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模式提升农村“三变”改革成效

2019-03-16芮敏任晓川胡媛媛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期
关键词:三变贫困户资金

芮敏 任晓川 胡媛媛

为加快农村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乾县县委、县政府紧盯脱贫攻坚“一号工程”,以产业发展为平台,调整工作思路,不断学习和探索,深入推广“三变+”模式,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方式,带动和吸纳贫困户开展多种经营,形成“政府牵头,企业参与、金融支持、贫困户受益”的良好局面,在产业发展主导、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完善农业技术培训、农资服务、统防统治、统购统销等服务,建立有效机制,推进“三变”改革进程,实现农民增收、产品增效、县域经济大幅提升的多赢局面,最大限度促进农民群众增收,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农村“三变”改革,应在充分保障各方权益的基础上,以市场与企业为导向、产业多元化发展为平台、股权为纽带,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建立农民经济增收长效机制,指导各基层单位合理设置特色股权种类,通过财政资金配股、集体资源入股等方式成为股东,形成固定分红、阶梯式分红、按股权比例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摆脱困境,全力推进乾县农村“三变”改革,实现农业发展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收益的良好局面。

1农村“三变”改革的主要做法

1.1培育多元增收新动力,推进资源向资产的转变力度

1.1.1 根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实施方案》,应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集体资产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建设,激活农村各种闲置资源、自然资源的推广与应用,按照清产核资标准和要求,将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等资产评估,完成对各类资源进行核查、清理、评估、认定、土地确权、股权量化、组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等工作,将土地荒山、荒坡等自然资源经营权以“村集体持股、群众参股、贫困户配股、理事会管理”的方式,生成合同或合法协议,推进资源向资产的转变,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政府+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人大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确立农民在经营管理、合作、收益中的主体地位,使资产、股金向贫困群众合理倾斜,按股分红,获得股权收益,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三变”改革中土地投资入股奠定基础,推动农村改革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1.1.2 推进基层农村产权交易。依据《乾县精准脱贫产业园区(合作社)认定办法》和《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强当地产业园区、合作社的认定工作,配合县上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的安排部署,建设县级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服务大厅、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和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网络平台,与上级监管平台并网,解决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哪些能入股”的问题,为土地抵押流转等产权交易提供保障,拨付脱贫产业扶持资金,健全农村产权评估机制,支持以市场化方式组建农村产权评估机构,满足农村资产和权益评估需求,促进农村资产资源权属明确,缓解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链稳步衔接。

1.2 开拓资金源渠道,开辟增值增效新途径

1.2.1 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为前提,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劳务入股、配资入股、技术入股、政策入股和村集体产权入股,积极整合各类资金,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增加村集体和农户资产性收入,把财政投入到农户的扶贫资金、项目资金,引导贫困户自愿将资金、资源、资产、技术、劳动力等入股到经营主体,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方式,有效聚集分散资金和民间资本的投入,加强了资金使用效应,获得分红。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和审批程序,确保账目清楚、管理规范,做到资金安全。

1.2.2 实现劳务输转和效益增收。积极与各企业、公司合作,吸纳周边村农民就业,从土地或资金入股的农民中实现企业返聘,领取工资实现增收,使企业得到良好发展的同时,也使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形成“三变”+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开创扶贫融资产业发展新途径。此外,通过农村“三变”改革的有效推进,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活动,大力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返乡青年,并鼓励和支持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等人员进行创业增收,按照就地就业、便于管理原则,实行村村、村企、产业抱团发展,注册成立扶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股权量化到村集体,营造“大众创业”的良好环境。此外,撬动社会资金参与扶贫产业开发,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和当地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生态化特性,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带动和加快基层群众脱贫致富的进程。

1.3 開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培育合作经济主体,增强农户积极性。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和产业扶贫技术服务行动,组建种植、养殖、农机、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服务小组,围绕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开展定点、定向、菜单式技术指导,分类展开技术帮扶,按照技术“服务到村、指导到户、精准到人”要求,采取进园区、进田间的方式,培养农村技术能手,把贫困户嵌在脱贫增收的产业链上。树立典型,使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职业农民做给贫困户看,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参与到特色种养、加工销售、社会化服务等各个环节,逐步扩大贫困户入股范围,使每个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掌握实用技术,激发农户加入园区的积极性,为脱贫致富夯实基础。目前,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县共有135家园区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了641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2 农村“三变”改革的成效性发挥与作用

2.1 激活了农业闲置资源,破解了产业发展难题。各基层的资源秉赋不同,资金来源渠道不同,在通过农村“三变”改革的创新模式与农村各种资源要素结合的过程中,活化了农村闲置资源,激活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三变”改革成效,有效解决资金、资源、农民分散等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在2018年新浪网的报道中,安徽徽县农村“三变”改革中,全县共计筹集股金8304.3万元,其中把合作社经营投入变为股金的金额达到2051.5万元,村集体持股1089万元,给贫困户配股588.5万元,劳务技术折资入股770万元,实物如:大棚、种苗、种畜、固定资产等折资入股1846万元,通过流转土地、林地等资源筹集资金146.6万元,促进了农村闲置资源“活化”,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源、资金、农民分散这一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

