病毒抗体,29例(70.73%)有病毒感染史,其中CMV-IgG(+)18例,EB病 毒IgG抗体(+)17例,风疹病毒IgG抗体(+)11例,肺炎支原体(+)10例,单纯疱疹病毒IgG抗体(+)9例,各型流感病毒检测(+)共7例,弓形体IgG抗体(+)1例,呼吸道合胞病毒Ig M抗体(+)1例。完善抗核抗体检查的39例患者中,抗核抗体(+)8例(20.51%),抗SSA和/或抗SSB(+)3例(7.69%)。完善免疫功能检查的共36例,血β2-微球蛋白增高19例,IgE增高20例,IgG增高8例,Ig M增高5例,Ig A增高4例,C3降低6例,C4降低6例,总补体效价增高4例。
2.3 骨髓穿刺 22例病例行骨髓穿刺,其中20例造血组织增生活跃,多表现为粒系增生明显,红系部分增生偏低,粒红比例增高。1例表现为骨髓增生减低。1例表现为感染性骨髓象。
2.4 病理表现 受累淋巴结直径多在1~2 cm,很少大于3 cm。51例HNL中,大部分以增生性改变为主,伴片状碎屑样坏死。镜下可见增生的细胞主要是各类组织细胞及淋巴细胞。可见核碎片和嗜酸性凋亡细胞。部分以坏死性改变为主,可见增生的组织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少见以肉芽肿样变为主。38例有详细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资料,病变中增生的T淋巴细胞多显示CD3(+),CD123(+);组织细胞CD68(+),MPO(+)。
2.5 伴随疾病 HNL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3例,合并未分化结缔组织病2例,合并成人斯蒂尔病1例,合并溃疡性结肠炎2例,合并桥本甲状腺炎2例,合并嗜血综合征3例,合并粒细胞减少1例,合并感染性疾病14例。
2.6 治疗及预后 基本所有的病例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且在明确诊断前自行服用或接受过抗生素、抗病毒及退热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没有得到改善。51例病例中37例接受了口服或静脉注射激素治疗(甲强龙、甲强龙琥珀酸钠、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换算成甲泼尼龙等效计量起始计量为12~80 mg/d,缓慢减药,总疗程1周至3个月,多数患者在应用激素后2~4 d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淋巴结肿痛消失,血常规、肝功能恢复正常。本组研究中无激素不良反应的记录。本组研究中无使用氯喹、羟氯喹病例。
3 讨论
HNL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病因不明的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医师漏诊和误诊,并延误治疗。本次研究收集的51例病例中,平均住院时间18 d,最长住院时间50 d,部分患者因该病反复住院。48例曾给予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因该病本身有自限性,可被误认为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导致长期、大量使用抗感染类药品。尤其当淋巴结较小时,常被误认为是炎症引起的反应性增生而延误诊断。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该病缺乏认识,故临床工作中遇到以长期发热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一旦发现淋巴结肿大,应想到该病,尽早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
HNL病因不明。有研究认为病毒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该病有关[5]。本研究对41例患者进行了病毒抗体检测,其中29例既往有病毒感染史,常见病原多为EB病毒、巨细胞病毒,其次还有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各型流感病毒、弓形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早期研究认为异常增殖的CD8+T细胞可诱导大量细胞凋亡,从而介导HNL的发生、发展[6]。EB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疱疹病毒感染是常见的诱导细胞凋亡的因素,因此笔者推测既往有此类病毒感染可能是HNL的一个诱因,但目前并没有在HNL患者受累的淋巴结内检测到病毒存在的直接证据[5,7-8]。也有学者认为该病可能是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9-11]。本研究中HNL合并有结缔组织病、溃疡性结肠炎、桥本甲状腺炎、嗜血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故可以推测HNL可能是在病毒感染等多种外界因素刺激下,体内的免疫平衡状态被打破,大量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研究中部分病例血β2-微球蛋白、IgE、IgG升高也证实了这一猜测。HNL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发病年龄、性别、组织学特征上具有相似性。故对于疑似HNL患者应进行抗核抗体检查,以排除结缔组织病。
HNL与多种疾病有相似的症状和表现,如SLE、淋巴瘤、淋巴结结核等,使其诊断复杂化,临床中应注意鉴别。结合本研究总结HNL有如下临床特点:(1)多见于青年,发病前可有呼吸道感染史。(2)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疲乏和关节疼痛。多为不规则高热。(3)淋巴结肿大、皮疹、脾肿大为最常见体征。淋巴结直径多<3 cm,常伴触痛。最常累及颈部淋巴结,亦可累及多部位。皮疹多为一过性[3,12]。(4)外周血白细胞减少,部分有贫血及血小板减少。ESR、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可增高[3,13]。(5)抗感染治疗无效[14]。上述临床特点虽无特异性,但临床工作中遇到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或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又有以上临床特征时应想到HNL。
HNL目前尚无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法,多数是经验性治疗,缺乏大样本量的临床数据。有症状或伴淋巴结外组织(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眼睛)受累的患者可以接受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退热药治疗[15]。国内目前没有激素治疗的剂量及疗程的明确推荐,一般给予长疗程缓慢减药治疗。Yoshioka等[16]报道了13例持续发热的HNL患者行短期甲泼尼龙治疗(0.5 g/d,3 d)后,所有患者在24 h内观察到体温快速下降。欧洲的1例HNL合并SLE的26岁女性患者接受泼尼松1 mg·kg-1·d-1的治疗,用药2周后逐渐减量,发热等症状均得以改善[17]。有报道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失败后或复发病例中使用氯喹、羟氯喹治疗[18]。Rezai等[19]对有全身症状的HNL患者给予4 d的氯喹治疗,并快速见效;对于复发患者,给予口服羟氯喹200 mg,2次/d,共14 d,患者症状在12 h内好转。与糖皮质激素相比,羟氯喹具有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更小的优点。因此,笔者认为羟氯喹可能是治疗HNL的又一个选择。也有报道1例最初激素治疗有效的患者,疾病复发时使用羟氯喹单药治疗,然而当2种药物都停药后,疾病复发并需双药治疗[20]。
虽然普遍认为HNL为病程数周至数月的自限性疾病,但仍有死于该病的个案报道,患者均死于HNL合并的其他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SLE、严重感染及突发心力衰竭等[21-23]。该病的复发率为15%[13],且有发展成SLE及其他结缔组织病的可能,应注意随访。回顾性研究中,一些HNL患者在确诊后又诊断为SLE[24-25],研究发现HNL患者有体质量下降、关节痛和抗核抗体阳性者更易发展为SLE[26]。而这两类疾病的治疗与预后并不相同,因此有学者建议在诊断和随访时进行抗核抗体筛查,特别是对于有皮肤病变的患者,以便早期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27-29]。
总之,对于长期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肿大的病例,应及早行淋巴结穿刺活检,并注意与相关疾病的鉴别,以达到早期诊断并缩短治疗周期目的。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