2.2 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加快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步伐。建设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成以苗木、畜牧养殖、蔬菜种植为主多种区域特色产业链条,与市场需求相呼应,结合当地资源优势,整合现代农业产业布局,采取多种方式引进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直接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主体中来,构建良好的发展平台,通过电商平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产业向着规模化、市场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大宗农产品的全覆盖。根据资料显示,陕西省武功县注册电商企业190余家,个体网点1200余家,物流快递公司40余家, 2017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总额18亿元,以此实现大宗农产品全覆盖。

2.3 通过“三变+”模式,加快了脱贫攻坚进程。“三变”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挥自有旅游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的优势,推动了农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与“三变”改革结合,使贫困户通过流转务工、入股分红、订单农业、技术指导等方式增加收入,激活了农业农村发展潜能,推动了生产要素聚集和优化,。探索出不同的“三变+”模式,使闲置资源得到多元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进程的加快。

2.3.1 通过打造创新“三变”+人力资源模式,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人才优势,整合人才力量、科技力量,要把握时机,组织和围绕特色农业产业,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起来抓,激活“人”“地”“钱”等资源要素,建立引进高精尖人才绿色通道,引进更多高素质紧缺人才,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增值,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健全完善用地、用工、税收、帮扶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做到用好政策、用足政策、用活政策。带头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对大专院校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兴办经营主体和下沉农村基层一线的人员进行鼓励,培育一批优秀的本土企业家和经营者,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劳动力、技术等入股,获得劳务和管理效益,助力脱贫攻坚、积极落实科技助力产业扶贫、精准扶贫“双百行动,培养一批懂改革的行家里手,发挥好专项小组作用,为“三变”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承接载体,完成镇村产业扶贫规划。

2.3.2 通过“三变”+旅游资源的模式,依托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等生态和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打造和开发乾陵、注泔镇、五峰山、梁山、龙塘沟、临平镇、阳峪镇、峰阳镇、王村镇等周边景观景点,建设生态旅游景点和相对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发挥农村“三变”良性机制,打造休闲养生、民宿度假的乡村旅游产业,有效转化为村民增收的经济效益,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促进农民增收,开辟农村群众脱贫创收的新路径,助推脱贫攻坚进程。例如:乾县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有利时机,依托乾陵大景区旅游资源特点和区位发展优势,将乾陵周边的闲置用地利用起来,打造大唐丝路风情小镇,作为乡村旅游资源,从景区及景区周边、通往景区的交通廊道以及农业观光、特色种养、中医药健康养生、已成气候的城区周边农家乐筛选确定推进乡村旅游“三变”改革开发重点,与各地美术家协会、民俗企业、旅游機构合作,进行餐饮、住宿、采风、写生、旅游为一体的仿唐式特色街区,促进农村“三变”改革发展,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

2.4 建立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夯实了农村经济发展基础

2.4.1 通过“三变”改革,将整合的各类资金入股到承接主体,搭建融资、风险担保平台,合理整合资金,有效吸引了集体资金、农民自筹资金、社会资金、金融资金参与“三变”改革,引导农户参与以各类经营为主体的中来,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建立股权分红机制,在集体资产评估量化、资金量化、合理划分股权结构的基础上,入股主体和承接经营主体,合理确定入股主体股金所占股比及收益分配。

2.4.2 为抵御市场风险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农村“三变”改革是对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若要保证农村“三变” 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相应的社会经济支撑条件。例如:依托担保公司为“三变”改革提供风险防控保障,建立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建立股份联结机制,引导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接经营主体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加强对“三变”改革的监督管理,针对农业特色产业可能遭受的灾害,把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结合起来,投入资金,用于 “三变”改革中的特色农业保险,带动商业保险进入农业领域,降低农民因灾损失。推进了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2.4.3 积极开展资金正确使用方式的改革。一些地区财政资金以项目的形式,自上而下逐级分配,投入比较分散,出现重复投资和基层需求优先序列不吻合等现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基于此,应鼓励开展各种项目资金使用方式,例如:将财政投入到农村发展类资金,转变为村集体和农民持有的资金,或投入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形成村集体和农户持有的股金,分享收益。

综上所述,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是中央全面引领广大农民贫困户逐渐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的一项重大安排部署,相关单位与成员应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三变”改革工作。本文围绕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把发展农业产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通“三变+”模式,创新改革,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加大当地主导产业及其它产业的培育,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短期及中长期产业发展格局,全面优化市场环境、人居环境,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质量吸引各方要素资源,实现了产业全覆盖。

(作者单位:713300 乾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

猜你喜欢

三变贫困户资金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